<p class="ql-block"> 小学琐忆</p><p class="ql-block"> 刘倪</p><p class="ql-block"> 我是一位60后,清晰的记得我虚岁七岁那年,看着村里的小伙伴们陆续背上书包走进学堂,我心里满是羡慕与期待。明明按规定要八岁才能入学,可我实在受不了独自在家的孤单,便哭着闹着求妈妈帮我报名。妈妈经不住我的软磨硬泡,四处托人、多方奔走,终于为我争取到了一个宝贵的入学名额。就这样,我幸运地成了水墩小学的一员。</p><p class="ql-block"> 水墩小学,那是我童年回忆的宝藏之地。它只有三排陈旧的平房校舍,却在我心里留下了深深的烙印。学校被一条小河温柔地环绕着,河水潺潺流淌,校区内的道路是用不规则的碎石铺成的,走在上面,脚下会发出“咯吱咯吱”的声响,多了几分自然的野趣。学校里有个小草场,虽不宽敞,却承载了我们无数的欢笑与汗水,体育课上的奔跑,广播操时的整齐划一,都在这片土地上留下了少年的印记。每次经过那座小桥走进学校,我都感觉像是走进了一个充满希望的世界。如今,小桥和校舍都已消失不见,但它们的模样却依然清晰地印在我的脑海中。</p><p class="ql-block"> 在那些纯真的日子里,有一件事我始终难以忘怀。那是一个寒冷的冬日,天空飘起了绵绵细雨。因为家里穷,我没有胶鞋,只能穿着“水钉鞋”走在泥泞的田间小路上,旧时泥路上穿的水钉鞋(或称钉鞋)是中国传统防水鞋具,专为泥泞雨天设计,通过桐油浸泡和鞋底铁钉实现防水防滑功能,现在已很少见到了。去学校的时候,雨还小,我还能勉强不让鞋子进水。可放学回家时,雨越下越大,“水钉鞋”很快就灌满了水,鞋上沾满了厚厚的泥浆。我一步一步艰难地走着,冰冷的雨水和泥浆包裹着我的小脚,冻得我几乎没了知觉。</p><p class="ql-block"> 回到家,我脱下鞋子,只见双脚肿得像熟透的红萝卜,红通通、圆滚滚的。妈妈看到我这副模样,心疼得眼泪在眼眶里直打转。她赶忙打来一盆温水,轻轻地把我的小脚放进水里,一边用手轻轻地揉搓,一边心疼地说:“孩子,受苦了。”那一刻,温暖从脚底蔓延到全身,我真切地感受到了母爱的温暖与伟大。</p><p class="ql-block"> 那段上学的时光,充满了艰辛与不易,但也像一把坚韧的刻刀,磨砺了我的意志。我在这所学校度过了整整五年的小学生活,艰苦但快乐着,每一次回想起来,心中都感慨万千。那段日子让我明白,生活的苦难是成长的阶梯,而亲人的关爱则是黑暗中的明灯。它让我更加珍惜现在所拥有的一切,也让我在面对未来的困难时,有了勇往直前的勇气。</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