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进杨林镇

原野

<p class="ql-block">2025年10月5日农历八月十四日晨,湖南省衡阳市户外乐群37人,集合于衡阳市酃湖汽车站。7时整乘大巴向衡东县杨林镇出发,8.30时到达目的地。</p> <p class="ql-block">杨桥镇位于湖南省衡阳市衡东县东北部,行政区域面积110.73平方千米,户籍人口3.7万余万人。杨桥镇物华天宝,人杰地灵,依山傍水,风景秀丽,士地肥沃,农副产品丰富,是典型的鱼米之乡,是衡东县较大的小商品集散地,有明清时期的古建筑群,人称洣水明珠,当地的衡东土菜很有名。</p> <p class="ql-block">流经衡东县杨林镇的洣河,源出炎陵县天障冲,流经炎陵、茶陵、攸县、衡东、衡山等县,在衡山县雷溪市注入湘水,全长291公里。</p> <p class="ql-block">我要划走这叶扁舟,飘荡在烟波浩渺的洣河里。这时只见蓝天浩浩、白云悠悠,唯有清风愿意伴我前往远方,去寻找十五的大月亮。</p> <p class="ql-block">洣水河畔,惠风和畅。两位靓妹的“金鸡独立”,身姿如蝶,与山水倒影共舞。</p> <p class="ql-block">青山为凭,洣水为证。悠悠岁月里,最美的风景是与我并肩同行的你。</p> <p class="ql-block">逃离喧嚣的城市,来欣赏洣河的碧波荡漾,沐浴杨林镇山峦刮来的清风。做一名天地间的过客,让思绪随水流向远方。</p> <p class="ql-block">白云飘飘,洣河悠悠,阳光不燥,树影婆娑。沿着河岸漫无目的地走,与清风、沙洲和绿波微澜共享这份温馨和宁静。</p> <p class="ql-block">青山再美,比不上身边的你,在洣河的绿水微澜里,有我们两人留下的倒影。</p> <p class="ql-block">湖南省衡东县杨林镇杨林村有一条爬滿青藤的老街,紧邻洣水河南岸。老街的建筑为明代至民国时期的砖木结构,青灰色瓦顶,呈现出独特的湘东南民居风格。</p> <p class="ql-block">建筑多为两层高,临街面为下店上室,或前店后室的布局,体现了商业集镇的特点。建筑材料以砖、木、石和青瓦为主,墙体常采用青砖错缝平砌。因临近洣河畔,老街常遭洪水侵扰,人们逐渐搬离至新街。</p> <p class="ql-block">这条用麻石铺就的老街,尽显古色古香的建筑,留有历史光芒的闪烁痕迹,隐藏了明清时期的市井百态。每条麻石板有岁月的印记,每块灰砖有生活的故事,每片青瓦有人间的烟火。</p> <p class="ql-block">也许老街收藏了很多扑朔迷离的传说,也许斑驳的墙面有很多不为人知的秘密。</p> <p class="ql-block">走在凄清萧条的老街上,没有窜出的黄狗突然狂吠,没有发现觅食的鸡群,没有眯着眼睛打瞌睡的老猫,没有袅袅升起的炊烟。只有空气中弥漫着荒凉,青石板上满是寂寞,门洞里都是空虚,墙角里织上了蜘蛛网。</p> <p class="ql-block">老街深深深几许。深深的巷道,饱经风霜的明砖清瓦,记录着曾经的荣光。</p> <p class="ql-block">寻老街之陈迹,发思古之幽情。走进衡东县杨林镇,去寻找枯藤老树昏鸦,访问小桥流水人家。</p> <p class="ql-block">推开沧桑的木门,迈过岁月的门槛,走进落满历史灰尘的天井,查找厅堂里的蛛丝马迹,试图穿过重重迷雾,企望还原历史的真相,在烟云中追溯你究竟是谁。</p> <p class="ql-block">老街宛如一幅发黄的水墨画,轻柔地融汇在缱绻的旧时光里,让人在漫步其间时,仿佛能听到历史的低语和往昔的故事。  </p> <p class="ql-block">当年繁华今安在?一片荒凉入眼来。</p> <p class="ql-block">在秋风的吹拂下,沉淀已久的岁月痕迹又渐渐地清晰起来,使人感觉到历史的厚重。</p> <p class="ql-block">时间有着无奈还有惋惜,于是风雨消蚀了老街的多彩颜色,岁月黯淡了老街的繁华风光,寂寞吞没了老街的熙熙攘攘,无意的小草长上了青石板,当年的风姿绰约已是佝偻的模样。</p> <p class="ql-block">人间多少兴衰事,悠悠,风吹往事到此楼。</p> <p class="ql-block">当年花木兰向皇帝辞去尚书郎职务后,昼夜兼程,回到故乡。就是坐在这扇窗口,脱下将军袍,还我女儿身的。不信,请读《木兰辞》:“开我东阁门,坐我西阁床。脱我战时袍,著我旧时裳。当窗理云鬓,对镜帖花黄。出门看火伴,火伴皆惊忙:同行十二年,不知木兰是女郎。”</p> <p class="ql-block">空气中弥漫着淡淡的忧伤,仿佛时光在这里停滞,那些曾经熟悉的景象都已消失不见。老街两旁的房屋斑驳破旧,诉说着岁月的沧桑。脚下踩着凹凸不平的石板路,耳畔似乎还能听到往日的喧嚣声。</p> <p class="ql-block">斜阳无语,风过无痕,</p><p class="ql-block">深巷犹在,月照老墙。</p> <p class="ql-block">走在破旧冷清的老街上。老街长长,怀念又伤感;老街深深,哀怨又倜伥;老街幽幽,落寞又沧桑;老街弯弯,留连又忘返。</p> <p class="ql-block">模糊了流水般的沧桑岁月,隐约了泛黄的历史故事,过眼了当年的农耕烟云,沉淀了感人的精彩传奇。我叩问一幢幢古民居,能否还原曾经的精彩?婆娑的树影回答,风流已被雨打风吹去。我在一块块青石板上寻找,历史的灰尘落在哪里?阵阵的清风细语,这里曾亮过人家灯火。</p> <p class="ql-block">时光已逝,繁华不再,属于那个年代的简单与温暖,却依然留存在这条老街的每一个角落。</p> <p class="ql-block">我要敲开这扇沧桑的木门,去打扫里面堆积的历史灰尘,然后点亮那盏岁月的灯,再去角落里寻找烟火的故事。</p> <p class="ql-block">走在这条老街上,仿佛能听到那个时代的回声。斑驳的墙壁,曾写满了主人的自信;破落的窗户,似乎还亮着当年的灯火;紧闭的木门,仿佛在诉说着岁月的故事。</p> <p class="ql-block">门庭冷落已衰败,月照寂寞好无奈,</p><p class="ql-block">当年繁华风吹去,一片荒凉入眼来。</p> <p class="ql-block">“门掩黄昏,无计留春住”,西风吹来花不语,乱红已随流水去。</p> <p class="ql-block">这虽是断井颓垣,也有过姹紫嫣红的辉煌。在废墟之中,沉默的绿色有顽强向上的坚韧力量。</p> <p class="ql-block">这是一幅冷色调的民国旧画,人间烟火已消失在岁月的流逝中,这条老街是城镇化进程中的隐秘伤口。已缺了灵魂和蓬勃生机:无犬吠划破深夜的冷寂,缺了鸡群走过青石板的细碎声响,没有风吹着门来门自开的故事,旧门墩上不再有猫尾轻摆的弧度。只有飞檐斗拱与苔痕斑驳的窗棂,凝固成文明更迭时的怅惘标本。</p> <p class="ql-block">老街的最后一缕炊烟在这里消失,留下的是荒凉与寂静。</p> <p class="ql-block">折戟沉沙铁未销,自将磨洗认前朝。寻找这户人家的岁月遗迹,分析这幢民居的年代,主人的职业、地位、贵贱、财富,期望找出合理的答案。</p> <p class="ql-block">徘徊在雨浸风蚀的老街,已不见车水马龙, 再难现熙熙攘攘,也没有人家灯火闪闪亮,都说是美人迟暮荒凉登场。我默默伫立,黯然相望,只见斜阳已尽,孤雁哀鸣声仍在天际飘荡。</p> <p class="ql-block">这幢二层老楼房,是杨林乡供销社的门市部。门楣墙面上依稀可见驳落的黄油漆标语,“高举毛泽东思想伟大旗帜奋勇前进”。在凭票供应生活用品和农资高品的计划经济时代,这里是杨林乡的中心,也是乡里最热闹的地方。仿佛还能听到当年的喧嚣与热闹,感受到那个时代特有的温情与希望。这幢楼房见证了那个年代的艰辛与奋斗,也见证了人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与追求。虽然时光已逝,繁华不再,但看见它的旧址,依然让人心生敬意与怀念。</p> <p class="ql-block">斑驳陆离的墙面上有黄油漆仿宋字体,经仔细辩认为毛主席语录,“领导我们事业的核心力量是中国共产党,指导我们思想的理论基础是马克思列宁主义”,这是岁月留下的“文革”痕迹,让人对那个时代的虔诚信仰心生敬意。</p> <p class="ql-block">飞檐翘角的古戏台虽经岁月的风吹雨打,仍然耸立原地,昂首向上,无声诉说着过往的繁华与辉煌。</p> <p class="ql-block">保护文化遗产,守护精神家园。衡东县政府将老街评为“县级文物保护单位”,是不可移动的珍贵文物街。2013年8月,国务院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将杨林老街评为“中国传统村落杨林村”。可以预见,在政府和当地村民的努力下,在不久的将来,老街定会成为网红打卡地,让更多人了解和感受到衡东县杨林镇的独特魅力。这不仅是对老街的保护,更是对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与发扬。</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