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 国庆节假期连着中秋节,冬哥的亲外婆从广州回临澧了,2025年10月5号午后,冬哥嘛嘛自驾带着冬哥,冬哥姥姥,冬哥的亲外婆来到湖南省常德市澧县城头山古城遗址景区。阳光洒在乡间小路上,我们下车沿着石碑旁的小径缓缓走进城头山。那块醒目的黄色石碑上,“城头山”三个字苍劲有力,仿佛在低声诉说这片土地的古老故事。红花绿灌簇拥着它,像是为这方水土守门的卫士。远处几栋白墙灰瓦的屋舍静静伫立,树影婆娑,天空湛蓝无云,一切都安静得刚刚好。</p> <p class="ql-block"> 往前走是一条宽阔整洁的主道,两旁停满了来此游玩的车辆,色彩斑斓却井然有序。路右侧的护栏像一道温柔的界线,将车流与行人轻轻隔开。远处,“城头山古文化遗址”的蓝色路标在阳光下格外清晰,仿佛在指引我们穿越千年时光。</p> <p class="ql-block"> 穿过那座茅草顶的牌坊,红底黑字的“城头山古城遗址”扑面而来,像是从泥土里长出的历史。灯笼依旧挂着,风一吹,影子在石板路上晃,仿佛时光也跟着轻轻颤了一下。几位游客在牌坊下驻足拍照,有人踮起脚,有人弯着腰找角度,笑声在树影间跳跃。我也停下脚步,抬头看那几个字——它们不张扬,却沉甸甸的,像是在说:这里,有人住过,也活过。</p> <p class="ql-block"> 转过一个弯,眼前突然热闹起来~“城头山古城遗址”的牌匾高悬于一座红灯笼点缀的建筑之上,门口排起了小队,游客们有说有笑,撑伞的、背包的,脸上都写满了期待。一个稻草人立在一旁,憨态可掬,像是在迎宾。我也忍不住加快脚步,融入这份生动的人间烟火。</p> <p class="ql-block"> 冬哥站在铺满小石子的地面上,右手高高举起,像是在跟谁打招呼,又像是在拥抱这片天地。他的笑容干净明亮,像极了这个秋日清晨本身。</p> <p class="ql-block"> 再往前,一座巨大的稻草人雕塑迎风而立,身上缀着彩色圆片,一只手臂扬起,仿佛在挥手致意。冬哥就站在它面前,仰头望着,帽子遮不住他眼里的光。阳光穿过树叶洒在他身上,背景是金黄的花朵与浓绿的树冠,那一刻,童真与自然融为一体,美得让人不忍打扰。</p> <p class="ql-block"> 一阵清脆的笑声传来,冬哥正用力对着一个黄色喇叭装置大喊。旁边立着一块牌子:“喊泉”,下面还写着使用说明。他使出全身力气,脸都憋红了,像是要把整个秋天的喜悦都喊进地底,唤醒沉睡的泉水。</p> <p class="ql-block"> 我走近细看,冬哥又站到了“喊泉”的标识牌前,上面写着“Shout Spring”和“收费5元/1分钟”。他戴着浅色帽子,条纹衣裳被风吹得微微鼓起,身后是绿树掩映的小河,石子路在脚下延伸。这小小的仪式感,竟让平凡的呼喊也有了诗意。</p> <p class="ql-block"> 一条木质步道蜿蜒向前,两旁是茂密的树林和金属护栏。冬哥和他嘛咪正缓步前行,冬哥忽然伸手去碰路边的指示牌,像是在确认某个字的读音,又像只是好奇它的触感。阳光透过叶隙洒落,照在他们身上,也照在那些关于历史与自然的文字上。</p> <p class="ql-block"> 走到步道尽头,冬哥停下脚步,双手扶着栏杆,静静望着远方。蓝天高远,几棵大树挺拔而立,草地上零星有人走过。他没说话,只是站着,像一棵正在生长的小树,在这片宁静中汲取着什么。</p> <p class="ql-block"> 田野中央,一个巨大的熊猫图案由绿黑植物拼成,憨态可掬,趴在田埂上。游客们沿着小路走,有人指着熊猫喊“看!”,有人蹲下拍照。我站在高处看了一会儿,忽然明白:我们总说保护遗址,可真正的保护,不是围起来,而是让它们活在当下。让稻穗变成熊猫,让节气变成雕塑,让孩子在历史里奔跑、大笑。</p> <p class="ql-block"> 离开步道,眼前豁然开朗~~一片金黄的稻田铺展到天边,稻穗沉甸甸地低垂,在微风中轻轻摇曳。阳光洒在上面,泛起一层流动的光晕。这是大地最朴素的丰收诗篇,无需言语,已让人心生敬意。</p> <p class="ql-block"> 一座木桥横跨在田埂之间,冬哥站在桥上中央,右手高高举起,脸上绽开灿烂的笑容。桥下是稻田,风吹过稻穗的沙沙声,像是大地在低语。</p> <p class="ql-block"> 接着,一座透明的玻璃桥出现在视野中。它凌空而架,倒映着周围的树林与天空。冬哥站在桥中央,桥柱洁白,行人三三两两,脚步轻盈,仿佛怕惊扰了这片静谧。</p> <p class="ql-block"> 公园深处,一个卡通雕塑吸引了我的注意:一个戴黄帽、穿蓝背带裤的稻草小男孩,身旁还蹲着个大南瓜。冬哥站在它旁边,笑得一模一样。背景是绿草地和更多形态各异的雕塑,童趣在这里不是点缀,而是主角。</p> <p class="ql-block"> 一面木墙前,贴满了橙色标语牌,“我爱城头山”几个大字居中醒目。一个小孩站在中央,双臂张开,草帽歪戴,满脸都是藏不住的欢喜。他身后,玻璃门外是一片金黄的田野,像一幅被框住的油画。这句简单的告白,胜过千言万语。</p> <p class="ql-block"> 稻草人无处不在~~有的站在步道边,有的藏在拱门后。一个穿黄上衣蓝裤子的稻草人最是神气,旁边还搭了个稻草拱门,像是欢迎我们进入某个童话国度。游客们穿行其间,笑声不断,连风都变得轻快起来。</p> <p class="ql-block"> 在遗址核心区,一块导览图立在水边,地图详尽标注了“城、河、湖”等区域,旁边还写着游客须知。水面浮萍点点,绿意环绕,阳光照在指示牌上,字迹清晰。我驻足细看,仿佛看见了四千年前的生活图景,在这片土地上缓缓浮现。</p> <p class="ql-block"> 冬哥站在“立冬”主题的稻草背景前合影,稻草堆成的圆环上写着节气名字,冬哥笑着,笑容里有种季节交替的温柔。原来,古老的时间刻度,也能以这样亲切的方式被记住。</p> <p class="ql-block"> 蓝天底下,这“立冬”不冷,反而暖烘烘的,像是被阳光腌透了。我蹲下身,摸了摸那稻草堆,粗糙、干燥,却带着土地的体温。原来节气不只是日历上的字,它也能被做成雕塑,被冬哥站成风景。</p> <p class="ql-block"> 整座公园像一幅流动的画卷:草地上人群散落,有家庭野餐,有情侣拍照,也有孩子追逐嬉戏。大型稻草雕塑点缀其间,像从土地里长出的童话角色。远处的游乐设施传来欢笑声,却不喧闹,只添了几分生气。</p> <p class="ql-block"> 冬哥站在微笑的稻草人前,左手叉腰,右手举起,正模仿它的姿势。两人~“人”相视而笑,背景是晴朗的蓝天。那一刻,我忽然明白:所谓文化传承,不只是碑文与遗址,更是孩子们眼中闪烁的好奇与欢喜。</p> <p class="ql-block"> 冬哥走在草地上,手里提着个袋子,帽子拿在手中。背景的稻草装饰上写着“2025 遇稻城头山”,像是对未来的邀约。秋意正浓,稻香隐约,这一刻,过去与未来在此轻轻相拥。</p> <p class="ql-block"> 田野尽头,几座巨大的稻草动物雕塑格外抢眼~一只恐龙昂首挺立,旁边是个戴草帽的卡通人物,憨态可掬。游客们或坐或站,享受着晴空下的悠闲。红顶建筑在林间若隐若现,为这幅田园画卷添上一抹亮色。</p> <p class="ql-block"> 冬哥坐在稻草堆上,右手轻轻搭在草垛边缘,目光望向远方。他没说话,只是静静地坐着,像在聆听风里的故事。蓝天、田野、几棵树,构成最简单的画面,却最打动人心。</p> <p class="ql-block"> 冬哥蹲在草地上,手里捏着几根干草,专注地摆弄着,像是要做个小手工。周围稻草人形态各异,远处有人坐在草地上休息。树影斑驳,天空晴朗,这一刻的快乐,简单得不能再简单。</p> <p class="ql-block"> 再往前,一只干草做的鹰立在草地上,翅膀张开,仿佛下一秒就要腾空而起。冬哥站在它背上,双臂高举,仰着头,像是在模仿飞翔。阳光洒在他身上,影子拉得老长,像一根指向天空的箭。我悄悄按下快门——不是为了留影,而是想记住这一刻的轻盈。我们总以为历史是沉重的,可在这里,它也可以是风,是翅膀,是孩子眼里的光。</p> <p class="ql-block"> 最让我驻足的,是冬哥站在稻草鹰雕塑上的瞬间。他双臂张开,像要飞翔,鹰的翅膀展开,仿佛下一秒就要带他腾空而起。蓝天、树木、远处的建筑,都在这一刻成了背景。童年的想象力,原来真的能冲破地心引力。</p> <p class="ql-block"> 日头渐高,一行人沿着小路缓缓走来,一人撑着彩色雨伞,影子拉得很长。他们不说太多话,只是并肩走着,背景是广阔的草地与远树。阳光洒在身上,温暖而安静,像极了生活本该有的模样。</p> <p class="ql-block"> 这座城头山,不只是遗址,更是一本摊开在大地上的书。我轻轻走过,读到了风中的稻浪,孩子眼里的光,还有那一声声从“喊泉”里喊出的、属于秋天的回响。</p> <p class="ql-block"> 回程时再看那座牌坊,红灯笼依旧晃着,但光影已斜。一天的步履沉进鞋底,心却轻了。城头山没有恢弘的宫殿,没有斑驳的城墙,但它有稻草做的梦,有孩子张开的双臂,有写在木墙上的“我爱”。它不声张,却让人走得慢,笑得多,记得深。</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