致母亲:中秋月里,仍是弄美屯的旧时光

蒙胤合

文|蒙鼎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母亲,展信安。</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今日案头的台历刚翻过白露,窗外的桂树就飘起了细碎的香,风里已浸着中秋的清冽。我坐在书桌前,指尖摩挲着信纸,忽然就想起您总说的那句话:“字是黑蚂蚁,爬在纸上会说话。”从前您目不识丁,总把我们兄妹的课本捧在手里翻来覆去地摸,如今我要让这些“黑蚂蚁”,替我把藏了半生的话,说给您听。</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您今年72岁了,头发白得像弄美屯冬日里的霜,去年那场脑梗后,您的左手总有些发僵,走路也慢了许多。每次视频,您都把镜头挪到阳台,指着巴拉坳新屋院角的那丛三角梅说:“开得艳呢,跟弄美屯老木楼旁的一样红。”可我知道,您心里念着的,从来都是弄美屯那栋竹墙木楼。就像我,即便在巴拉坳给您盖了亮堂的砖房,梦里却总回那个飘着柴火烟的小屯子——木楼的竹墙透着风,夜里能听见屋后竹林的沙沙声,您在火塘边搓着玉米,火光照着您额角的汗珠,也照着我们兄妹六个挤在竹榻上的小脑袋。</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母亲,您还记得弄美屯那栋木楼吗?它如今该是荒了吧。前两年我回去过一次,原来的屋基长满了芭茅,竹墙早被风雨蚀成了碎末,只有院角那棵您亲手栽的枇杷树还在,枝桠歪歪扭扭地伸向天。可在梦里,它永远是鲜活的:清晨您踩着露水去坡上割猪草,竹篮挎在臂弯里,镰刀在晨光里闪着亮;晌午我们放学回来,老远就闻见火塘上蒸的玉米香,您把最嫩的那截剥给我,自己啃着硬邦邦的老玉米;夜里您在油灯下缝补衣裳,针脚密密麻麻,就像您给我们的日子,虽不宽裕,却缝得紧实暖和。</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那时候我们兄妹六个,像一窝叽叽喳喳的小鸟,把木楼的梁都快掀翻了。您和父亲靠着种玉米、砍柴火,要喂饱六张嘴,还要供我们读书,日子过得比木楼的竹篾还紧。我至今记得,大哥有一天放学回家,跟您说“不想读书了,去跟表叔学木工”,您蹲在火塘边,手里的火钳把柴火拨得噼啪响,半天没说话,最后抹了把脸说“你是老大,要替弟弟妹妹扛着”。后来大姐也退了学,跟着您去坡上种红薯;连比我小两岁的妹妹,都早早学会了纳鞋底,说“省下学费给三哥读书”。母亲,您知道吗?每次我坐在教室里,看着课本上的字,就想起大哥粗糙的手、大姐晒黑的脸,还有妹妹指尖的厚茧——是他们把上学的路让给了我,也是您,把六个孩子的前程,一肩扛了起来。</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小学毕业那年,我考上巴马一中的消息传回弄美屯,您比自己中了奖还高兴。那天您特意杀了家里唯一的一只鸡,把鸡大腿往我碗里塞,逢人就说“我家老三考上一中了,是咱屯第二个去县城读书的”。送我去县城的那天,您起了大早,给我缝了个新布包,里面塞着煮好的鸡蛋,还有您攒了半年的皱巴巴的零钱。您送我到屯口的大榕树下,看着我坐上拖拉机,直到拖拉机扬起的尘土把您的身影遮住,我回头还能看见您站在树下,手在胸前不停地抹。那时候我不懂,您眼里的泪,是喜,也是不舍。</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在县城读书的日子,我最怕收到家里的信。信是请屯里的小学老师写的,开头总写“吾儿安好”,结尾是您口述的话:“家里都好,不用挂心,好好读书。”可我知道,家里哪能都好呢?后来才听说,我去县城的第一个冬天,父亲上山砍柴火摔了腿,您一个人扛起了家里的活儿,白天去坡上种玉米,夜里还要纺线到深夜。有一次妹妹写信告诉我,您的手冻裂了,渗着血,却还笑着说“没事,等老三放假回来,就能给我买冻疮膏了”。母亲,那时候我总想着,等我将来有出息了,一定要让您过上好日子,可等我真的长大了,却发现时间跑得比我还快。</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如今我们兄妹六个都成了家,各自在外面奔波劳碌。逢年过节聚在一起,我们总说要好好孝敬您,可每次都是匆匆来,匆匆去。去年中秋,我们兄妹几个带着孩子回巴拉坳看您,您提前几天就开始忙,腌酸笋、晒腊肉,把院子打扫得干干净净。吃饭的时候,您不停地给孩子们夹菜,自己却没吃几口,只是看着我们笑,说“你们能回来,比啥都强”。可我注意到,您夹菜的手有些抖,说话也比以前慢了,那一刻我才突然发现,您真的老了。</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父亲离开我们已经12年了。这12年里,您一个人守着家,把对父亲的思念藏在心里。您总说,父亲在天上看着我们,我们过得好,他就放心了。母亲,其实我知道,您心里有多孤单。每次视频,您总说“我一个人挺好的,你们不用惦记”,可我能听见电话那头,您看电视的声音开得很大,像是要用电视的声音,填满家里的空。</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母亲,您还记得吗?小时候每到中秋,您都会在院子里摆一张小桌子,上面放着您亲手做的月饼。月饼是用玉米面做的,里面包着芝麻和红糖,虽然比不上城里的月饼精致,却是我吃过最好吃的月饼。那时候我们兄妹六个围着小桌子,看着天上的月亮,您就给我们讲嫦娥奔月的故事。您说“月亮里有棵桂树,还有玉兔,等你们长大了,就能像嫦娥一样,飞到很远的地方”。如今我们真的飞到了很远的地方,可您却老了,再也追不上我们的脚步了。</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前几天夜里,我又梦见了弄美屯。梦里的木楼还是原来的样子,竹墙透着风,火塘里的柴火噼啪作响。您坐在火塘边,搓着玉米,我走过去,想帮您搓,可您却摆摆手说“不用,你去读书”。我看着您的头发,还是黑的,额角也没有皱纹,就像我小时候看到的那样。醒来的时候,枕头湿了一片,我才发现,原来在我的心里,您永远是那个年轻的、能干的母亲,永远是那个在弄美屯的木楼里,为我们撑起一片天的母亲。</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母亲,这个中秋我会回去看您。我已经买好了您爱吃的芝麻糕,还有您念叨了很久的那件厚外套。我要陪您在院子里看月亮,就像小时候那样。我要告诉您,我们六兄妹现在过得很好,工作顺利,家庭幸福,只是有时候会很想念您做的玉米饼,想念您在火塘边给我们讲的故事。</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母亲,您这一辈子,为我们兄妹六个操劳了太多。您目不识丁,却教会了我们什么是善良,什么是坚强;您一生劳碌,却给了我们最温暖的家。如今我们都长大了,有了自己的生活,可我们永远是您的孩子,永远是那个在弄美屯的木楼里,围着您叽叽喳喳的孩子。</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天上的月亮越来越圆了,风里的桂香也越来越浓了。母亲,您要好好照顾自己,按时吃药,多出去走走。等我回去,我们一起在院子里看月亮,一起吃您做的月饼,一起回忆弄美屯的旧时光。</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祝您身体健康,平安喜乐。</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 </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 您的三儿文</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 乙巳年中秋前夕</p> 作者简介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蒙鼎 原名蒙云龙,瑶族,80 后,生于广西巴马长寿之乡,大学文化,第十一届半朵中文网专栏作家。</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