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去的长北永远的情怀

玲珑明月

<p class="ql-block">  已经连续下了几天的雨,在今天依旧不知疲倦的下着。铅灰色的天空时而弥漫着纱样的雨雾让远近的高低树木朦胧隐现,时而又细雨如丝自铅灰色中万条垂下,轻柔的敲打在屋顶各处,然后形成一颗颗晶莹的水珠跳宕而下落于地面,形成了一片错落高低的噼啪声。</p><p class="ql-block"> 这样的天气这样的声音本就是一个容易让人陷入回忆的好场景。</p><p class="ql-block"> 这时的我座在沙发上望着窗外的深沉听着雨滴轻柔的歌唱,顺手拿起了一包不知放了多长时间的烟(因为我平时是不抽烟的所以烟在我这里是能存住的)抽出了一支点上并没有去抽而是静静的看着。</p><p class="ql-block"> 弹去岁月的烟灰,望着冉冉升起的时光的烟圈儿,我的思绪一下跃起飞入时光的烟圈儿中去搜寻那些云烟过往。</p> <p class="ql-block">  时间过得真快呀,在不知觉间我都退休了,在恍惚间我也成了一个花甲老人,在惊诧中我发现我身处的长北也在老去。</p><p class="ql-block"> 其实长治北这个地方在太焦线和邯长线建成之前不过就是长治北郊的一个称呼罢了,既不起眼也没人注意,它的崛起是在两条铁路建成交汇于此并设立了长治北站再加上三线建设从外地迁移过来一些厂子特别是铁三局一处的到来为这里增添了无限生机。</p><p class="ql-block"> 我们的父辈是在六十年代末七十年代初期来到这个地方,那时候的长北除了稀疏的村落就是大片的耕地什么也没有,父辈们就是在这样的艰苦条件下创立了三局一处基地,那个时候的我们不是刚出生就是还在穿开裆裤,随着铁路的建成和外地厂子的迁入再加上当地丰富的煤铁资源长北这个地方也就逐渐的富裕起来一度成为在长治有着举足轻重地位的一个地方。</p><p class="ql-block"> 在我的记忆中,那些年的一处市场可以说是繁华异常,这里有的一些东西连市里都不一定有,每到节假日更是熙熙攘攘拥挤不动,由于一处的人大都来自东北,所以三局人的到来也改变了当地人的一些饮食习惯,当年的酱肘子锅包肉连市里的人都座车来争相品偿,三局一处的医院学校在当地也是大大的有名,当然这所学校也是我的母校。</p> <p class="ql-block">  随着时代的发展变迁,长北基地也逐渐的走向没落就象一个走向暮年的人一样,当年的繁盛也成了记忆中的事情。</p><p class="ql-block"> 当年的医院由于改制也变成了一座荒废的楼,只有楼上那几个残缺不全的招牌大字依旧在阳光下诉说着当年的故事。</p><p class="ql-block"> 一处当年的商业楼也满是沧桑的斑驳,在夕阳下回味着心酸的往事。</p><p class="ql-block"> 我的母校也是人去楼空,我每天走过它的门前都要稍停一下,看着那些熟悉的建筑回忆着当年在这里读书时的些许往事。 </p><p class="ql-block"> 现在的市场由于人员特别是年轻人的减少也变得冷清了许多,每天也就是一些老人家们在不大的市场里穿梭,当然热闹的时间也就是一上午而己。</p><p class="ql-block"> 现在长北所剩的人基本上都是些七八十岁老人,象我们这些人已经算是年轻人了,如果你出去一段时间再回来,给你最大的感觉就是这些熟悉的人又变老了。</p> <p class="ql-block">  徜徉穿梭在那些花甲之年的平房中,每个没了窗户的窗洞都在向你叙说着那些陈年往事,每扇紧锁的大门又不知掩藏了多少不为人知的离合悲欢。只有那些门前的花草依旧仰着它们艳丽的笑脸在思念着曾经的主人,火红的山楂也垂下红红的眼睑似乎还在追忆昔时繁华,高高的水塔依旧孤独的矗立,一脸苍白无奈的看着眼前的变化。</p> <p class="ql-block">  这是一条我每天都要走的去市场的小路,每天都要来回走上几趟,当然也有很多人都在走,就是这样一条不起眼的小路却是很多人从年轻走到年老,甚至直到终老之前。</p> <p class="ql-block">  长北这个地方确实是老了确实是没落了,但它却是那些飘泊在外的一处子弟的根,因为在远处的山岗上有父辈们的坟莹,在一处的市场,在一处的每条路上都有父辈们的影子,只要游子们一踏上这块土地就会感觉到离自己的父母近了。长北确实是老了虽然少了一份繁华的喧嚣但它却多了几分淡泊的宁静,在这块不大地方却生活着几百位八九十岁的老人,它们每天依旧从容优雅的生活在绚烂的夕阳之下。长北真的老了,没有了年轻人的蓬勃朝气,却多了几分悠然南山的舒缓情致,长北不管怎么老它都是我们的根,都是我们永远挥之不去的情怀。</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