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 晋之行 日记</p><p class="ql-block"> 二0二五年九月十六日</p><p class="ql-block"> 运城 🌧️</p><p class="ql-block"> 曾经记得以前,在每个城市的老火车站前广场上几乎都会有一个象征性的标识,那就是这个城市的灵魂。比如北京站的大钟表,兰州站的马踏飞燕。运城火车广场就有一关公横刀立马的关羽金身塑像,运城是关羽的故里。</p><p class="ql-block"> 关羽,蜀国大将,和刘备、张飞齐名,结拜在桃园。如今,他的两位师兄已经尘封三国里,只有关羽成了关老爷。关老爷武能杀敌,文能阅经,允文允武,乃神乃圣,凡间烟火气息里的的武财神,老百姓心里的武圣人。1500年他从未离开人间。全世界有华人的地方就有关帝庙,九州无处不焚香。</p><p class="ql-block"> 解州关帝庙被誉为“关庙之祖”。建于隋代,由于历朝历代都在不断扩建、完善。现在的关帝庙皇家气派,红墙琉璃瓦,国槐,侧柏古树参天,很多人都来这里欣赏这1400年的古老建筑的艺术殿堂,然而更多的人是来瞻仰这位忠义之臣。</p><p class="ql-block"> 春秋楼的暖阁上灯火幽暗,有关羽伏案读书的塑像,左手抚膝,右手捋鬓。我透过木窗看外面的秋雨绵绵,时断时续。沿着檐脊看见五脊六兽,五脊六兽前面还有一小人身披盔甲,它站在檐角的最前沿,身后五脊六兽在追赶,下面犹如万丈深渊,四个檐角各站着一个短人。“四小短人”这是中国古建筑里的一种装饰。镇宅辟邪,也是一种警示。</p><p class="ql-block"> 中国古代建筑深藏着很多神秘和寓意,“四小短人”,不是指身高的泥塑,而是历史上的真实存在的四个有故事的人,这四个短人是韩信、周瑜、罗成、庞涓。</p><p class="ql-block"> 韩信命短,周瑜气短,</p><p class="ql-block"> 罗成义短,庞涓情短。</p><p class="ql-block"> 一千多年来,关帝庙里春秋楼上,关羽夜夜挑灯读书,千秋忠义万世人极。而四小短人只能步履薄冰,镇宅守庙。人生启示:才华与功德很重要,品行才是立身之本。</p><p class="ql-block"> 从关帝庙出来,雨暂时停了,时间还早,想了一下去永乐宫。永乐宫在芮城县,去永乐宫需要两个半小时的车程,心里很是犹豫,和我一起下车的是一对年轻人,问了他们也是到永乐宫,一起拼车,心里立刻感觉有底了。</p><p class="ql-block"> 永乐宫是一座艺术殿堂,建于元代,它藏在芮城县里。永乐宫是为了纪念八仙之一吕洞宾而建。它是中国道教三大祖庭之一。永乐宫有着一段震撼人心搬迁历史,五十年代末开始,把它从三门峡水库搬上来,如愚公移山,每一寸壁画,每一块砖石,用人背肩扛,十年之间,巧夺天工的古代建筑永乐宫,原样不变的落在现在的位置上,它是世界文物搬迁历史奇迹。</p><p class="ql-block"> 永乐宫的壁画被称为中国古代壁画之巅峰,佛教壁画看敦煌,道教壁画就在永乐宫。永乐宫的每一块砖,每一面墙壁,都有着一个古老的故事。三清殿里《朝元图》最为壮观,290位天神地祗朝拜元始天尊,场面宏大,人物栩栩如生,线条流畅。从壁画里看到了元代的辉煌。我只认出了一个,太乙真人……[呲牙]</p> <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 晋之行 日记</p><p class="ql-block"> 二0二五年九月十七日</p><p class="ql-block"> 永济 🌧️</p><p class="ql-block"> 从运城到永济去看鹳雀楼,运城市里有公交可以直达,在做出行攻略的时候发现,运城到永济的8165次列车是一趟水上列车,它要通过黄河段。那就坐着火车去看黄河。</p><p class="ql-block"> 坐上8165次这列当下的网红车,车上的氛围也不一样。车窗上贴着:车在水边走,人在画中游的网红句子,浪漫是不分年龄的。火车就是贴着黄河缓缓前行的,此处的黄河水失去壶口瀑布的野性和浑浊,很温顺,也很清亮。河水荡出一圈圈的涟漪,可以看见河滩上秋风里的芦苇摇曳,看见野鸭子、白鹭贴着河面并列低飞,河里的水藻随着黄河的波浪摆动。黄河附近是大片的沃野良田,庄稼肥硕,黄河水养富了一方水土。</p><p class="ql-block"> 今天的雨一直在下,淅淅沥沥的,远远看见鹳雀楼在朦朦胧胧之中。鹳雀楼像一座巍峨的山,拔地而起。登上73米高的鹳雀楼,远处的山和黄河也在朦朦胧胧之中。雨中的鹳雀可能是被打湿了翅膀隐藏了起来,只有孤独的王之涣奋笔疾书在鹳雀楼上。</p><p class="ql-block"> 鹳雀楼很新,是在消失之后的遗址上重建的。当年的鹳雀楼,因诗而传世,《登鹳雀楼》这首诗,因楼而得名。一千多年来鹳雀楼已经成为中华文化的地标。</p><p class="ql-block"> 人们都说鹳雀楼太新。然而可以想象,在一千年以后此时的鹳雀楼也会布满沧桑。一千年以后的的史册就会有这样记载:鹳雀楼始建于北周,重建于二十世纪。</p><p class="ql-block"> 在一千年以后,人们还在寻找鹳雀楼,那时的人们依然要登上它,去寻找白日依山,去寻找黄河入海,因为人们心里有个信念,只有登上鹳雀楼才能欲穷千里目……</p><p class="ql-block"> 从鹳雀楼下来,在雨中徒步去看黄河大铁牛。四只大铁牛从唐朝走来,在蒲州渡口的遗址上,圆圆的眼睛看着每一位来客,彼此都不陌生。一千多年来泥沙俱下,更朝换代,坚守在黄河古道上的大铁牛依然少年身。</p><p class="ql-block"> 雨越下越大,鞋子已经湿透,此行还有一个景点普救寺,相距四公里还要不要去?旅行途中是不会缺少同行的伙伴,互相鼓励,就用当下旅行人最时髦的那句话:“来都来了,去!”拼车,一起同行。</p><p class="ql-block"> 天下寺庙不谈情,唯有山西普救寺,千年古刹,被王时甫一曲《西厢记》打破了寂静,从此这里就成了“爱情圣地”,无数痴情人前来朝圣,梨花院里系下同心结,一把锁锁上了,从此不再打开。 </p><p class="ql-block"> 普救寺青灯古佛,红墙灰瓦,似绿野仙踪之地。千年不倒的莺莺塔禅意浓浓……</p> <p class="ql-block">文章作者:高海鸥</p><p class="ql-block">摄 影:高海鸥</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