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一次偶然,在截至报名的最后时刻,加入了北海道之行旅游团。9月26日,清晨4:30从家出发,5:30浦东机场T2航站楼集合,8:20起飞,3.5小时后抵达新千岁机场。</p> <p class="ql-block">北海道,在我印象中第一个闪出的是电影《追捕》的场景,杜丘、真由美骑在高头大马上,在广袤的原野上、茂密的森林中相拥、驰骋、逃亡。“啦呀啦——”,熟悉的旋律不时萦绕在耳边。这次旅行可以一睹北海道风情,旅行地位于北海道的西南部,包括洞爷湖(图中2)、函馆(3)和札幌(终)。第一站是登别地狱谷(1)。</p> <p class="ql-block">地狱谷,这个名字一听感觉有些恐怖。这是由火山爆发后的熔岩形成的谷地,寸草不生,奇形诡异。灰白和褐色的岩层缝隙里不断涌出乳白色的热气,并常年伴随着嘶嘶声,犹如地下的魔鬼在呼吸,并充满硫磺的异味,故而称之为“地狱谷”。</p> <p class="ql-block">大巴车一路往地狱谷前进,在路口看到一个红鬼指路,随后经过泉源公园。这里有代表登别9种温泉泉质的汤鬼神九金棒,还有每3小时会喷发一次且持续50分钟的间歇泉,据称泉水温度高达80度。由于是跟团游,只能在车上匆匆看一眼。</p> <p class="ql-block">在地狱谷停车场下车后,便前往地狱谷观景台。在步道入口右侧是庖丁塚,由三块碑石组成。中间一组石碑上分别刻着“庖丁塚”和“鱼鸟菜供养之碑”。看到庖丁二字,联想到《庄子·养生主》中“庖丁解牛”,误以为这里是某个厨师的墓地,然而这里埋的是菜刀。在日本,“庖丁”指的是菜刀,厨师们认为菜刀对于日常饮食付出颇多,便将用废的菜刀埋葬于此,并像供奉神灵一样表达心中的感谢和怀念。“鱼鸟菜供养之碑”是为了供奉那些在刀下成为食物的鱼虾、禽鸟、菜蔬等,感念它们为人类做出的贡献。左边一块碑上刻着“美味求真”,而右边则是镌有“碑文”的石碑。</p> <p class="ql-block">步道入口左侧是题目石和刻有“南无妙法莲华经万灵塔”的碑,这是日本登别温泉的三大史迹之一。</p><p class="ql-block">关于“题目石”有一段故事。登别地狱谷的“地狱”之名,虽源于其火山地貌的狰狞,但这一名称的正式流传,与明治时期一位名叫小田原权之助的开拓者有关。明治初年(19世纪70年代前后),小田原权之助来到登别开垦土地,偶然闯入这片火山遗迹。面对眼前“热气蒸腾、岩石如鬼斧劈凿”的景象,他联想到传说中“幽冥地狱”的描绘,便脱口而出“ここはまさに地獄だ”(这里简直是地狱啊)。此后,“地狱谷”的叫法逐渐在当地传开,并最终成为这片火山口遗迹的正式名称。为了纪念这一命名的起源,后人在小田原权之助当年驻足感叹的岩石上,镌刻下“題目石”三字(意为“赋予名称之石”),将这段“给地狱起名”的往事,永远定格在谷中木栈道旁。</p> <p class="ql-block">与题目石的“地名起源”故事不同,“南无妙法莲华经”刻石的背后,是一段将佛教信仰与温泉疗愈相连的往事。明治4年(1871年),伊达市妙荣寺开山,来自南部藩(今岩手县一带)的僧人日进上人访问地狱谷时,这里的温泉尚未被大规模开发。日进上人被这里“虽似地狱,却藏生机”的景象触动:喷气孔的热气是地球的呼吸,硫磺泉能缓解人的病痛。联想到《妙法莲华经》中“众生皆可成佛,苦难中藏救赎”的教义,用墨在一块天然石上写下“南无妙法莲华经”。墨痕虽经岁月侵蚀,却在岩石上留下了淡淡的印记。后来,当地信众为保护这份信仰的痕迹,又以石刻的方式重新勾勒,让这串经文与火山岩永久相伴。</p> <p class="ql-block">沿着步道向上,便来到了地狱谷第2展望台。这里矗立着“登别温泉地狱谷”的木牌。</p> <p class="ql-block">约一万年前火山爆发、岩浆喷涌后留下一个直径约450米的火山口跃入眼前。地狱谷谷底灰白色、浅褐色、褐色的岩石交错,虽然光秃秃的一片,却是色彩斑斓;一侧的山体好像被巨斧劈开,裸露出深褐色的火山岩;空气中弥漫着硫磺味。木牌上提醒着人们“不要进入栏杆内”“远离危险”,让人感觉到“地狱谷”这个名字不是文学修辞,而是对眼前景观最直白的描摹。</p> <p class="ql-block">走下观景台,来到登别地狱谷的小广场,这里可见地狱谷全景。四周山坡绿意盎然,与裸露的彩色岩层形成鲜明对比。</p> <p class="ql-block">登别地狱谷属于支笏洞爷国立公园的一部分。最早栖息在登别的是日本原住民阿伊努人,他们称这片土地为“ヌプルペッ”,意为“白色浑浊的河流”。如今在登别川的上游,仍能看到因火山矿物质沉淀而泛着乳白的河水,那是阿伊努人对自然最直观的命名。明治维新后,这片土地逐渐被纳入现代行政体系。1873年,幌别郡下设登别、幌别、鹫别三村,散落的村落开始有了清晰的边界;1919年,三村合并为幌别村;1961年,“幌别町”正式更名为“登别町”;1970年,改制为市,凭借温泉资源的开发,从一个偏远小镇蜕变为北海道最负盛名的旅游地之一。</p> <p class="ql-block">在登别温泉景区有很多条栈道,在图中用不同颜色标注。例如,图中橙色栈道为游览地狱谷(黄色区域)的步道。这些栈道修建于1965年,沿着栈道走,还能前往大汤沼、奥之汤等景点。由于是跟团游,在45分钟有限的时间内只能游览地狱谷。</p> <p class="ql-block">沿着木栈道刚走一段,便见一岔路,下坡后看到一座很不起眼且极其简陋的神庙,这里供奉着药师如来。相传文久元年(1861年),来自日本南部藩(今岩手县、青森县部分地区)诸侯的一名家臣,用此地涌出的泉水清洗眼睛,多年的眼病竟奇迹般地痊愈。为了感念痼疾得除,人们便立碑以示纪念,并供奉药师如来,寄托对健康的祈愿。</p> <p class="ql-block">返回木栈道后继续前行,谷底撒落着大小不一的石块。地狱谷形成于约一万年前的火山爆发,是一座活火山。目前,地狱谷内仍有活跃的地热现象,有很多喷出高温蒸汽和硫磺气体的火山眼。</p> <p class="ql-block">望着地狱谷岩石的缝隙间袅袅升起的热气,忽然感悟到,这里之所以叫“地狱谷”,或许不是因为它的狰狞,而是因为它的坦诚,把火山最原始的模样、最热烈的余温,毫无保留地展现在世人面前。</p> <p class="ql-block">沿着木栈道走到深处,是铁泉池。泉水温度约80℃,其喷发具有周期性。我们到达时,池水非常平静。据说沸腾时泉水会咕噜咕噜冒泡,有时还会溅得很高,同时伴有扑面而来的热气。因此铁泉池周边用木制栏杆围了起来,与游客保持一定距离。</p> <p class="ql-block">铁泉池的泉水属于酸性铁泉,1千克泉水中含铁离子20毫克以上。泉水接触空气后会氧化变成红褐色,还可能产生金属味道,浸泡后身体不易感到寒冷,对贫血症及慢性湿疹等有一定疗效。地狱谷不仅是一处自然景观,也是许多温泉水源的提供地,丰富的地热资源为周边的温泉提供了充足的水源。依地点的不同,水质亦不相同,据说矿物质达11种之多,温度45-92度不等,且各具特色,如硫化氢水质、食盐水质,含铁水质等,具有特殊疗效。</p> <p class="ql-block">在返回停车场的路上,回望地狱谷,我们感受到了其真实的模样。地狱谷,不是传说中恐怖的“地狱”,这里蕴藏着地球脉动的地质秘境,在色彩斑斓的岩层,每一寸土地都在诉说着火山的力量;这里是温泉之乡,充满生机与温柔,其用温泉的暖意滋养和温暖着每个人。</p> <p class="ql-block">赶紧坐车去洞爷湖温泉宾馆入住,泡汤去。</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