追寻英雄的足迹(向柳伊,724班)

微信用户

<h3><br>  国庆的晨光洒在博物馆的玻璃展柜上,映得那枚军功章愈发耀眼。人群中,我驻足在张富清老人的展柜前,玻璃后的泛黄照片、褪色的军装与那枚沉甸甸的勋章,无声地诉说着一段被岁月尘封的英雄往事。</h3> <h3>  跟着人流来到博物馆大厅,风吹过,却在一面写满“悔”字的展板前骤然凝固——这里日本战犯的忏悔记录,一张张黑白照片与泛黄的认罪书,将七十多年前的审判直直推到我面前。</h3> <h3><br>  <br>  我伸手抚过玻璃展柜,指尖似能触到历史的温度。张富清那枚特等功勋章旁,是他在部队里赠送给他的中国人民解放军军装,那套米黄色的军装静静陈列在展柜中央,帽檐上的红五星依旧鲜艳,衣领处“中国人民解放军”的标识虽已褪色,却仿佛诉说着主人的各种困难。旁边那只1954年的搪瓷缸,边缘磕出了不少的小坑。</h3> <h3><br>转到“扎根来凤”的展区,一幅他背着行囊走在山路上的油画让我挪不开眼。1955年他本可以选一个条件好的地方,却偏偏选了最偏远的来凤,还说“共产党不来,哪个来啊!”展柜里还有他在卯洞修公路时用过的铁锤,听说他带着村民在悬崖上凿路,手上的茧子比锤头还硬。</h3> <h3>张富清在1981年9月调任县建行副行长主持工作时,建行初创仅5名职工且租民房办公。他带领团队建起办公楼和职工宿舍,拓展业务,推进“拨改贷”改革。为确保贷款企业按时还款,他深入煤矿了解情况,与工人同吃同住,当年建行放出的贷款无一笔呆账,其务实担当与领导能力,至今让建行职工钦佩不已。</h3> <h3><br>张富清老人用一生告诉我们,英雄从不是聚光灯下的喧嚣者,而是岁月里的坚守者。他将军功章藏进岁月的尘埃,却让奉献的光芒在山间路、在群众心中熠熠生辉。<br></h3> <h3>真正的伟大从不是张扬,而是像张富清老人这样,把每一份力都用在为人民谋幸福的实处。他的故事让我们明白,平凡岗位里的坚守,就是最动人的英雄赞歌。</h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