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军旅生活”之一 七五年的冬季旅程

扬城一轮月

<p class="ql-block">  晚间闲来,和朋友们喝酒时,聊起往事,便和朋友们说道,我曾经在部队生活过快三年,可是却没有当过一天兵,有谁知道是怎么回事吗?</p><p class="ql-block"> 有人猜说是给部队做工程的,有人猜说是给部队装设备的,却没有人猜中过真正原因。这不由得让我想起了一些童年的往事。</p><p class="ql-block"> 一九七五年的冬季,那时的我四岁多了,现在回想起来,已经开始有了些零碎的记忆,记忆中感觉天气非常的冷,江淮平原上下了场比往年大了很多的雪。</p><p class="ql-block"> 和母亲一起,住在扬州江都乡下的我,有天上午,在见了位解放军叔叔之后,便同收拾好包裹的母亲一起,跟着那位叔叔,第一次出了远门。</p><p class="ql-block"> 那时父亲的部队,由于受中苏关系紧张的影响,已经从福建沿海,换防到了山西运城好几年了,一九五八年参军的父亲,已升任二十八军八十三师某部队特务连连长多年。</p><p class="ql-block"> 我的父亲是一九三八年冬天出生的。他七岁丧父,没有上过学堂,识字是在进入部队后学习的。前段时间刚刚回来探亲;父母两人长期分居两地,也不是个事,现在父亲那边有条件了,便同母亲商量了去部队随军的事宜;由于探亲假期已到,父亲便独自先行回部队了,而母亲却留在家乡,办理外出介绍信手续什么的。</p><p class="ql-block"> 那位穿军装的叔叔,便是父亲部队的同志。此次回福建探亲,受父亲委托,返程时便来到扬州江都我们的家,将我和母亲一并带往部队去。</p><p class="ql-block"> 那时的母亲也才刚刚三十出头,记忆中那时的母亲个头虽不高,却很是温柔善良,既有着江南女子的甜美,也有着军人家属的刚强;在有我之前,她曾独自一人,多次前往父亲所在的军队探亲过。当然也吃过些苦,闹过些笑话。</p><p class="ql-block"> 在后来陪母亲闲聊时,她说过有次去福建探亲,都已经找到部队的军营门口了,不巧那天父亲临时有任务外出,便把接待母亲的事托付给了指导员;也巧母亲就遇到了指导员,向他打听父亲的下落,可是那个糊涂的指导员当时心不在焉的,把这事给忘了,再加上指导员是福建人,两人言语上沟通不是很顺畅,他就告诉母亲说没有这个人,让母亲再去其他地方找找。</p><p class="ql-block"> 直到半夜,一觉睡醒的指导员才一个机灵,想起来这件事,急忙赶到营地门口。好在母亲并没有离去,只是抱着包裹倦在路边打盹,这才把母亲接进去安排住下。</p><p class="ql-block"> 我们一行三人,旅程的第一天,便是在经过一路不断的等车和转车后,终于先行到了南京的大伯家住下,受到了热情的款待。</p><p class="ql-block"> 大伯和我父亲是同一个爷爷的堂兄弟,大伯夫妻俩都是在南京某大学里教书,在当时不说家境很好;膝下有两个公子,就是我的俩个堂哥。</p><p class="ql-block"> 一九七五年的十二月,第一次见到长江的我,感觉那时的江水非常的少,比老家的通扬运河也大不了多少;后来长大上学了,才知道原来长江的一年,也和植物一样分季节的,是有枯水期的。</p><p class="ql-block"> 第二天的傍晚,我们便乘上了南京至运城的绿皮火车。</p><p class="ql-block"> 一九七五年的十二月,生平第一次坐上火车,感觉火车车箱里真的很暖和,人也很多;一路上我就是吃吃睡睡了。偶尔睁开眼睛,看看车窗外面一路皑皑的白雪。</p><p class="ql-block"> 在迷迷糊糊的过了一夜带大半天后,终于见到了才分别一个多月的父亲,又生平第一次,在父亲的怀抱里,坐上了父亲开来接我们的军用吉普车。</p><p class="ql-block"> 那晚,我进入了军队的营地家属区,也生平第一次,睡上了热炕,真的好暖和。</p><p class="ql-block"> 从那晚起,便开始了我幼时近三年时间快乐的“军旅生活”了。</p> <p class="ql-block">这是我现存最早的一张照片,拍摄于一九七五年山西运城马家窑军营家门口的冬天,当时的小脸上还带着些婴儿肥,头顶的帽子上,还沾着些干雪仗时留下的残雪。</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2025-9-30</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