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 木兰围场,位于河北省东北部滦河上游地区,设于清康熙二十年(1681年)。木兰围场主要由塞罕坝国家森林公园、御道口草原森林风景区、红松洼国家自然保护区和红山军马场等四部分组成。木兰围场整个区域以塞罕坝森林公园为中心。</p> <p class="ql-block"> 木兰围场,在中国的辽、金时期,这里被称作″千里松林″,曾作为皇帝守猎之所。清康熙大帝在平定了"三藩之乱"之后,巡幸塞外以喀喇沁、敖汉、翁牛特等部"敬献牧场、肇开灵圃、岁行秋狝"的名义,设置了木兰围场,将"木兰秋妳″定为祖制。</p> <p class="ql-block"> 旧石器时代,木兰围场就有居民在这里繁𧗠生息,蕴藏着五千年的红山文化,千余年的辽金文化和三百年的大清木兰秋狝文化。</p> <p class="ql-block"> 明崇帧十七年(1644年)四月二十二日,清军入山海关,驰入中原,不久清朝代替了明朝的统治。清朝入住中原后,最高统治者为了巩固政权的需要,不忘祖先尚武传统,笼络蒙古诸王先择距离京城两百多公里的承德坝上草原辟为木兰农场,以大规模守猎的形式开展军事训练和演习,提升八旗官兵的战斗力。</p> <p class="ql-block"> 木兰秋狝是清朝特有的一项大型围猎活动,指皇帝每年秋季在木兰围场举行的狩猎仪式,兼具军事训练、政治联络和文化传承功能。其中"木兰"源自满语,意为"哨鹿"或"捕鹿″,"秋狝″则源自中国古代对帝王秋季打猎的专称。</p> <p class="ql-block"> 清康熙二十年(1681年),木兰围场建成,在康熙朝和乾隆朝,直至嘉庆二十二年(1817年),这一百四十多年里,几乎每年都在此举行秋狝大典。二十二年后建热河行宫,有时皇帝提前到行宫避暑。每年八月份,清朝皇帝会率领皇子皇孙、院部官员,还有几百至上千名八旗官兵离开北京城,浩浩荡荡出古北口,来到围场开展狩猎活动。因围场打猎基本上都是秋天,所以这一活动又叫做″木兰秋狝″。</p> <p class="ql-block"> 清道光三年(1826年),木兰围场开围,允许百姓入围垦荒。清光绪三十二年(1906年),清廷撤掉驻防官兵,木兰围场全面开放,被私垦、盗伐,原始森林被砍伐殆尽。1962年,中国决定在木兰围场建大型机械化林场。木兰围场(坝上)塞罕坝,历经三代造林人55年的努力,在黄沙蔽日的沙漠里造出了112万亩人工林海,静观郁郁葱葱的浩瀚林海,令人无不感到震撼。2012年,皇家国际狩猎度假区完成计划並进行建设。</p> <p class="ql-block"> 御道口草原森林风景区,位于河北省承德市围场满族蒙古族自治县坝上高原地区,是国家4A级旅游景区,面积达1000平方公里。这里曾是清代皇家猎苑木兰围场的一部分,现存康熙练兵台、御泉等历史遗迹,融合了草原、森林、湿地、湖泊等多种生态景观。</p> <p class="ql-block"> 御道口草原森林风景区导览图</p> <p class="ql-block"> ↓滦河源头,位于河北省承德市丰宁满族自治县的小梁山区域,具体在大滩镇孤石村附近,处于内蒙古高原南端与燕山山脉交汇处。交汇点位于河北围场县与內蒙古多伦县交界处,但源头起始点明确在丰宁县境内。作为锡林郭勒草源唯一入海河流,是引滦入津工程的核心水源地,保障天津和河北北部供水。</p> <p class="ql-block"> 鸟兰布统大草原,位于内蒙古自治区赤峰市克什克滕旗西南部,地处浑善达克沙地东南边缘,是清朝皇家木兰农场的重要组成部分,以高原丘陵地貌和多样自然景观著称。</p> <p class="ql-block"> ↓国家一号风景通道,位于中国河北省承德市坝上地区,东起围场满族蒙古族自治县御道口镇或塞罕坝国家森林,西至丰宁满族自治县大滩镇,全长约180公里,是一条贯穿承德坝上草原核心景区的景观公路。</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