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b style="color:rgb(237, 35, 8);"> 西安市(别名长安、镐京),位于黄河流域中部的关中平原,陕西省省会。早在100万年前,蓝田猿人就在这里生活。西安有3100多年的建城史和1100多年的国都史,先后有西周、秦、西汉、新、东汉、西晋、前赵、前秦、后秦、西魏、北周、隋、唐等13个朝代在此建都。西安是中华文明重要发祥地之一、古丝绸之路的起点,是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于1981年确定的“世界历史名城”,与世界著名的罗马、雅典、开罗等古城齐名,也是中国六大古都中建都历史最长的一个。长安文化是中华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对外交往中心以及国际旅游目的地。西安是我们这次旅游的主要目的地之一。</b></p> <p class="ql-block"><b style="color:rgb(237, 35, 8);"> 西安秦始皇兵马俑博物馆是世界八大奇迹之一,游客必到的打卡地。我们全团五十六人,在兵马俑博物馆前拍了集体照,每个人兴奋不已,都想先睹为快。看兵马俑的门票要预约,每天超过8万人的限额就不再出票。 每个团队有兵马俑的专职讲解员引导,因为人多太嘈杂,为了防止声音互相干扰,每个人都要配带耳麦,各个团队都有专用频道,所以讲解员的声音非常清晰。他向我们详细介绍了兵马俑的发现、发掘过程;破解的很多历史密码;很多历史知识、奇闻趣事。真有“听君一席话,胜读十年书之感”。使我们大长见识,受益匪浅。</b></p> <p class="ql-block"><b style="color:rgb(237, 35, 8);"> 陕西农民杨志发和同伴于1974年3月29日,在临潼县骊山镇西杨村打井时,挖出了破碎的陶俑碎片,并及时上报了发现。这一偶然事件揭开了秦始皇陵陪葬坑的序幕,意外发现兵马俑,成为这一世界奇迹的首位发现者。现在杨志发已85岁,是秦始皇帝陵博物院名誉馆长,常参与重大文化活动。因为旅游事业的飞速发展,原来破败的村庄变成了豪华的旅游设施,村民全部住上了楼房,成了旅游区的工作人员,收入很可观。当地相传一副楹联:“翻身不忘共产党,致富全靠秦始皇。横批∽不忘老杨。”</b></p> <p class="ql-block"><b style="color:rgb(237, 35, 8);"> 法国总统希拉克1978年参观后盛赞,称其为“第八大奇迹”,奠定全球地位。秦始皇被视为“千古一帝”,其陵墓与兵马俑的建造,无疑也受到了当时风水学与命理学的深刻影响。据传,秦始皇陵的选址与布局,均经过精心策划,以符合“天人合一”的哲学理念。兵马俑作为陵墓的重要组成部分,其排列、数量乃至面部表情,都蕴含着特定的象征意义。考古专家认为,兵马俑的排列是按照当时军队的阵型来布置的,这不仅体现了秦军的排列布阵,威武雄壮,也暗合了风水学中的“龙脉”之说,寓意着秦始皇的千秋霸业,将如龙脉似的绵延不绝。</b></p> <p class="ql-block"><b style="color:rgb(237, 35, 8);"> 兵马俑面部特征各具特色,考古学家曾对比分析过千余件陶俑,未发现完全相同的面容。这种“千人千面”的工艺源于秦代精湛的雕塑技术,每尊陶俑的面部表情和服饰细节均根据真人特征定制,体现了秦始皇对军队威严的象征需求。 从命理学的角度来看,兵马俑的每一处细节,都可能蕴含着特定的五行八卦属性与寓意。例如,兵马俑的材质、颜色、排列等,都可能与当时的五行学说相呼应,以求达到趋吉避凶、守护陵寝的目的。我真是长了很多风水知识,遗憾的是秦始皇死后仅3年,秦朝就灭亡了。</b></p> <p class="ql-block"><b style="color:rgb(237, 35, 8);"> 当地有一个神乎其神的传言,称兵马俑在夜间会“复活”,这一说法虽属无稽之谈,但却反映了人们对秦始皇陵兵马俑的神秘与敬畏。兵俑“复活”之说,可能与兵马俑制作时采用的精湛技艺有关,使得它们在不同光线和角度下呈现出栩栩如生的效果。电影《古今大战秦俑情》中,由杜淳和安以轩主演,讲述了一段穿越时空的爱情故事,复活的秦兵马俑在现代社会的有趣经历,让人啼笑皆非。张艺谋导演的电影《神话》,古天乐和林峰主演的《寻秦记》,都涉及到秦始皇兵马俑这一重要元素,其对现代社会的影响可见一斑。团友阳光先生有感赋诗一首:“红叶游西安,双雁枝招展,兵俑开口笑,密秘不外传。”</b></p> <p class="ql-block"><b style="color:rgb(237, 35, 8);"> 这乘秦铜车马是中国考古史上发现最早、体形最大、保存最完整的青铜车马,是考古所见的最大的组合型青铜器。秦陵铜车马就是秦代皇帝车舆的再现,车体仿照实物制作,所有细节都表现得非常具体逼真。为中国古代美术、车制以及宫廷舆服制度等方面的历史研究,提供了实物资料。铜车马的制作采用了铸造、嵌铸、包铸、焊接,以及各种机械连接、加工等工艺技术,反映了中国两千多年前金属制造工艺的辉煌成就。考古专家认为,以现在的加工水平,制作这样一台铜马车也很有难度,两千多年前就有如此聪明才智,难以想象,令人叹为观止。</b></p><p class="ql-block">。</p> <p class="ql-block"><b style="color:rgb(237, 35, 8);"> 秦始皇陵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位皇帝嬴政的陵寝,位于西安市临潼区骊山北麓,从嬴政十三岁即位开始修建,历时39年建成,规模宏大、设计完善,总面积约56平方公里,1987年被列入《世界遗产名录》,为了保护至今仍未发掘。当地民谣曰:“江南的才子北方的将,陕西的黄土埋皇上”,骊山在风水学中被广泛视为龙脉,其山势蜿蜒如龙,象征帝王之气与天命所归。长安(西安)出过七十三位皇上,在这一带建有七十二个皇帝陵(武则天合葬于唐高宗)。我认为,风水之说,仁者见仁,智者见智。当地生活的农民,祖辈都埋在骊山了,有多少人升官发财了呢?</b></p> <p class="ql-block"><b style="color:rgb(237, 35, 8);"> 中央电视台2024年春晚分会场,就设在西安大唐不夜城,它光鲜靓丽,富丽堂皇的形象惊羡了无数的观众,名声大噪,成了网红打卡地。大唐不夜城位于西安市大雁塔脚下,是一个以盛唐文化为背景的大型仿唐建筑群步行街,是西安地标性景区。大唐不夜城以盛唐文化为背景,以唐风元素为主线,致力于打造世界级旅游休闲街区。现建有贞观广场、开元广场、大雁塔南广场等,还建有万国来朝、贞观纪念碑、唐历史文化浮雕柱等主题雕塑。大唐不夜城“夜经济”发展很快,唐文化已成为其精神内核。我们夜游唐城,自然别有一番风味。</b></p> <p class="ql-block"><b style="color:rgb(237, 35, 8);"> 长安(西安)是十三朝建都之地,其中唐朝最盛,当时已有百万人口,社会安定,经济繁荣,万国来朝,史称“贞观盛世”,是诗歌、艺术、商贸、外交的黄金时代。长安成为丝绸之路的起点,外贸四通八达,包容胡人文化,在世界上影响很大。以后出国谋生的中国人称“唐人”,称家乡为“唐山”,华人街区叫“唐人街”。“大唐不夜城”既呼应了西安的“唐都”身份,又凸显了现代文旅对夜间经济的开拓,更是一个叙事性的文化IP,让千年前的盛唐气象在当代灯光中“复活”,让丝绸之路发扬光大。</b></p> <p class="ql-block"><b style="color:rgb(237, 35, 8);"> 大唐不夜城以盛唐文化为核心,通过建筑、演出、互动体验等多维度体验吸引游客。《盛唐密盒》互动问答:由“房玄龄”“杜如晦”(历史人物)与游客趣味问答,答对问题可获小礼物,很吸引人;不倒翁表演,身着唐装的表演者与游客“牵手”互动,结合灯光秀营造时空穿越氛围;《再回长安》歌舞秀是大型演出,展现盛唐文化风貌,为压轴节目;开元广场悬挂百余组唐诗灯牌,呈现“诗意长安”的浪漫氛围。《长恨歌》实景演出,结合水幕光影讲述唐玄宗与杨贵妃故事,为热门打卡点。表演五花八门,精彩纷呈,游客众多,掌声、叫好声不绝于耳,真有流连忘返之感。</b></p> <p class="ql-block"><b style="color:rgb(237, 35, 8);"> 我们在大唐不夜城漫步,各种灯光五彩缤纷,把整个街景打扮得亦梦亦幻,许多身着盛装的唐朝仕女,从身边穿过,有的提灯笼,有的提花篮,还有的撑着伞……,沿街找景点打卡拍照。她们不是模特儿,也不是影视演员, 都是游客,女孩子来到“唐朝”就想做一回杨玉环。街上有很多门店里面,挂满了各种唐代仕女服装、还有各式发髻,供游人选择,有专业人士帮她们打扮、化妆。唐朝流行以胖为美,高高的发髻,袒露风格的服装,低领、坦胸,透明纱罗大袖衫等款式,体现了唐代女性服饰的开放与性感之美。这里灯红酒绿,歌舞升平,我们完全陶醉了,被融化了,忘记了自己还是现代人。</b></p> <p class="ql-block"><b style="color:rgb(237, 35, 8);"> 大雁塔位于西安市大慈恩寺内,始建于唐永徽三年,由玄奘法师主持修建,用于保存从天竺(印度)经丝绸之路带回的经卷、佛像、舍利子,是现存最早、规模最大的唐代四方楼阁式砖塔,塔身七层,通高64.5米。大雁塔是佛教文化传播的见证,体现了古印度窣堵坡建筑形式与中国传统楼阁式建筑的融合,标志着丝绸之路鼎盛时期的东西方文化交流。大雁塔是西安标志性建筑之一,是世界文化遗产,也是游人必来的打卡地。</b></p> <p class="ql-block"><b style="color:rgb(237, 35, 8);"> 西安钟楼是中国现存规模最大、保存最完整的明代钟楼,始建于明洪武17年,位于西安市中心四条大街交汇处,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楼高36米,为三重檐四角攒尖顶木结构,覆深绿色琉璃瓦,顶部鎏金宝顶采用真金铂包裹,屋顶等级超过故宫中和殿。钟楼西北角悬挂景云钟,与鼓楼构成“晨钟暮鼓”报时体系,方便百姓作息。其金龙和玺彩绘与藻井莲花浮雕象征皇权,位于城市中轴线体现“择中而立”的理念,抗战时期曾作空袭报警台,现成为西安文化地标。</b></p> <p class="ql-block"><b style="color:rgb(237, 35, 8);"> 我儿时就听老人们说,“地震是鳌鱼翻身所致”。明万历年间关中地震后,道士高承之向知府进言:西安地下有鳌鱼兴风作浪引发地震。知府命人刨开地面,发现深井中鳌鱼头伸出,遂以宝剑镇住并用铁链锁住沉入川底,随后征工匠迁建钟楼镇压,地震平息。钟楼上掛的“景云钟”,是唐代铸造的国宝级文物,由唐睿宗李旦亲自撰文并监制,铭文记载其因祥瑞之梦而铸,初悬于长安景龙观。明洪武十七年,朱元璋下令在西安修建钟楼,景云钟被移挂其上用于报时。现掛的钟为复制品,重6.5吨,每逢节日敲响祈福。其钟声曾用于央视春晚“新年钟声”,象征西安历史文化的延续。团友们在钟楼下拍了美照,图个吉利!</b></p> <p class="ql-block"><b style="color:rgb(237, 35, 8);"> 回民街位于西安市钟楼西侧,紧邻鼓楼,由北院门、北广济街、西羊市、大皮院、化觉巷、洒金桥等街道组成,本地人称“坊上”,游客惯称“回民街”。街区面积不大,但纵横交错,青石板路和明清风格建筑营造出古朴氛围。街区有10余座清真寺,居住约6万回族居民,日常可见戴白帽的穆斯林商贩、传统市井生活及节庆活动(如开斋节)。这里的回族美食闻名遐迩,莫名而来的吃货们熙熙攘攘,摩肩擦踵。真热闹!</b></p> <p class="ql-block"><b style="color:rgb(237, 35, 8);"> “回民街”的历史可追溯至唐代,作为丝绸之路起点,吸引阿拉伯、波斯商人定居,形成早期穆斯林社区“蕃坊”(外邦人聚居区)。宋元时期回族聚居区扩大,明清时期成为商贸中心,1992年改造为仿古文化旅游街,1993年正式开放。街区有很多伊斯兰教建筑(如化觉巷清真大寺),也有汉族传统元素的阁楼,体现多民族和谐共处。我们在古街上漫步也觉得别有风味。</b></p> <p class="ql-block"><b style="color:rgb(237, 35, 8);"> 回民街是网红们的美食天堂,这里集中了西安的各种特色小吃,如羊肉泡馍、肉夹馍、凉皮、灌汤包子、烤肉串等,人均消费约20-30元。导游推荐的老字号店铺有:老米家(泡馍)、樊记(肉夹馍)、家美水饺(酸汤水饺)等。我们走在街上,各种香味实在诱人,五花八门的美食让人垂涎欲滴。我家的旁边就有陕西人开的拉面馆,偶尔去吃一回。今天我们在这里吃正宗的‘biangbiang面”、裤带面、油泼辣子面。味道是否“正宗”不知道,但心理上很满足,这就是精神胜利,高兴就好。</b></p> <p class="ql-block"><b style="color:rgb(237, 35, 8);"> 西安城墙是中国现存规模最大、保存最完整的古代城垣建筑。始建于隋唐,扩建于明代,全长13.74公里,高12米,底宽15-18米,顶宽12-14米,被列为首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原有四座主门,后增至18座。作为军事重镇,有护城河、吊桥、闸楼、箭楼、正楼、角楼、敌楼、女儿墙及垛口,98座马面等,增强防御。电影《长安·长安》、《百鸟朝凤》、《邪不压正》,电视剧《装台》、《一生一世》、《白鹿原》等都在这里取景。我们也在这里趁热度打卡照相,拍视频。</b></p> <p class="ql-block"><b style="color:rgb(237, 35, 8);"> “永兴坊”位于西安市中山门内,始建于唐代,初为魏征府邸,2007年启动复原性建设,2014年正式开园。景区严格遵循唐代坊里格局重建,分为八个街区,再现古长安城街坊形态。镜鉴广场重现了魏征(唐宰相)直谏唐太宗的典故。流传千古的不朽名言:“以铜为鉴,可以正衣冠;以古为鉴,可以知兴替;以人为鉴,可以明得失”。108坊戏楼正在演唱华阴老腔等非遗戏曲,台下观众鼓掌叫好。街边的皮影雕刻、辣子碾磨等手工技艺,吸引我们驻足观看。陕西各地非遗美食也尽汇于此,如关中长安葫芦鸡、老潼关肉夹馍,汉阴白火石汆汤,陕北的子长煎饼等。如果时间允许,在这里做“唐人”,品美食,也很惬意哟。</b></p> <p class="ql-block"><b style="color:rgb(237, 35, 8);"> 我们穿越在西安市现代文明和古代传承相结合的大街上,思绪万千。如果说有一座城市能让人瞬间穿越千年,那一定是西安。它不只是一座城市,更像是一本摊开的、厚重而鲜活的历史教科书。我的西安之旅,不是一次简单的观光,而是一场与华夏文明源头的精神对话,一次用味蕾丈量盛唐的酣畅体验。当你把眼前的景象与“贞观之治”、“开元盛世”、“丝路驼铃”联系起来时,旅程的深度将完全不同。兵马俑的“静”与“撼”,古城墙的“慢”与“广”,陕西历史博物馆的“精”与“博”,大唐不夜城的流光溢彩……它留给我的,是一种余韵悠长的回味,让我久久不能忘怀。</b></p> <p class="ql-block"><b style="color:rgb(237, 35, 8);"> 这次旅游真是一路欢笑一路歌。我们是六十人的大型旅游团(含司机和导游),在石凡的带领下,全体团友和睦相处,互相礼让,像一家人一样。旅途快乐,增长见识,收获丰满,平安归家。团友们动情的说了两句心里话:“感谢苏总为我们提供了性价比很高的优质产品,感谢石凡带给我们的体贴和关照。”</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