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  在武当山短短三天,我所接触的武当功夫的正宗传人,只有郑师丰道长一人。</p>  <p class="ql-block">  他是三丰派第十五代传人、国家级非遗传承人,曾师从武当山武术总教练钟云龙道长,得其真传。他的法号“师丰”也是师父取的,含有师承与弘扬张三丰道学武功的深意,可见师父对他的殷切期许。</p>  <p class="ql-block">  我们说,武当太极看“师丰”,并非说他一个人就能代表整个武当山,而是从他武道兼修的人品、修为、武艺、胸襟和气度而言,评价他是武当山一代武师中的一个缩影,是武当真功夫的一个杰出的代表。</p>  <p class="ql-block">  见到他本人,你才会真切感受到武当功夫深藏不露、劲气浑厚的特质。他目光深邃、神色沉静、不急不躁、心平气和,又散发着一种浑融深厚的气息、飒爽英毅的风采。帅气之中,彰显着古色质朴、雅淡冲和、睿智深蕴又机敏灵动的气质。</p>  <p class="ql-block">  就他个人而言,无论是丹道内功心法,还是内家太极拳术、太极剑法,抑或是道家琴箫音乐,无不精通。</p>  <p class="ql-block">  就武学修为而言,他不像一般武师,只勤练功夫,而忽略道学的体悟,他是武道兼修、武道相长的典型代表,他在道学方面有独到的体悟和很深的造诣,将《道德经》无为和有为、《庄子》的心斋与坐忘等思想融入到内家武学之中,真正抵达了“以武入道,以武弘道,求真问道,太极武当”的化境。</p>  <p class="ql-block">  就武学的传承弘扬而言,他悉心指导和培养苗子,磨炼他们的心性,传授他们真正的功夫,让武当功夫得以发扬光大,倾注了毕生的心血。</p>  <p class="ql-block">  我在武当山期间,恰逢新西兰爱好太极的友人慕名前来,向师丰道长学习交流武当功夫。</p>  <p class="ql-block">  参观他的龙回道院(在游客中心至太子坡的中间,跟观光车司机说在“回龙观”下车,从小路进去),感受山间的灵气磁场,体验道院的简朴、清洁、精雅的环境,远眺太极湖湛蓝的湖水,宛如人间仙境。</p>  <p class="ql-block">  他的弟子从七八岁到六十六岁。老的精神矍铄,才练了两年,搁腿就可以做到脑袋轻松地抵住鞋尖,这柔韧性也太好了吧!少的可以连续翻十几个跟斗,基本功扎实得不得了。</p>  <p class="ql-block">凌空跃起,腾空踢腿,像不像金庸笔下的武当轻功“梯云纵”?</p>  <p class="ql-block">先练外家拳伏虎、八极,待打下扎实功底后,再悟内家拳深奥之拳理。</p>  <p class="ql-block">  听师丰道长给我们聊武当,聊武艺。</p>  <p class="ql-block">  第一是“武”与“道”的关系。他认为练武当功夫,一是可以体悟天地大宇宙、人体小宇宙的天人合一道理,怀抱阴阳,万物生发,藉此强健人的五脏、经络、六脉,达到顺应自然养生的目的。二是练习内家拳,也是从拳理上深刻体悟道家的哲学思想,气沉丹田,磨炼心性,摒弃心浮气躁,恢复心平气和,改变人的精神气质。</p><p class="ql-block">        (照片为明一师父)</p>  <p class="ql-block">  第二是武当与其他武术的关系。武当功夫的特质是含蓄低调,深藏不露,契合《道德经》水“以其善下之,故能为百谷王”“水利万物而不争”的内涵实质,招式如行云流水,连绵不绝,但有很深厚的蓄力和后劲,让人感到你的实力,又给人留有余地,给自己留有后路,武学与为人处事一脉相通。俗话说,“太极十年不出门”,平时“慢练”,是要求每一个动作都做得标准,不含糊,但“慢练”和“快打”是辩证的,慢是蓄力,是为了力量爆发。张三丰创立的武当十三势,按八卦方位变化武步,按人的经脉所需创设拳理,练久了可以令天下豪杰延年益寿!</p>  <p class="ql-block">  第三是“无为”与“有为”的关系,师丰道长特别喜欢《道德经》第一章中的一句话,“故常无,欲以观其妙;故常有,欲以观其徼”。这个既是道家修为的入门功夫,又是道家文化一以贯之的哲学原理。无为顿悟的至高境界,是和有为渐修的丹道之法相辅相成的。“无为”不是不修,而是合乎自然、返朴归真地修;“有为”不是刻意,不是强修,而是遵循道法修炼规律,经、传、图、符、箓、诀,渐次修行,日积月累。人生的修行,有时也会历尽曲折磨难而后悟到真谛。就像两个球,分别按直线曲线运行,直线未必先到,有可能因弹力作用,曲线先达。</p>  <p class="ql-block">  第四,在培养人才和传承绝学上,“有类”与“无类”的关系。当问到选择弟子有无标准和资质的要求时,师丰道长提出了“因材施教”的方法。像郭靖那样诚实朴拙的,就让他反复练习(大家应该还记得郭靖练习“亢龙有悔”这一招所付出的努力吧);像杨康那样投机取巧的,就让他做很多不同的事,让他在“事上磨练”,从而“心猿归正”。每位弟子都像小树苗,只要扶正了,都可以茁壮成长。所以选择弟子是“有教无类”。师丰道长说的虽然是道学与武学的事,但对我们的人生之路不无启发。</p>  <p class="ql-block">  作为万岳朝宗的武当山,当然是卧虎藏龙之地,高明的武师或许如漫山之花开遍。但真修、真练、真传的,我在武当山上,只见过“师丰”道长一位。</p>  <p class="ql-block">  不过还是希望将来某一天,大雪过后,再上武当,看青松傲雪,看碧瓦红墙,还有狮子岩上,师丰道长衣袂飘飞,太极悠长。</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