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8px;">我们有半个月的时间在陕北长城的砖石脉络间探寻历史回响,府谷正是这场旅程的起点。</span>参观完府州古城,我们沿黄河逆流而上,我们继续品味府谷这一方壮美山川。</p><p class="ql-block">在府谷的第二天,我们见识了晋陕大峡谷的壮阔、龙舌湾大峡谷的奇绝、尧峁湾的婉转、黄河入陕第一湾的雄浑……</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出了府谷县城,车轮沿着陕西的沿黄公路向前延展,对岸山西的黄河一号公路遥遥相望。奔腾的黄河如纽带般滋养着两岸,陕晋两省也皆以黄河为脉,深耕文旅与交通建设。两相比较,目前来看,山西的黄河一号公路在规划与配套上,似乎更胜一筹。</p> <p class="ql-block">——晋陕大峡谷</p><p class="ql-block">我们今天的第一个目标是香莲寺,晋陕大峡谷,路过!</p> <p class="ql-block">把车停在景区停车场,发现景区暂停开放,我们有些小失望。忽然有人提示:刷身份证可以进入景区的观景台观看晋陕大峡谷。我们很是惊喜,府谷人民真不错!</p> <p class="ql-block">这个观景台称为“凌云台”,台为圆锥形,高于水面八十八米,架钢质,八柱撑起。此玻璃栈台,上下通透,天河一色;每雨霁晴,云映水波,凭临睨望,恍若云端。登临此台,望云卷云舒,观河浊河清;心潮逐浪,可抒壮怀凌云之志;心如止水,顿悟宠辱不惊真谛。故名之曰“凌云台”。</p><p class="ql-block">无法拍摄全貌,借用景区的一张图片吧。</p> <p class="ql-block">其实我们不能登上观景台,只能在凌云台下面的玻璃站台观看,已经很满足,因为我们已经能够居高临下直面壮观的晋陕大峡谷了!</p> <p class="ql-block">晋陕大峡谷是指黄河干流上最壮观、最完整的一段连续峡谷。它北起内蒙古托克托县的河口镇,南至山西河津市与陕西韩城市交界的禹门口,全长726公里。因其东岸是山西省,西岸是陕西省,故得名晋陕大峡谷。</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晋陕大峡谷,我们早已心心相印。我们曾用3年多的时间,利用十一、五一假期走完了山西长城,在老牛湾村、在西湾村多次与晋陕大峡谷相遇,目睹它雄伟壮观的气势!</p> <p class="ql-block">——香莲寺</p><p class="ql-block">其实香莲寺是我们的第一站。与苏老师在府州古城外相会时,他给我们的后面旅程提出一些建议,“香莲寺应该去看看,尤其是壁画,比较精致。即使是现代作品,也是比较精美的。”</p><p class="ql-block">您看,这省文保碑立于二零零四年,看着已经像古董。</p> <p class="ql-block">香莲寺前的照壁。照壁是中国传统建筑中位于大门正对面的墙屏,具有空间遮蔽、风水调节、等级标识、艺术装饰并兼具隐私保护的作用。香莲寺直面黄河,这个照壁具有传统、宗教与自然阻隔的作用!</p> <p class="ql-block">香莲寺位于府谷县黄甫镇川口村,始建年代不详,重建于清康熙四十三年(1704年),2014年被列为陕西省第六批省级文物保护单位。</p> <p class="ql-block">寺院坐北朝南,占地面积1617平方米,建筑面积516平方米,沿中轴线呈不对称布局,分为前、后两院。前院有九开间抬梁式砖木结构的娘娘庙,其西侧是龙王庙,东侧是文昌阁与祖师殿。山门为纯砖结构,两侧是砖砌拱券式钟鼓二楼。后院正殿为观音殿,东西配殿分别为三官殿等,殿内供奉着财神、火神等神像。前院保存有铸造于清初的三足铁钟,钟体铭文记载康熙年间重修寺院史实。</p> <p class="ql-block">其建筑特色除山门为纯砖结构外,其余建筑均为硬山式砖木结构。硬山顶前廊檐下,多采用一斗二升麻叶头斗拱,搭配筒瓦覆顶、印花正脊等,虽无吻兽却更显素雅,体现了清代陕北地区寺院建筑的典型风格。</p> <p class="ql-block">香莲寺是儒、释、道三家融合的古建筑群,其最有价值的因素在于寺内保存有大量古代壁画,画面清晰、内容丰富,为研究明清时期民间宗教信仰、绘画艺术与宗教文化提供了珍贵的实物资料。</p> <p class="ql-block">这幅壁画最有意思。一位是<span style="font-size:18px;">筋骨嶙峋的</span>罗汉;一位是面色朗润的侍童,一笔一画都勾勒得细腻逼真,渲染了浓郁的生活气息,定格了千年的修行与艺术的不朽。</p> <p class="ql-block">作为黄甫镇现存最完整的宗教建筑群,与明长城遗址、黄甫古镇构成区域文化遗产体系。</p> <p class="ql-block">——龙舌湾大峡谷</p><p class="ql-block">龙舌湾大峡谷位于陕西省最东端的府谷县黄甫镇段寨村。一进村,我们连看到了段氏祖祠与观音殿。</p> <p class="ql-block">轻轻推开虚掩的庙门,进入静悄悄的观音殿,簇新的庙宇,众神云集于大殿,不便打扰,我们轻轻关上门,赶紧奔龙舌湾!</p> <p class="ql-block">龙舌湾位于黄甫镇东北端的段寨村,距离县城35公里(东经111.14.30,北纬39.18.01),是陕西最早沐浴阳光的地方。</p><p class="ql-block">据说,以前在龙舌湾这一带,有一棵巨大无比的干年神树。当地的人想着砍倒这棵树选用其名贵的木材,然而在砍的时候,发现每砍一刀下去,刀痕位置就往出流沙土,并且隔夜,刀痕位置就会自愈完好,就这样当地的村民循环往复地砍,沙土越流越多,日积月累,便形成了一个舌状的沙湾。滔滔黄河水于此曲绕,空中俯瞰,犹似蛟龙吐舌,伸向黄河东岸,被后人称之为“龙舌湾”。</p> <p class="ql-block">但是,现在的龙舌湾好像是一个荒废的景区,据说黄甫镇累计投资2300万元,用于龙舌湾景点开发建设,现在看好像效益不佳。</p> <p class="ql-block">龙舌湾濒临黄河,与山西省河曲县巡镇隔河相望,有“上有龙口(龙口镇)、下有龙舌”的说法。</p> <p class="ql-block">龙舌湾景区主要分“龙舌湾”“龙泉谷”和“嘴头坪”三个板块。“龙舌湾”地处“三秦四至”之极东,是历史上的边关重地;“龙泉谷”因一眼常年喷涌的山泉得名,林木繁茂;“嘴头坪”土地平旷,是市级美丽乡村建设的典范。</p> <p class="ql-block">其实平视的视角看不出景区的壮观,火燕与鬼斧领队无人机的视角,可以清清楚楚俯瞰龙舌湾。</p> <p class="ql-block">龙舌湾对面就是山西河曲河会堡——三年前,我们走河曲长城,曾经站在夏营村的河会堡遥望龙舌湾——今天我们从龙舌湾<span style="font-size:18px;">远眺对岸古烽火台,别有一番情韵。</span>龙舌湾独特的地理位置处于“三泰四至”之极东,是历史上的边关重地,也是探访古寨风情的好去处。</p> <p class="ql-block">九曲黄河十八湾,黄河两岸长城堡寨分布,曾经,这里是防守草原民族的最前沿。“长城两岸的陕西、山西两道防线有什么不同呢?那一道防线更重要呢?”怡然忽然想起这么个问题。恰好同行的长城专家级的队友徐老师姚老师在身边,他们回答道:两边的防御体系都重要,但略有区别:陕西是小关大堡,山西是大关小堡,比如……怡然以咂摸,还真是这么回事。</p> <p class="ql-block">——尧峁半岛与烽火台</p><p class="ql-block">离开龙舌湾,去哪里?不知道,怡然火燕跟着鬼斧领队走就是了!似乎离开了黄河,行在崎岖的山路上,忽然,山顶上一座好大的墩台映入眼帘!</p> <p class="ql-block">尧峁村1号烽火台!尧峁村1号烽火台位于府谷县墙头农业园区尧峁村北500米处,是明长城遗址的一部分。该烽火台呈圆柱体,通高约8米,台基高约2米,台基利用山体本身的石头为基础。</p> <p class="ql-block">西侧墙面上有一通道口,残高约2米,可通往顶部。顶部的墙面与通道口之间已变得很薄。整体保存较好,西侧残存一小段墙体,长约10米,高约0.5-3米。</p> <p class="ql-block">烽火台修筑在尧峁村村北的小山梁上,距北侧的山崖约20米,山崖下便是黄河,河对岸为山西省河曲县。(鬼斧领队的航拍)</p> <p class="ql-block">对面是山西河曲唐家会半岛,又是与我们三年前行走长城的路线隔河相望,山西河曲唐家会半岛与陕西府谷尧峁半岛形成S湾,真是漂亮!</p> <p class="ql-block">黄河在这里画出优美的弧,远山如黛,云卷云舒。岸边草木葱茏,沙洲静默。看长河奔涌,赏天地辽阔,每一眼都是山河写就的诗行。</p> <p class="ql-block">我们在尧峁村高大的烽火台前,静静地看天上云卷云舒,但见蓝天如洗,白云悠悠,阳光倾泻在黄河的碧波上,碎成万点金芒,奔腾的母亲河在这一刻,是如此柔美多姿!</p> <p class="ql-block">——黄河入陕第一湾</p><p class="ql-block">离开尧峁湾,我们继续沿着黄河上溯,大概只有两公里便是黄河入陕第一湾,又称龙湾——黄河九曲十八弯,每一弯都有不同的特色!</p> <p class="ql-block">龙湾位于墙头农业园区前园则村,空中俯瞰犹如一幅正当午时的太极图。阴阳两极非常分明,阴极水草丰盛,郁郁葱葱,阳极秃岭高耸;寸草不生——景区的右上角。</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黄河入陕第一湾,位于山西河曲唐家会半岛对面。</p> <p class="ql-block">更为奇特的是,龙湾与紫城山寨丹霞地貌交相辉映,奇妙无比,更有金黄的九月菊,成为画面中最美的点缀。</p> <p class="ql-block">这里是赵家山,自己号称赵匡胤故里……</p><p class="ql-block">有传说和一些地方故事支持这一说法。据说赵匡胤的祖辈逃荒来到府谷赵家山并定居;主流史学家也多认为赵匡胤家族来源于西汉涿郡的赵广汉家族。</p> <p class="ql-block">公园里有赵匡胤的雕像,在我标记处。</p><p class="ql-block">关于龙湾,景区有赞语:黄河龙湾既有老牛湾的雄浑壮美,又有乾坤湾的大气磅礴,古老的紫城寨巍然屹立在湾内,雄视黄河,瞭望山西;极目此湾,让人文思泉涌,感慨万干,陶醉其中,忘却归期。</p> <p class="ql-block">——明长城陕西起点墙头村</p><p class="ql-block">墙头村现名墙头农业园区,原名“墙头起”,即陕西段明长城城墙起头之处。</p> <p class="ql-block">从村头的牌楼进入村子,首先看到的就是祥云寺。该寺始建于明万历己酉年(1609年),扩建于清乾隆丁酉年(1777年),现为县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p> <p class="ql-block">大山门为面阔三间的砖木结构,九脊歇山式,灰瓦覆顶。中山门为面阔三间的砖木结构,硬山式,灰瓦覆顶。钟、鼓楼为砖木结构,四挑角十字脊屋顶,石雕护栏。观音殿为面阔三间、进深两间的砖木结构,硬山式,灰瓦覆顶。</p> <p class="ql-block">为什么看古村落的寺庙,因为古村的寺庙常常体现着历史文化的印记!</p> <p class="ql-block">墙头村长城必须是国保!</p><p class="ql-block">陕西段明长城(二边)东起府谷墙头村,西至定边,属于.“九镇”之延绥镇。墙头明长城遗址东临黄河,西护墙头,为明长城延绥镇巡抚都御使余子俊1474年率兵修筑。</p> <p class="ql-block">墙面设有排水沟和吐水嘴,每10公分夯实沩一层,纹理可见,据考证修筑时土内浇灌米汤,使之坚固,虽经几百年风雨,依然雄伟而立。长城与黄河入陕后在这里交接、在这里握手。</p> <p class="ql-block">——鸡鸣三省</p><p class="ql-block">陕晋蒙三省交界:这里是陕西榆林府谷沿黄公路;黄河对岸是河曲城区,沿路向北是内蒙古准格尔。</p> <p class="ql-block">鬼斧领队的航拍!</p> <p class="ql-block">这里既有“鸡鸣三省”之美称,也有“塞上江南”之美誉。此处昂立着一座中华雄鸡雕塑,它昂首向北,朝着天安门方向,仿佛在向祖国汇报基层工作。更有趣的是,只要扫一扫景区挂设的二维码,即可听到三声鸡鸣,甚是应景。</p> <p class="ql-block">雄鸡雕塑旁,悬立着一道玻璃栈道,走在栈道上,一种惊险刺激的体验让人欲罢不能。栈道更美的体验在于其极佳的观光视角,北望莲花辿延绵横亘,东瞰河曲县城尽收眼底,遥望乡村炊烟袅袅,一派祥和,令人神往。</p> <p class="ql-block">这里是沿黄公路零公里处。陕西沿黄公路可以说是中国的“1号公路”,北起榆林市府谷县墻头鸡鸣三省处,南至渭南市华山脚下,途经榆林、延安、韩城、渭南等4市12县72个乡镇1220个村,串联50余处名胜古迹景点。全长825.5公里,总投资64.5亿元,于2017年8月28日开通。2018年中国黄河旅游大会上被评为“中国黄河50景”。</p> <p class="ql-block">今天我们沿黄河逆流而上,“鸡鸣三省”是今天的最后一站,一路上收获到的美好与感动让我们游兴未尽,就借用景区的《鷄鳴三省賦》做结吧:</p><p class="ql-block">大河东去,至此河曲。晋陕内蒙,于斯分界。清流激荡,源自龙口。巨龙舞岳,昂育墙头。左倚右拱,两岸互为秦晋之好;东来南往,九曲愈显神工之妙。登彼高岗,鸡鸣三省。临此胜境,气压四方!</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