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国画周记(189)

甘雨

<p class="ql-block">  《道德经》第二十章原文</p><p class="ql-block">绝学无忧。唯之与阿,相去几何?善之与恶,相去若何?人之所畏,不可不畏。荒兮,其未央哉!众人熙熙,如享太牢,如春登台。我独泊兮,其未兆,如婴儿之未孩。傫傫兮,若无所归。众人皆有余,而我独若遗。我愚人之心也哉!沌沌兮!俗人昭昭,我独昏昏;俗人察察,我独闷闷。澹兮其若海,飂兮若无止。众人皆有以,而我独顽似鄙。我独异于人,而贵食母。</p><p class="ql-block">注释:</p><p class="ql-block">本章通过对比世俗众人与得道之人的不同状态,强调了返璞归真、守道无为的精神境界。老子以自嘲的口吻描绘自己“愚钝”、“昏昧”的表象,实则暗含对超越世俗价值的追求,最终落脚于“贵食母”(依循大道之本源)的核心思想。</p> <p class="ql-block">  本周国画学习计划,参观宁夏美术馆,参观贺兰山岩画,参观韩美林艺术馆,继续练习书法。</p> <p class="ql-block">  走进韩美林艺术馆,仿佛踏入一个涌动着生命力的线条世界。那些灵动的动物雕塑、飞舞的墨色线条,在简约形态中饱含深情。尤其看到他为奥运设计的福娃原稿,更觉亲切——原来大气磅礴的“天书”与憨态可掬的福娃,都源自同一颗热爱传统的赤子之心。</p> <p class="ql-block">参观贺兰山岩画</p> <p class="ql-block">  贺兰山岩画的艺术价值,并不仅仅在于其“好看”或“古老”,而在于它作为一种原发性的、本源性的艺术,是人类在童年时期用最质朴的方式,对生命、自然和宇宙发出的最深刻的追问与表达。它既是艺术的源头,也是文明的曙光。</p><p class="ql-block"> 它以其历史的厚重感、艺术的感染力、文化的深邃感,共同构成了其在世界文化遗产生态中不可替代的独特地位,被誉为“中国游牧民族的艺术画廊”和“穿越时空的文明印记”。</p> <p class="ql-block">贺兰山最著名的“太阳神”岩画,是这种艺术风格的巅峰之作。它重环的双眼、光芒四射的线条,造型庄重、对称,极具装饰性和神圣感,是中国岩画中不可多得的杰作,展现了古代先民非凡的想象力和艺术创造力。</p> <p class="ql-block"> 有个国画的爱好真不错,外出时能有兴趣参观美术馆,增加自己的艺术修养,丰富自己的精神生活,稳定自己的情绪,艺术它能让我更安静地独处,观察自己和这个世界,也使我更坚定地走在自己学习国画的路上。</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