邢台市信都区路罗镇英谈村的半山云舍民宿距离我家只有六七十里路,在交通如此发达的今天简直就是近在咫尺,然而除了因工作关系在20年前多次前往观摩学习外,至今没有机会再去领悟传统古村落的风情人士,国庆假期,一位老领导邀请我和好友专门到英谈小聚,多年的愿望终于成行。 英谈村位于邢台市信都区西部深山区,距今已有600余年历史,据史记该村是唐朝黄巢义军留下的营地,这一带还有许多传说和古迹遗存,如黄巢岩、朱温坪、血流峪、天明关、贺家坪等村名地名的由来都与黄巢有关。<br> 明朝永乐年间,山西一位路姓的大户举家来此建庄,现在的红石头建筑多为明清年代所建。院落依山就势,高低错落,具有典型的古太行建筑风格。 英谈人以路姓为主,路姓宗族分为三股。即前股、南股、后股。三股是从清初分开的。三股贫富发展距离较大。鼎盛时期最为富裕的是前股,是顺德府赫赫有名的富家大户。路姓前股从法字辈分为三支三堂,即贵和堂、汝霖堂、德和堂。后德和堂分出中和堂。即三支四堂。据介绍过去村庄四周筑有围寨墙,留有四门,是路姓大户收留逃难过来的人管吃住,而他们则为主家采石修建围墙,预防土匪骚扰村庄。 英谈村保存最完整的是寨墙,根据东寨门上的墨书题记,寨墙修建于清代咸丰七年九月,也就是公元1857年。寨墙宽三米,高低不等,最高达六米许。有的以墙为房,有的以房为墙,墙随地形而建,依山坡蜿蜒起伏。整个寨墙置四门,东门修有阁楼,阁楼的梁架上施有彩绘,用黑墨、白粉、朱红等绘成云纹、暗八仙、花卉等纹样,虽然装饰较为简单,但大方、朴实、粗犷。 英谈村的民居是英谈古镇的精华地方。174座村民住宅都是二、三层楼房,全部由红石头建筑,村内大小石孔桥36座,还有古石楼、窑洞、古石栏杆、石巷、石街、龟背石壁、石臼、石杵、石磨、古井、一滴泉、古木雕刻、财主院等古迹。 为保护古寨,该村新建房屋也是采用红石头建筑,已成为中国北方艺术院校写生实习基地和国内外艺术专家创作基地,还引进半山云舍民宿项目,众多游客乐来此地潇洒避暑,住石头民宿、吃农家饭菜、成为回归自然、休闲度假、欣赏历史文化理想之地。 国庆假期第三天上午10点半,英谈古寨东大门里外以及各个街道已是摩肩接踵,熙熙攘攘,还有不少穿少数民族服装的年少女子,给节日的古寨增添新的色彩。金银花茶席、金石工坊、草本熏香馆、特色美食大排档等丰富了山乡空间,成为半山云舍的亮点之一。下午13点半在返程的路上,看到来英谈住宿观赏夜晚表演的车辆都排到三四里外的小庄口,可见古镇文化是多么的诱惑。 英谈村也是为抗日战争和新中国成立做出巨大贡献的村庄,八路军总部、冀南银行、印刷厂以及国民党河北省政府曾经在此秘密工作,刘伯承元帅曾在汝霖堂住过。百户人家的英谈村参军参战三四十人,其中有六名在战场上光荣牺牲。 2007年,英谈村被授予“中国历史文化名村”称号,2009年被评为“中国景观村落”,2012年被列入第一批中国传统村落名录,成为今年的河北省旅发大会的重点观摩项目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