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清晨的阳光洒在天波杨府的屋檐上,青瓦泛着微光,仿佛历史正轻轻掀开一页。我沿着石板路缓缓走进这座承载着忠烈传说的府邸,耳边是游客的低语与孩童的笑声,热闹却不喧嚣。右侧那尊绿色植物雕成的巨兽,披着红字装饰,像是守卫府门的灵兽,带着几分童趣又不失庄重。花坛里黄与红的花朵开得热烈,像是为这节日献上的第一声喝彩。</p> <p class="ql-block">“忠烈千秋”展示了杨家将的豪气。门前花坛五彩斑斓,黄红绿交织如锦,几块奇石错落其间,像极了排兵布阵的将军令。几位游客驻足拍照,笑容映着蓝天,仿佛也成了这景中的一笔。</p> <p class="ql-block">终于站在了“天波府”牌匾之下。朱红大门,飞檐翘角,门前红灯笼随风轻晃,金甲武士雕像肃立两旁,目光如炬,仿佛仍在守护那段铁马金戈的岁月。我仰头凝望,牌匾上的字迹遒劲有力,像是从史书里走出的印章。游人穿梭其间,有孩子模仿武士姿势拍照,引得家人笑作一团——历史从未远去,它只是换了一种方式活着。</p> <p class="ql-block">“天波门”三字之下,石狮威严,红灯笼高挂,节日的喜庆扑面而来。左侧那只卡通充气人偶憨态可掬,与庄重的门庭形成奇妙反差,反倒让人觉得亲切。电子屏上滚动着开放时间与限流信息,现代管理悄然融入古意之中。我站在门槛边,看人们进进出出,忽然明白:真正的文化传承,不在于固守陈迹,而在于让古老的空间继续呼吸、生活。</p> <p class="ql-block">“中国翰林碑林”静静矗立,红墙金顶,门楣上横幅赫然写着“第35届菊花文化节主会场”。那一刻,我恍然大悟——原来满园的绚烂,皆因这场一年一度的盛会。菊花如海,层层叠叠,黄的似金,红的如火,紫的若霞,它们不只是花,更是匠人用时间与心意编织的诗篇。</p> <p class="ql-block">园中一处静谧角落,黄底“寿”字圆盘醒目,旁侧紫花塑成祥云状,两只大陶罐贴着红“福”字,憨态可掬。垂柳轻拂,花影婆娑,远处飞檐翘角隐现林间。这里没有喧嚣,只有几位老人坐在长椅上闲话家常。我忽然觉得,所谓盛世华章,不只是锣鼓喧天,更是这般寻常日子里的安稳与喜乐。</p> <p class="ql-block">湖光潋滟,倒映着飞檐翘角的楼宇,柳枝轻拂水面,黄花点缀岸边。几块巨石静卧,盆栽错落有致,仿佛一幅徐徐展开的山水长卷。我坐在湖边石凳上,听风过林梢,看云卷云舒。天波杨府不只是一个景点,它是一段记忆的容器,盛着忠勇、家国、传承,也盛着今人的脚步与笑声。</p>
<p class="ql-block">这个</p> <p class="ql-block">木桥横跨池塘,锦鲤成群,红的、金的、斑驳的,在水中翻腾穿梭,宛如流动的彩绸。孩子们趴在栏杆上尖叫嬉笑,大人举起手机不停拍摄。我也俯身望去,水波荡漾,倒映着蓝天、屋檐与笑脸。这一刻,我忽然懂了:所谓节日,不过是让所有人,都能在这片土地上,找到属于自己的欢喜。</p> <p class="ql-block">一对情侣沿小径缓行,背影融入绿荫与花海。男子白衣黑裤,女子背着橙色背包,脚步轻快。他们不说一句话,却自有默契。我远远跟着,不忍惊扰。这园中不仅有历史的厚重,更有生活的轻盈。原来,最美的风景,从来都是人在画中走,情在景中生。</p> <p class="ql-block">宏伟牌坊巍然耸立,彩绘雕梁,中央横幅写着“第35届菊花文化节主会场”,气势恢宏。石狮镇守两侧,游人往来如织,远处雕像静立,绿树环抱殿宇。我站在牌坊下,抬头望去,仿佛看见千年文脉与今日欢庆在此交汇——那是开封的底气,也是中国的气度。</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