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走进广元市博物馆,现代建筑的线条在阳光下显得沉稳而内敛。灰色石材与玻璃幕墙交错,像一本打开的历史书,封面是当代的笔触,内容却藏着千年的回响。行人匆匆走过门前,城市的高楼在背后延伸,而我却仿佛听见了蜀道上远去的马蹄声。</p> <p class="ql-block">顺着指引,我步入“剑门蜀道 女皇故里 ——广元历史文物陈列”的展区。木质墙面上的绿字如春枝抽出新芽,不张扬却引人驻足。灯光柔和地洒下,像是为一段尘封的往事轻轻掀开一角,让人忍不住放慢脚步,生怕惊扰了时光。</p> <p class="ql-block">在一面展墙前,我停了下来。关于巴人的记载静静铺陈,黑白影像里,人们在古老的石墙边劳作,肩扛手掘,身影模糊却有力。那些文字不只是史书的摘录,更像是从泥土中生长出来的记忆,讲述着一个民族如何在山川间扎根、迁徙、繁衍。</p> <p class="ql-block">展柜中一件青铜器静默伫立,椭圆的身形如大地的容器,纹饰如藤蔓缠绕着岁月的秘密。它没有言语,却用锈迹诉说着匠人的呼吸与火光的温度。我凝视它,仿佛看见古人在炉火前俯身雕琢的身影,一锤一凿,皆是信仰的刻痕。</p> <p class="ql-block">“秦汉三国”的标题在金光中浮现,中英文对照的文字像桥梁,连接古今,也连接东西。这里没有喧嚣的战争场面,只有冷静的叙述,却让我听见了金戈铁马的回响,看见了诸葛亮在剑门关前点兵的背影。</p> <p class="ql-block">墙上挂满了古代纹饰的图解,那些符号像是远古的密码,藏在石板的刻痕里。展柜中的石板排列有序,每一道线条都曾被指尖摩挲过无数次。我忽然明白,这些不只是装饰,而是古人对天地的理解,是他们写给后世的诗。</p> <p class="ql-block">一幅古蜀道示意图铺展眼前,成都、广元、汉中……一个个地名串起一条蜿蜒的命脉。这条道曾是商旅的咽喉,也是文化的血脉。我盯着那条红线,仿佛看见挑夫在山间喘息,听见栈道下江水奔流。</p> <p class="ql-block">一组雕塑还原了古代劳动的场景,人们弯腰、抬石、挥镐,动作凝固却充满力量。他们的衣衫褴褛,神情却坚定。这不只是展示,更像是一种致敬——向那些无名的建造者,向他们用血肉铺就的蜀道。</p> <p class="ql-block">金牛道的示意图清晰地标注出从成都到广元的路线,红色线条如血脉贯穿山川。这条道曾运送过粮草、传递过军情,也承载过文人的诗篇。如今它静卧图中,却依然能让人感受到那份穿越千年的脉动。</p> <p class="ql-block">又一件青铜器映入眼帘,绿锈斑驳,像是被时间亲吻过的痕迹。它静静地躺在展柜里,不争不响,却自有威严。那不是炫耀的华美,而是一种历经沧桑后的沉静,像一位老者,眼中有整个时代的倒影。</p> <p class="ql-block">一只陶罐立在展台中央,斑驳的色泽诉说着岁月的流转。罐身上那一圈红带,像是古人留下的微笑,在灰暗的时光里格外温暖。它曾盛过粮食、酒水,或许还听过夜晚的低语,如今依旧沉默,却比任何语言都更动人。</p> <p class="ql-block">另一件青铜器造型独特,方形底座稳稳托起椭圆的器身,仿佛大地承托着天空。它的纹路简单,却透着一股原始的力量。我不由得想,古人的审美从不浮华,他们用最朴素的形式,表达最深邃的敬畏。</p> <p class="ql-block">一块大屏幕悄然亮起,一只鸟展翅飞过蓝天白云。动画虽短,却让人心头一轻。在这满是厚重历史的空间里,这只飞鸟像是一缕自由的风,提醒我们:无论走得多远,灵魂总该有一片可以翱翔的天空。</p> <p class="ql-block">一尊清代将军雕像立于红台之上,官帽威严,手持仪仗,目光如炬。石面虽有风化,但那股凛然之气丝毫未减。他不说话,却让人不敢轻慢。或许,这就是历史的力量——即使沉默,也能震慑人心。</p> <p class="ql-block">展板上写着“蜀道佛光”(Buddha in Sichuan),讲述着魏晋南北朝时期佛教如何沿着蜀道传入巴蜀。那些石窟的开凿,不只是信仰的表达,更是人类在绝壁上刻下的希望。我仿佛看见僧侣在山崖前合掌,听见木鱼声在山谷中回荡。</p> <p class="ql-block">一幅川渝石窟分布图铺展,千佛崖、皇泽寺、南龛、水宁寺……一个个名字如星辰点缀在山水之间。这些石窟不只是艺术的瑰宝,更是古人与自然对话的见证。它们藏在山中,却照亮了千年文明。</p> <p class="ql-block">一尊石雕佛像面容宁静,宝冠华美,衣褶如流水般自然。她坐在深色背景中,仿佛超越了时间。那一刻,我忽然懂了什么叫“慈悲”。那不是表情,而是一种存在的状态,一种无声的抚慰。</p> <p class="ql-block">唐代佛教的繁荣被一段文字娓娓道来。武则天崇佛,玄奘取经,寺庙林立,经声不绝。那是一个信仰与艺术交融的时代,佛像不再只是神明的象征,更成了人间美的化身。</p> <p class="ql-block">千佛崖的介绍让我心生向往。嘉陵江畔的山崖上,佛像密布,雕刻精美。始于北魏,历经千年风雨,依然庄严如初。它不只是文物保护单位,更是一座活着的信仰纪念碑,静静诉说着人与神的对话。</p> <p class="ql-block">两尊武士雕像并立展柜中,铠甲森然,姿态威严。他们不曾言语,却守护着一段历史的尊严。我站在他们面前,仿佛听见了战鼓声起,看见了旌旗猎猎,那是属于剑门关的豪情与悲壮。</p> <p class="ql-block">铜镜展区让人眼前一亮。展板讲述着它们的工艺与文化意义,从唐代的流行到宋代的精致,每一面镜子都曾映照过古人的容颜与心事。它们不只是日常用品,更是通往美的窗口。</p> <p class="ql-block">几面铜镜陈列在黑色展台上,明人物镜上人物栩栩如生,宋八卦镜则透着神秘的对称之美。它们静静反射着微光,仿佛还在等待某位佳人轻抚镜面,梳妆理鬓。</p> <p class="ql-block">三面铜镜错落摆放,中间那面最大,花纹繁复如花绽放;两侧小巧,简洁如月。光线柔和地洒下,映出它们温润的光泽。这些镜子照过多少晨昏,又藏了多少心事,已无人知晓,但美,始终在。</p> <p class="ql-block">墙上挂着三幅图解,描绘着古代人物与生活场景。展柜里雕像姿态各异,或坐或立,神情生动。他们虽是石刻,却仿佛随时会开口说话。那一刻,我感觉不是我在看历史,而是历史在看我。</p> <p class="ql-block">一幅四川古代瓷窑分布图挂在墙上,广元窑、郫县窑、西坝窑……一个个地名串联起陶瓷的脉络。这些窑火曾照亮夜晚,烧出温润如玉的瓷器,也将巴蜀的匠心传向四方。</p> <p class="ql-block">这几件广元窑瓷器摆在展台上,花瓶上的花卉图案古朴典雅,小罐则各具形态。它们不喧哗,却自有风骨。釉色在灯光下泛着柔和的光,像是在低语:我们来自泥土,终将归于永恒。</p> <p class="ql-block">数只龙泉窑青釉瓷碗与瓷盘整齐陈列,釉色如春水般温润。每一件都标注了年代与用途,仿佛在说:我们不只是器物,更是生活的见证者。它们曾盛过米饭、茶汤,也盛过某个黄昏的温情。</p> <p class="ql-block">一座古代窑炉的模型静静燃烧着木柴,火光映照出陶瓷诞生的瞬间。周围摆放着陶罐,仿佛刚从炉中取出。说明牌讲述着广元窑的考古发现,那一刻,我仿佛闻到了窑火的气息,听见了匠人的呼吸。</p> <p class="ql-block">展台上瓷器琳琅满目,碗盘壶罐,釉色洁白如雪。背景墙上的介绍讲述着景德镇青白瓷的传奇。虽非本地所产,却与巴蜀的审美遥相呼应——那份对纯净与雅致的追求,从未改变。</p> <p class="ql-block">一只淡绿色瓷碗在展柜中静静绽放,内壁花纹细腻如春,这是来自我的家乡——陕西耀州窑的瓷器。</p><p class="ql-block">广元市博物馆还收藏了巴人船棺、蜀道传奇、苴国历史、民俗文化以及今日之书法美术作品。集中展现了当地的历史文化和风土人情,是值得游览的好去处。</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