瓯塑里的山水

糖糖

<p class="ql-block">  十月五日上午八点半,我和先生驱车去接陈姐姐与何姐姐,一同赴龙湾区志通艺术馆的约。</p> <p class="ql-block">  刚到馆前,一侧的人物雕塑已列成“仪仗”——虽叫不出名姓,却见或长衫曳地,或西装挺括,个个衣冠齐整,目光如炬。那股子藏不住的书卷气与学识范儿,像在老远就朝我们拱手相迎。穿过这组雕塑,再迈过一道拱形白门,志通艺术馆的真容,才算真正撞进了眼里。</p> <p class="ql-block">  馆内果然“高大上”。正中央的吧台后,两幅大作先攫住了视线:一幅是巨型瓯塑《天安门》,城楼巍峨,阅兵队伍浩荡,人山人海的热闹虽作了抽象处理,我这门外汉说不出技法高低,却被那股子扑面而来的隆重与壮阔攥紧了心,只剩“震撼”二字在心里打转。</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  另一幅是雕塑《大罗山龙脊与永昌堡》,琴姐姐笑着解释:“这可是龙湾的标志,艺术家是用笔墨,把爱国情与家乡意都揉进作品里啦!”</p> <p class="ql-block"> 再往四周看,十二幅瓯塑如长卷般绕墙铺开——高约二十一米,宽约一米,永嘉楠溪江的秀、乐清雁荡山的奇、泰顺廊桥的古、龙湾永昌堡的雄、文成百丈漈的壮……温州十二县市区的代表景致,竟全被凝在这塑面上。形象逼真得很,站在画前,仿佛脚没挪半步,人已把温州的山水走了个遍。</p><p class="ql-block"> 从前听人说“脚步丈量不到的地方,书本可以”,今日才知,脚步到不了的,瓯塑也能载着你去——志通艺术馆这就把温州的诗画山河,平平整整地铺在了我眼前。琴姐姐说,这十二幅作品,还是2024年长三角地区主要领导人座谈会的瓯塑屏风,难怪望着它们,总觉得有“一眼万年”的遐想,让人舍不得挪脚。</p> <p class="ql-block">  转到左侧历史馆,一幅南宋临安城瓯塑直接让我惊得合不拢嘴。长逾百米,宽约五米,第一眼便想起了张择端的《清明上河图》,那份鲜活与热闹,竟能与之比肩。</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  “这是全馆人耗了两年,分工协作才成的!”琴姐姐的话刚落,我已凑上前细瞧:从临安城入口的皇家花园,到骑马而来、衣袂翻飞的王公贵族,再到市井里的百态人生——推车的汉子青筋绷着劲,拉磨的妇人腰弯成弓,连缩在墙角的叫花子,衣衫褴褛的褶皱都清晰可见。</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  不管是高官还是小民,服饰的纹路、眼神的神态,连脸上的喜怒哀乐都像要从塑面上跳下来,活脱脱一部会“说话”的南宋生活志。</p> <p class="ql-block">  琴姐姐又拉着我们看孔雀瓯塑。彩色的自不必说,羽色斑斓得像把彩虹揉碎了粘上去,可那几只白孔雀,倒让我看痴了。通体雪白,要怎么显美?原来妙在背景——渐变色从浅到深缓缓铺展,衬得白孔雀像从雾里走出来,明明是静的塑,却像在开屏、在起舞,连羽翼的颤动都似能看见,那份素净的惊艳,比彩色的更勾人魂魄。</p> <p class="ql-block">  右侧的现代休闲区,又是另一番趣味。一张大茶桌先抢了眼,长阔得离谱,木料竟是沉船板——经了不知多少年的风吹浪打、日晒雨淋,摸上去都带着岁月的糙劲,让人忍不住嘀咕:“这木头,怕是比咱们爷爷的爷爷岁数都大!”</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  更奇的是灯罩,竟是把寻常腌菜的缸倒扣着挂下来。谁能想到,腌过咸菜、沾过烟火气的土缸,一转身就成了艺术范儿的灯罩?真是应了那句话:艺术没边儿,生活里的东西,就看你有没有本事给它“点石成金”。</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  墙侧满是大小不一的格子,里头摆的全是石头——圆的、方的、大的、小的,有的孤零零一块,有的凑成一堆,怎么看怎么顺眼。</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另一侧墙体格子上摆放各种小缸,或破损的,或不规则的,不是断臂就是缺嘴,不是缺盖就是没柄,一堆废物到了这里都成了艺术品。</p><p class="ql-block"> 原来真没有没用的东西,只看放对了地方没;人大概也一样,跟着什么样的人,见什么样的世面,眼界就大不一样。</p> <p class="ql-block">  今日最幸的,是见到了艺术馆的主人徐志通——这位真正的美术工艺大师。听他说话,才懂什么是“热爱的力量”:这已是他打造的第九座艺术馆,从上到下,从里到外,每个角落都是他亲手设计、亲力亲为。他眼里闪着光,说着对瓯塑的痴迷,对艺术的较真,那股子孜孜不倦、敢想敢干的劲儿,不就是“敢为天下先”的温州精神么?</p> <p class="ql-block">  一方山水养一方人。温州的山山水水,不仅育出了瓯塑的巧,更育出了瓯越儿女的拼——这大概就是我今日在志通艺术馆,最真切的收获。</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