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汇往事

南江任

<p class="ql-block">三汇往事</p><p class="ql-block"> 1982年3月,我尚在四川省达县师专数学系七九级就读,临毕业前,与同年级两个班共八十名同学一道,赴渠县开展为期一个月的教育实习。我们分散前往渠县中学、渠县二中、三汇中学、岩峰中学与有庆中学,其中爱好篮球的体育骨干同学被集中安排在县城,方便组队与当地球队切磋。我与另外十二名同学,则被分到了渠县三汇镇的三汇中学。</p><p class="ql-block"> 我们从达县站乘火车抵达三汇镇火车站,离学校还有一段距离,记忆里,好像是坐船才到了学校。三汇中学是渠县一所历史悠久的高完中,当年的办学条件已算不错,尤其让我印象深刻的是,学校的教师厕所与学生厕所是分开的,这在当时许多地方都难以做到。</p><p class="ql-block"> 学校为我们十三名实习生找了间空教室,搭起木板通铺当作宿舍,吃饭则在学校伙食团。刚到没多久,恰逢学校有老师结婚,还特意给我们发了喜糖——那时我们还是学生,并无随礼的条件,这份心意至今记得。</p><p class="ql-block"> 我与南江老乡农文一同在初八四级二班实习,数学指导老师是侯老师,班主任则是校友吴老师。班上的学生多来自三汇镇镇区及周边农村,不少家长在三汇航运社工作。至今能叫出名字的学生有康煜、王洪东、陈战兵、皮淑英、杨格、李梅、徐小菊、叶小梅、管玉玲等,当时同学们还总好奇我们俩的姓氏,笑着调侃“一个任老师,一个苟老师”,成了一段小趣话。</p><p class="ql-block"> 我曾去过康煜家,他家住在舵石鼓电站附近的盐业转运站。康煜年纪虽小,却十分聪明机灵,模样讨喜,让人难忘。</p><p class="ql-block"> 当年的三汇镇,是达县地区十几个县中规模最大的镇,当地的“亭子会”名气很大,船运业也十分兴旺。只是学校与镇子隔了一条河,往来不算方便,我在实习期间也没去镇上几次。</p><p class="ql-block"> 那时的我们,对教师这份职业满是热忱,讲课、备课、批改作业都格外认真。因与学生们年龄相差不大,相处间没有隔阂,学习与生活中总能打成一片,渐渐结下了深厚的师生情谊。我当时还未满十八岁,那是我人生中第一次以“老师”的身份站上讲台,这段经历让我格外珍视。</p><p class="ql-block"> 后来我毕业分配回南江,不少三汇中学的学生还与我保持着书信往来。如今几十年过去,我始终没能再回一趟三汇镇,却常常关注着三汇镇与三汇中学的消息。在此唯有衷心祝愿:我曾经教过的三汇中学的弟子们平安顺遂、生活幸福;也祝愿三汇镇与三汇中学蒸蒸日上、越来越好!</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