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10月1日国庆节,厦门市缅甸归侨联谊会在华侨大厦五楼国际厅举行庆双节联欢活动 厦门华侨大酒店外景照精准锚定了中秋联欢的举办地。酒店建筑的大气外观展现了活动场地的规整与正式感,也暗合 “隆重举行” 的活动调性; 以地标性场景开篇,让观者快速带入 “归侨同胞齐聚于此、共贺双节” 的情境,为后续的活动场景照片做好铺垫,传递出 “这场团圆相聚有专属、庄重场地承载” 的仪式感。 指引牌照片是活动 “有序感” 与 “细节温度” 的直观体现。清晰标注的 “2025 年厦门缅甸归侨联谊会” 主题、“群楼 5 楼国际厅” 地点及电梯引导箭头,不仅精准传递了核心信息,帮到场同胞快速找对方向,更从细节上凸显了活动筹备的用心 —— 让每一位参与者从踏入场地起,就能感受到被妥善指引的安心,为后续团圆联欢的顺畅开展做好了 “第一步铺垫”,也让 “隆重举行” 的活动调性在细微处落地。 永远会长陈汀阳既是厦门市缅甸归侨联谊会的重要引领者,也是这场中秋联欢的 “温暖纽带”。他的形象不仅代表着联谊会对归侨同胞的牵挂与关怀,更让 “2025 年厦门缅甸归侨联谊会” 的组织力量具象化 —— 正是在这样的核心领导统筹下,这场团圆相聚得以有序、隆重地落地。照片既凸显了组织者的核心作用,也暗含着归侨群体对 “领头人” 的信赖,为整场活动的温情基调增添了坚实的 “主心骨” 色彩。 厦门市缅甸归侨联谊会现任会长胡纵衡。镜头中的他,既是联谊会当下发展的重要推动者,也是这场中秋联欢的 “贴心组织者”。作为现任会长,他的形象背后,是对归侨同胞的深厚情谊,更是对 “共贺双节、凝聚胞波情” 活动初衷的践行;这张照片不仅让活动的组织核心更清晰,也让观者感受到联谊会传承中的责任与温度,为整场团圆活动注入了 “领航者” 的踏实感。 厦门市缅甸归侨联谊会秘书长曾素琼。作为联谊会的 “纽带型角色”,秘书长的形象背后,是活动从筹备到落地的细致统筹与高效协调,小到指引安排、大到环节衔接,都离不开这类核心工作人员的付出。照片不仅让活动的组织团队更完整,更以具象的人物形象,传递出联谊会 “用心服务同胞、保障团圆相聚” 的细致温度,让 “隆重又暖心” 的活动氛围有了更坚实的支撑。 工作组人员在长凳旁就绪、侨胞有序登记缴费的画面,没有华丽的装饰,却满是 “分工明确、秩序井然” 的务实感 —— 工作人员的守候是对活动顺畅的保障,侨胞的配合则藏着对这场团圆的期待。细节里不仅能看到活动筹备的细致,更能感受到归侨群体间 “像家人赴约般” 的亲切氛围,为整场中秋联欢铺垫了温暖的开场。 曾素琼秘书长主动向到场向胞波表达欢迎、亲切交谈,没有距离感的互动,让 “胞波” 这份特殊情谊不再是文字,而是紧握的双手、温和的笑容与家常般的对话。既展现了联谊会对同胞的重视,更让 “回家团聚” 的中秋氛围落地 —— 每一位胞波刚到场,就能感受到家人般的暖意,为整场联欢奠定了 “亲如一家” 的情感基调。 胡纵衡会长与工作人员一同为胞波分发《鹭岛胞波》会刊, 会刊即是会务活动信息的载体,,更是联谊会与胞波间情感联结的纽带 —— 每一份递出的刊物,都像是在说 “欢迎回家,这有属于我们的故事”。没有隆重的仪式,却以务实又亲切的互动,展现了会长对同胞的关怀,也让 “归侨一家亲” 的氛围在传递刊物的动作里愈发浓厚,为中秋团圆增添了一份有温度的纪念感。 主持人周华杰副秘书长<div>这张照片精准戳中 “中秋博饼” 的核心氛围,提前备好的博饼大碗、整齐摆放的奖品,像一份 “节日惊喜” 已就位,直观传递出活动的核心玩法。工作人员在旁守候的状态,既显露出筹备的细致周全,也透着 “盼着胞波来热闹” 的期待感。没有人群的喧闹,却让 “马上要博饼、要团圆” 的喜悦提前升温,仿佛能让人联想到后续骰子落碗的清脆声与胞波们的欢笑声,为整场联欢埋下 “热闹开场” 的伏笔。</div> 主持人宣布庆双节联欢会开始,简单的动作里,藏着对中秋联欢的期待,也让 “正式开场” 的信号清晰传递给每一位胞波。台下整齐的回应与台上主持人的专注相互呼应,瞬间将现场氛围从签到时的温馨,切换到集体参与的庄重与热烈,为后续的博饼、联欢环节拉开了充满仪式感的序幕。<br> 全场胞波共同起立奏唱国歌,镜头里整齐的身影、庄重的神情,将 “中秋团圆” 与 “家国同庆” 的主题紧紧相连 —— 既是对祖国的赤诚致敬,也让归侨群体的凝聚力在共同的旋律中愈发强烈。没有多余的修饰,却以最真挚的集体行动,为这场中秋博饼联欢注入了厚重的情感底色,让 “团圆” 不仅是同胞相聚,更是与祖国同心的深刻共鸣。 镜头中的胡纵衡会长,一边以中秋国庆的祝福传递联谊会对胞波的牵挂,让 “家国双节” 的温情落地;一边宣布博饼开博,正式点燃整场联欢的热闹氛围。他的致辞既是对归侨同胞的问候,也是活动核心环节的 “启动令”,将 “团圆祝福” 与 “博饼乐趣” 自然串联,让在场胞波既感受到家的温暖,也对接下来的互动充满期待,为活动掀起第一个小高潮。 这张照片把博饼活动的 “实在与热闹” 提前拉满。桌上从一秀到状元的奖项全用购物券设置,既直观清晰、一目了然,又透着 “为胞波着想” 的务实 —— 不搞花哨奖品,选最实用的购物券,让每位参与者都能感受到组委会的贴心。整齐摆放的购物券像一份份 “双节惊喜”,不仅清晰标注了博饼的期待值,更让 “马上要开博” 的兴奋感扑面而来,为接下来的博饼比拼铺垫了满满的期待感与烟火气。 “220 位胞波共庆” 的壮观场面具象化 —— 满场的身影、围绕博饼桌的期待神情,不仅直观展现了活动的高参与度,更让 “归侨一家亲” 的氛围有了视觉支撑。没有特写的聚焦,却以全景视角传递出 “团圆” 的真正分量:当不同年龄、不同面孔的胞波因中秋博饼齐聚一堂,这份热闹早已超越游戏本身,成为归侨群体凝聚力与归属感的生动写照,也让 “中秋联欢” 的意义愈发厚重。 聚焦单桌博饼的照片,是整场活动 “烟火气” 与 “情感力” 的精华所在。有的胞波紧盯碗内骰子、神情紧张,有的因掷出好点数喜笑颜开,还有的凑在一起热议点数 —— 每个鲜活的表情与动作,都把博饼的趣味和中秋的热闹具象化了。没有宏大的场面,却用微观视角捕捉到 “归侨同胞共乐” 的真实瞬间,让 “团圆” 不再是抽象的词,而是骰子落碗的脆响、此起彼伏的笑声,以及每个人脸上藏不住的欢喜,将双节的幸福感传递得格外真切。 九十来岁的长辈、中年胞波、活泼的小朋友同聚一桌,甚至全家结伴而来,不同年龄的身影在博饼桌旁交织,既有长辈对传统的守护,也有孩童对热闹的雀跃,更有中年一代的温情陪伴。没有刻意的摆拍,却用真实的人群画面,把 “归侨大家庭” 的意义落到实处:中秋博饼不只是游戏,更是跨越代际、联结家庭的纽带,让 “胞波一家亲” 的温暖在老老少少的笑容里格外鲜活。 这组照片是博饼环节的 “高光定格”,每个桌状元手捧奖品、自豪微笑的模样,把 “拼搏” 后的喜悦直接拉满。他们将状元奖品贴在胸前的动作,既是对自己好运气的珍视,更藏着对这场团圆相聚的珍视 —— 这份笑容里,有博饼获胜的开心,更有和胞波们一同参与、共享欢乐的满足。没有复杂的背景,却用最直白的喜悦表情,让 “中秋博饼” 的热闹有了落点,也为每一桌的团圆时光留下了值得珍藏的 “胜利纪念”。 这张合影是整场博饼活动的 “荣耀集结号”!22 位桌状元手持购物券、在 LED 背景前整齐列队,每张脸上的自豪笑容,既是对个人好彩头的庆祝,更藏着 22 桌胞波共同的欢乐记忆。镜头里的 “集体荣耀感” 格外强烈 —— 从单桌的热闹到全场的汇聚,不仅让 “博饼联欢” 的成果具象化,更用 “众乐乐” 的画面,将归侨同胞的凝聚力与双节的喜庆氛围推向高潮,成为整场活动最值得珍藏的 “高光纪念”。 22 位桌状元举起大拇指的瞬间,不只是为自己的好运气点赞,更是为这场中秋博饼联欢、为归侨同胞的团圆相聚真心喝彩。简单的手势里,藏着对组委会筹备的认可,对胞波情谊的珍视,也让 “开心”“满意” 这些情绪变得直观又有力量。这一幕不仅是活动的温暖收尾,更像一份 “全家福” 式的肯定,让 “中秋团圆、侨胞同乐” 的主题有了最生动的回应。 这张奖品特写照,把 “王中王” 环节的 “专属意义” 拉满了!工艺品镜框里的缅甸佛塔景观,既带着鲜明的缅甸文化印记,又兼具收藏价值 —— 比起常规奖品,它更像一份 “联结乡愁与团圆” 的特殊纪念,暗合归侨胞波的共同记忆。精致的外观不仅让 “王中王” 的荣誉更有分量,也让终极角逐多了份 “为这份独特心意而战” 的期待感,为整场博饼活动的高潮环节,添上了最有情怀的一笔。<br> <br> <br>这张照片瞬间将活动氛围推向最高潮!22 位桌状元齐聚舞台,即将开启 “王中王” 角逐的画面,自带一种 “高手对决” 的紧张感与期待感 —— 从单桌胜出到全场比拼,每一位站在台上的状元,都是这场博饼狂欢的 “佼佼者”,而即将到来的终极对决,让团圆的热闹多了份竞技的趣味。舞台背景与整齐列队的身影相互映衬,既凸显了 “王中王” 环节的仪式感,也让观者仿佛能感受到台下胞波们的屏息期待,为整场中秋联欢注入了最刺激、最难忘的 “终极看点”。 22 位状元按序排队、逐一在主席台上博饼比大小,每一次骰子落碗都像 “一锤定音” 的关键时刻 —— 有序的队列显露出胞波们的默契,专注的神情则藏着对 “王中王” 荣誉的期待。没有杂乱的喧闹,却用 “按序比拼” 的画面,将博饼的竞技趣味与归侨群体的文明素养完美融合,让 “终极对决” 既刺激又庄重,成为整场中秋联欢最扣人心弦的记忆点。 博出“”三红“”的胞波斩获王中王桂冠,胡纵衡会长亲手送上缅甸景观工艺品镜框并为其点赞的画面,既有 “实至名归” 的喜悦,更藏着归侨群体间的真诚喝彩。没有激烈的欢呼,却用颁奖与点赞的互动,把 “幸运” 与 “认可” 传递得格外真切 —— 这份荣誉不只是对个人好运的奖励,更是整场中秋博饼联欢 “团圆同乐” 的完美收尾,让 “胞波一家亲” 的温暖在这一刻定格。 博饼结束后,胞波们围坐圆桌聚餐,没有了竞技的紧张,只剩家人般的轻松闲聊 —— 碗筷碰撞声、笑声交织在一起,让 “中秋团圆” 从博饼的热闹,落到了共食一餐的温情里。圆桌的设计本就藏着 “不分你我、围坐相聚” 的心意,此刻更成了联结胞波情谊的纽带,让这场联欢不止有游戏的快乐,更有 “归侨大家庭” 共话家常的温暖记忆。 厦门市缅甸归侨联谊会班子成员全员上台举杯,向全体胞波送上双节问候与阖家幸福的祝福,酒杯相碰的瞬间,不仅是对节日的庆贺,更像是 “大家庭” 的长辈向家人们传递心意。没有华丽的辞藻,却用全员到场的重视与真诚的祝福,把 “归侨一家亲” 的情感推向顶点,让每位胞波都能感受到来自联谊会的温暖关怀,为这场中秋联欢画上圆满又温情的句号。 <p class="ql-block">台湾渔业协会的朋友到场参与缅甸归侨联谊会的中秋博饼,本身就是两岸同胞情谊的生动体现;胡纵衡会长向其敬酒的互动,更让这份相聚多了份真诚与热忱 —— 酒杯里盛的不只是饮品,更是对两岸同胞共庆中秋、共享团圆的美好期许。没有刻意的强调,却用自然的交流,将 “两岸一家亲” 的情感融入中秋佳节的温馨氛围中,为这场活动增添了更厚重的联结意义。</p> 台胞举起酒杯向在场嘉宾回敬、送上节日祝福,简单的互动里满是真诚 —— 既是对联谊会邀请的回应,更让两岸同胞在中秋这个团圆节日里,多了份 “同根同源、共话家常” 的亲近感。没有复杂的仪式,却用举杯相敬的瞬间,把 “两岸一家亲” 的情感融入佳节氛围,让这场归侨联欢不止有胞波情谊,更有两岸同胞携手庆中秋的美好记忆。 缅甸归侨联谊会中秋博饼联欢活动整体点评<br>这场在国庆节举办的中秋博饼联欢,是一场 “情谊浓厚、意义深远” 的团圆盛会,核心价值可从三个维度体现:<br>1. 以 “博饼” 为纽带,凝聚归侨情感<br>活动从筹备到落地,处处透着对归侨胞波的用心 —— 从实用的购物券奖项,到有缅甸文化印记的 “王中王” 工艺品镜框,再到覆盖老中青多龄段的参与场景,让 220 位胞波在掷骰子、比点数的欢乐中,重温共同记忆、拉近彼此距离。博饼不仅是游戏,更成了联结归侨群体、唤醒 “胞波一家亲” 认同感的纽带,让中秋团圆有了最鲜活的载体。<br>2. 以 “双节” 为契机,厚植家国情怀<br>从全场奏唱国歌的庄重,到胡纵衡会长致辞中 “中秋国庆双祝福”,再到活动始终围绕的 “家国同庆” 基调,让这场联欢不止有 “小家” 的热闹,更有 “大家” 的担当。归侨群体在共庆佳节的同时,也强化了对祖国的归属感与认同感,将 “个人团圆” 与 “国家繁荣” 紧密相连,让节日的意义更显厚重。<br>3. 以 “相聚” 为桥梁,促进两岸联结<br>台湾渔业协会领导的到场,以及台胞与归侨同胞的举杯互敬,让这场活动超越了单一的归侨联欢,成为两岸同胞共庆中秋的生动场景。在国庆节这个特殊节点,两岸同胞同玩博饼、共话家常,用最朴素的交流诠释 “两岸一家亲”,为促进两岸民间情谊、增进文化认同搭建了温暖的桥梁,让活动的社会意义得到进一步升华。<br>整体而言,这场活动既保留了中秋博饼的传统趣味,又融入了归侨情感、家国情怀与两岸联结的深层内涵,真正实现了 “以节聚情、以情聚力”,是一场有温度、有深度、有意义的佳节盛会。 摄影摄像,编辑:郭子炎 摄影摄像 :俞国柱 监制:陈汀阳 2025年10月1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