希腊人来了

大炼

<p class="ql-block">‌希腊人真的来了!近期,上海世博园有个“希腊人”展览,正逢国庆长假到处人挤人,这里应该不会,比较适合老廖的“主题散步”。</p> <p class="ql-block">展览“希腊人”是希腊共和国文化部组织的国际巡展项目,本次展览的展品来自希腊境内14家博物馆,多数为希腊本土的考古发掘成果,共有270件/套珍稀文物,涵盖金器、青铜器、陶器、雕塑等品类,以考古实证全景式展现古希腊文明从新石器时代到希腊化时期的辉煌历程。</p><p class="ql-block">古希腊哲学家普罗泰戈拉曾说过,“人是万物的尺度”。因此,该展览以“人”为主角,用古希腊人的故事诠释古希腊文明。从新石器时代开始,以希腊化时代为终,当您步入每一个历史单元时,都将会“遇见”一群希腊人。他们是欧洲最早的农耕者,也是爱琴海上的航海家;是西方文学和戏剧的奠基人,也是第一届古代奥运会的运动员和第一个民主城邦的公民;是神话中希腊联军的统帅阿伽门农,也是历史上最具远见卓识的领导者之一亚历山大大帝。请记住这些希腊人的名字,聆听他们的话语,观察他们的生活,因为在那里,我们能找到现代西方文明几乎所有要素与特质。</p><p class="ql-block">让我们一起来看看吧,从公元前6800年开始.⋯</p> <p class="ql-block">化入口处我见到的第一个展品就是“扬臂女神像”,这是古希腊米诺斯文明时期的一件重要陶制雕塑作品,具有重要的历史和文化价值。创作年代‌:约公元前1250-前1150年。</p><p class="ql-block">‌尺寸‌:长0.58米,最大宽度0.28米</p><p class="ql-block">艺术特点:扬臂女神像内部中空,冠冕上有三个叉状条纹、两个舌状元素和一只鸟,这些元素被认为是神圣的符号。神像头部的开口可以安上头冠或放置鲜花,从外表留下的痕迹可以看出,神像原先是通体上色的‌。</p> <p class="ql-block">阿伽门农黄金面具,是古希腊文明的重要代表文物,这件珍贵的艺术品不仅展现了迈锡尼文明的高超工艺,也承载着丰富的历史文化内涵。阿伽门农黄金面具是迈锡尼文明时期的黄金丧葬面具,由金箔打制而成,采用捶揲工艺制作。面具最初由德国考古学家海因里希·施里曼于1876年在迈锡尼遗址狮子门城墙内的竖穴墓中发现,出土时覆盖于一具男性干尸面部‌。</p><p class="ql-block">‌年代‌:公元前16世纪下半叶(迈锡尼文明时期)</p> <p class="ql-block">在“阿伽门农到亚历山大”特展中,这一对金头盎,是极具特色的展品。</p> <p class="ql-block">希腊人展馆中展出的彩色陶瓷作品种类繁多,给我的感觉色彩艳丽,制作十分的精美,主要包括以下几类代表性器物:</p><p class="ql-block">‌阿提卡黑绘斟酒壶‌(公元前6世纪晚期):这件白底斟酒壶上描绘了兽面人身的萨提尔追逐狂女的场景,画面充满神秘与活力。狂女是酒神狄俄尼索斯的追随者,这一主题在古希腊艺术中十分常见‌。</p><p class="ql-block">‌普利亚红绘钟形调酒缸‌(公元前375-前325年):瓶身上描绘了一个赤裸的年轻人追逐手持手鼓和酒神杖的狂女,酒神杖象征着酒神及其狂热的女性追随者‌。</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红绘侏儒背负式角杯‌(公元前460-前450年):1977年在巴里省的鲁蒂利亚诺墓穴中发现,角杯生动地描绘了一个侏儒背负着沉重的酒杯,人物笨拙而夸张的面部和身体特征展现了异国情调‌。</p><p class="ql-block">‌女性头像斟酒壶‌(公元前5世纪):这件1977年发现的斟酒壶产自阿提卡地区,壶身为女性头部形象,绘画细节突出面部肤色与人体构造特征,包括神秘的注视目光‌。</p><p class="ql-block">‌圣'瓦伦丁深腹环耳杯‌(公元前5世纪中叶):这件彩陶杯以其 独特的深腹设计和环耳装饰,展现了古希腊工艺品的精湛技艺‌。</p> <p class="ql-block">红绘提水罐起源于古希腊,是黑红绘陶器中的代表作品之一。它反映了古希腊的艺术风格和文化背景,是研究古希腊社会的重要文物。例如,著名的梅迪亚斯提水罐(Meidias Hydria)是古希腊黑红绘陶器中最著名的作品之一,其装饰主题多为神话故事或日常生活场景‌。这些陶器不仅是实用器皿,也是艺术和文化的载体,展现了古希腊人的审美和技艺‌。</p> <p class="ql-block">希腊神祇头像,这类头像多采用大理石雕成,面部轮廓遵循古典时期的理想化美学。</p> <p class="ql-block">雅典娜的头像常饰有战盔与蛇发,体现智慧与战争女神的双重属性。希腊神像不仅是宗教崇拜对象,更是通过雕塑技艺来展现人体比例与神性光辉的融合。</p> <p class="ql-block">我见过断臂的维纳斯雕像,有人猜测是作品完成后故意敲碎的,是“残缺美”。这尊雕像呢?断臂又断脚…</p> <p class="ql-block">墨丘利像,这尊雕像的赫耳墨斯形象与我们在展览第三单元看到的颇为不同,具有罗马时期的艺术风格。罗马人在长期接触希腊文化后,逐步吸收了希腊神话体系,将自己原有的神祇与希腊诸神对应融合。赫耳墨斯的特征和神话被罗马人融入在他们原有的神祇墨丘利之中。作为商人和旅行者的守护神,赫耳墨斯(墨丘利)在希腊化时代晚期和罗马帝国时代早期广受欢迎。我想,这尊雕像已残缺的右手中,原本可能握有钱袋、节杖或丰侥角,这些都是罗马神墨丘利的象征物。</p> <p class="ql-block">请仔细看:这是“带铭文石柱”,部分保存的愛奥尼式圆柱,原本可能用作胜利女神雕像的底座。在圆柱的凹情内,以爱奥尼亚和阿提卡文字混合的形式,镌刻了两行铭文。根据铭文可知、雕像是由来自希俄斯岛的杰出雕望家呵切尔奠斯所创作,并由一位名为伊菲迪克的女士敬献给雅典的守护神雅典娜。</p> <p class="ql-block">希腊神庙的遗迹,是古希腊文明兴衰的直观见证。以帕特农神庙为例,这座始建于公元前447年的建筑,在历史长河中经历了多次破坏:1645年因火药爆炸受损,1687年威尼斯军队的炮击导致严重损毁‌。这些伤痕记录了希腊从城邦繁荣到被罗马征服,再到奥斯曼帝国统治的历史变迁。赫拉神庙的残存立柱则标志着公元前776年首届古代奥运会的举办地,其祭坛至今仍是现代奥运会圣火点燃的场所‌。这些断壁残垣如同"石化的史书",通过建筑损毁的痕迹向世人展示希腊文明如何在不同历史阶段中顽强存续。</p> <p class="ql-block">中希两国通过联合考古等实践,印证了欧亚二个文明大国的对话价值。</p> <p class="ql-block">世博会博物馆继“希腊人”展览后,将于2025年11月与英国利物浦国家博物馆合作推出年度大展,以罗马神话中的诸神为线索,展现古罗马社会的多元文化图景。期待!</p> <p class="ql-block"> 2025.10.5</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