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庆节:镌刻在民族血脉里的“五重”精神坐标 毕可弟

鲁霞客充能桩

<p class="ql-block">当五星红旗在金秋的晨光中冉冉升起,国庆的意义从不止于一场欢庆。它是一部用数据佐证牺牲、用事迹诠释信仰的民族史诗,更是承载着追思、立志、团结、警醒与传承的精神图腾:既是对2000多万英烈的深情告慰,也是对当下使命的庄严承诺,更是对代际接力的坚定回答。这五重内涵交织共生,构成了中国人独有的国庆记忆,也指引着民族前行的方向。</p><p class="ql-block"><b>一、国庆节应是“追思节”:以数据铭记牺牲,以事迹传承信仰</b></p><p class="ql-block">追思的重量,藏在冰冷的数字与滚烫的生命里。据退役军人事务部权威发布,近代以来,共有约2000万名烈士为新中国的革命和建设献出生命,而其中有名有姓的仅196万人。这组数据背后,是一个个可歌可泣的灵魂。抗日战争中,中国军民伤亡总数达3500万人,直接经济损失1000亿美元,间接经济损失更是高达5000亿美元,赵一曼便是这千万牺牲者中的光辉代表。这位“挎双枪,骑白马的密林女王”,在1935年的战斗中为掩护部队突围,左腿中弹被俘,面对鞭打、老虎凳、电刑等几十种酷刑,始终以“未惜头颅新故国,甘将热血沃中华”的信念坚守气节。临刑前,她给儿子宁儿写下遗书:“希望你长大成人后,不要忘记你的母亲是为国而牺牲的!” 如今,天安门广场人民英雄纪念碑前常年摆放的鲜花,正是对这2000万无名与有名英烈的永恒致敬。我们缅怀英烈,不是沉溺于悲伤,而是要记住这些数字背后的答案:他们为了终结“3500万伤亡”的屈辱,为了后代免于战火蹂躏而死,这份记忆是民族的根,更是我们面对一切挑战时的精神底气。</p><p class="ql-block"><b>二、国庆节应是“立志节”:以攻坚回应教训,以实力守护安宁</b></p><p class="ql-block">近代中国的百年屈辱早已用数据刻下教训:抗日战争期间,仅细菌战、毒气战就造成至少37万中国平民死亡,“落后就要挨打”的真理在山河破碎中愈发清晰。如今的立志,早已化作攻克“卡脖子”技术的日夜攻坚。2018年被公开的35项“卡脖子”技术,曾是制约发展的枷锁,而截至2023年,我国已至少攻破21项关键技术。“奋斗者”号载人深潜器成功下潜10909米的背后,是上海蓝梭电子团队自主研发全海深光电连接器的千次试验;5G射频芯片实现批量供货,终结了高端射频前端芯片的国产空白,这是科研工作者对“科技封锁”的有力回击。新时代的“立志”也写在扶贫干部的足迹里:黄文秀放弃城市工作,扎根广西百坭村,用近两个月遍访全村贫困户,驻村一年多带领418人脱贫,汽车行驶里程达2.5万公里,最终将生命定格在扶贫路上。从实验室到乡村田野,我们立志的本质从未改变,深知“敌人的铁骑”可能化作科技壁垒与发展鸿沟,唯有以“21项技术突破”的实力为盾,以黄文秀们的坚守为基,才能让家国安宁的承诺永不落空。</p><p class="ql-block"><b>三、国庆节应是“团结节”:以同心凝聚力量,以众志铸就辉煌</b></p><p class="ql-block">强国的征程,从来都是全民同心的答卷。国家统计局数据显示,党的十八大以来,全国农村贫困人口累计减少9899万人,年均减贫1237万人,贫困地区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年均增长11.6%。这组数字的背后,是数百万干部群众如黄文秀般扎根乡村的坚守,是“全国人民一条心”的生动实践。团结的力量同样彰显在超级工程的攻坚中:“奋斗者”号的万米深潜,离不开蓝梭电子、中国科学院等数十家单位的协同攻关;隧道掘进机曾因主轴承依赖进口受制于人,中铁装备联合洛阳LYC轴承等企业组成“国家队”,最终攻克3米级主轴承等多项核心技术。从脱贫攻坚“近亿人脱贫”的奇迹,到科技领域“多点突破”的成就,团结早已不是口号,而是融入中国人血脉的基因。它是城市与乡村的守望相助,是各民族的同心同德,更是海内外中华儿女的同向而行,正是这份团结,让我们在短短几十年间实现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的跨越。</p><p class="ql-block"><b>四、国庆节应是“醒脑节”:以警钟驱散迷雾,以底线捍卫尊严</b></p><p class="ql-block">几十年的和平岁月里,“岁月静好”的表象下仍潜藏风险,而汉奸的恶行与代价,正是最尖锐的警钟。近代以来,汪精卫组建伪国民政府,与日本签订《日华基本关系条约》,将半壁江山拱手让人,成为民族历史上永远的耻辱。即便在和平年代,背叛从未绝迹:东风31导弹副总设计师郭万钧,与沃维汉先后7次向美国出卖导弹核心情报,导致国家战略武器机密泄露,最终于2008年被执行死刑。这些教训与当下的国际环境形成深刻呼应:单边主义抬头、科技围堵持续,35项“卡脖子”技术的攻坚之路尚未走完,领土主权的争议仍需捍卫。“生于忧患,死于安乐”的古训,在2000万英烈的牺牲数据与汉奸的罪行面前愈发振聋发聩。我们过国庆节,不是沉浸在“9899万人脱贫”的成就中,而是要借这个节点警醒自己,和平不是历史的常态,强大也不会一劳永逸,唯有守住底线、保持清醒,才能让民族的未来始终掌握在自己手中。</p><p class="ql-block"><b>五、国庆节应是“传承节”:以代际接力延续精神,以青春力量续写华章</b></p><p class="ql-block">民族精神的生命力,在于代代相传的坚守。教育部2024年《青少年红色教育发展报告》显示,我国中小学已实现红色教育课程全覆盖,89.7%的青少年通过课堂、红色基地研学等渠道了解英烈事迹,但仍有34.2%的中小学生对本地英烈故事知晓度不足,这组数据揭示了“传承”的紧迫性与必要性。赵一曼的孙子陈红,几十年来坚持走进学校、社区,累计开展“奶奶的革命故事”宣讲500余场,他带着奶奶的遗书手稿,让“为国牺牲”的信念跨越近百年时光,走进青少年心中;在河北易县狼牙山五勇士纪念馆,150余名“红领巾讲解员”平均年龄仅12岁,他们用童声讲述五勇士跳崖的壮举,每年服务游客超30万人次,将红色记忆植入同龄人心中。传承从来不是简单的“记住”,而是让英烈精神成为青春的坐标:00后航天工程师参与“嫦娥”“北斗”项目研发,95后驻村书记接过黄文秀的接力棒继续扎根乡村,这些年轻身影正是“传承”的最好注脚。我们过国庆节,也是要在这个节点见证精神的传递,让2000万英烈的信仰,成为一代代人前行的力量,让民族的精神血脉永不干涸。</p><p class="ql-block">追思是为了不忘“2000万牺牲”的来路,立志是为了回应“3500万伤亡”的教训,团结是为了延续“近亿人脱贫”的奇迹,醒脑是为了警惕“汉奸叛卖”的警钟,传承是为了守护“精神血脉”的永续。这五重内涵,共同定义了国庆节的精神高度,它不是一个简单的假期,而是一次用数据校准记忆、用事迹坚定信念、用接力延续希望的精神淬炼。当我们在国庆这天仰望国旗,看到的不仅是国家的繁荣,更是2000万英烈的期盼、9899万脱贫群众的笑容、无数青少年传承的身影,以及对汉奸恶行的永恒唾弃。这份记忆与责任,终将化作我们前行的动力,让中华民族在复兴之路上,步履铿锵,永不迷失。</p><p class="ql-block"> </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