遵义会议会址. 茅台镇

淼淼

<p class="ql-block">2025年9月20日 星期六</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清晨的遵义,天空微阴,云层低垂,仿佛为这座承载着厚重历史的城市披上了一层沉思的薄纱。沿着红花岗区的子尹路缓步前行,脚步不自觉地慢了下来——前方那座灰墙红瓦的院落,正是改变中国革命命运的地方:遵义会议会址。</p> <p class="ql-block">这座建于上世纪30年代的官邸,曾是黔军师长柏辉章的居所,如今却成了无数人心中的精神高地。外墙依旧保持着当年的红,庄重而不张扬,门楣上“遵义会议会址”几个大字沉稳有力。1959年10月1日正式开放以来,这里便成了人们回望历史、追寻初心的起点。我站在门口,仿佛听见了八十多年前那场激烈争论的余音,看见了那些在危急关头力挽狂澜的身影。</p> <p class="ql-block">走进陈列馆,现代的建筑线条与历史的厚重感奇妙融合。展厅内光影交错,文物静立,每一张照片、每一封电报都在低声诉说那段惊心动魄的岁月。游客们或驻足凝视,或轻声交流,空气中弥漫着一种肃穆的敬意。这里不只是展览,更像是一场穿越时空的对话,让人在静默中感受信仰的力量。</p> <p class="ql-block">会址主楼前,一群身着红军装的人正列队齐唱《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歌声在阴云下显得格外铿锵。他们或许是在排练一场情景演出,又或许只是自发前来致敬的群众。那一刻,历史与现实悄然交汇,那些书本上的文字,突然变得有血有肉、可触可感。</p> <p class="ql-block">穿过回廊,我来到一处复原的住室。深红色的门框镶嵌着彩色玻璃,木质长椅静静靠墙,墙上挂着彭德怀与杨尚昆的照片。屋内陈设简朴,却透着一股宁静的力量。我想象着当年他们在烛光下讨论战局的模样,心中不禁涌起一阵敬意——正是这些看似平凡的房间,孕育了扭转乾坤的决策。</p> <p class="ql-block">在会址不远处,一扇朱红木门静静伫立,门楣上挂着“红军总政治部旧址”的黑底金匾。门环斑驳,仿佛还留着当年战士们匆忙进出的掌温。我轻轻走过,不敢惊扰这份沉静,却在心底默默记下了这个名字——它不只是一个地址,更是一段滚烫记忆的入口。</p> <p class="ql-block">午后,我乘车前往仁怀市的茅台镇。车窗外,赤水河蜿蜒流淌,两岸青山如黛。1915广场就坐落在河滨路上,为纪念茅台酒在巴拿马万国博览会荣获金奖而建。广场中央,一座喷泉静静喷涌,水珠在阴云下泛着微光,仿佛在诉说着一段关于民族品牌崛起的传奇。</p> <p class="ql-block">山坡上的建筑群依势而建,木质结构层层叠叠,古朴中透着生机。金色球体前,“不忘初心、牢记使命”的红色标语在风中格外醒目。这里不再是单纯的酒镇,而是一座融合了文化、历史与时代精神的小镇。酱香酒的气息随风飘散,与红色记忆交织在一起,酿出一种独特的味道——那是历史的回甘,也是时代的醇香。</p> <p class="ql-block">沿着石阶缓缓而上,两旁绿树成荫,石面上刻着“神秘”二字,引人遐想。游客们或拍照,或低语,脚步轻缓,仿佛怕惊扰了这片土地的宁静。石阶尽头,一座传统楼阁若隐若现,像是从岁月深处走来的守望者,静静注视着来往的行人。</p> <p class="ql-block">在一处广场边,一尊牛拉车的雕塑吸引了我的目光。牛角弯曲有力,车轮粗壮厚实,仿佛正负重前行。它不只是一件艺术品,更像是茅台镇精神的象征——坚韧、踏实、默默耕耘。背景中,传统建筑与绿植相映成趣,石板路延伸向远方,一如这条通往未来的路,坚实而悠长。</p> <p class="ql-block">一处展示区前,两坛大酒瓮静静伫立,红布覆顶,庄重典雅。灰墙上“贵州国台酒 酱香新领袖”几个金字熠熠生辉。这里没有喧嚣的推销,只有静默的陈列,却让人感受到一种文化的自信与传承的重量。酒,不只是饮品,更是这片土地的灵魂写照。</p> <p class="ql-block">走完一圈,我终于明白,茅台镇的魅力,远不止于一杯酱香酒。它是一场沉浸式的旅程——在酒香中品味历史,在红色记忆里感受信仰,在山水之间触摸时代的脉搏。中国酒文化城、1915广场、天酿景区……每一处都在讲述不同的故事,却又共同编织出一幅完整的画卷。</p> <p class="ql-block">这一天,我用脚步丈量了历史,也用心灵记录了感动。那些沉默的建筑、斑驳的门环、山坡上的金球、石阶上的足迹,都成了我心中不可磨灭的印记。旅行的意义,或许就在于此:在平凡的日子里,遇见不平凡的时光,留下属于自己的美好回忆。</p> <p class="ql-block">谢谢您的浏览😄</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