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时候的记忆与快乐

海浪

<p class="ql-block"> 蝉鸣撕开盛夏的热浪时,我总在整理旧物的抽屉里,撞见一张蜷曲的玻璃糖纸。它褪去了大半色彩,却像一把生锈的钥匙,轻轻一转,就打开了80后专属的童年零食匣子。那里没有精致的包装,没有复杂的口味,却装着比空调更解暑的甜,比游戏机更鲜活的热闹。</p> <p class="ql-block"> 小时候的零食摊,就支在学校后门的老槐树下。摊主是个慈眉善目的老奶奶,铁皮柜里摆着十几个玻璃罐,红的、绿的、粉的零食挤在罐子里,远远望去,像一排藏着宝藏的百宝箱,勾得放学的孩子挪不动脚。</p> <p class="ql-block">  最让我们惦记的,是罐子里的西瓜泡泡糖。五颜六色的圆球裹着半透明糖纸,一毛钱就能买两颗,攥在手心能焐出薄汗。剥开糖纸咬开硬壳,酸甜的夹心会突然在舌尖散开,几个小伙伴凑在一起,啥也不干,就比谁吹的泡泡更大。</p> <p class="ql-block"> 若说西瓜泡泡糖是“日常惊喜”,那大大卷泡泡糖就是我们的“奢侈梦想”。粉色的糖条卷在塑料筒里,包装上的大大超人张开双臂,仿佛能带着我们飞向云端,“120厘米长,切多少由你定”的广告词,更是刻在了每个孩子的心里。</p> <p class="ql-block">  攒够三块钱买下一卷,会先对着糖卷量半天,再小心翼翼地切成小段,分给最好的朋友。自己只留一小截,慢慢嚼到糖味散尽,还舍不得吐掉——那是独属于童年的“小气”,也是不掺半点杂质的真诚分享。</p> <p class="ql-block"> 男生们的零食世界,还藏着“江湖气”,小浣熊干脆面就是他们的“社交货币”。几毛钱一包,撕开包装的第一件事,准是把面饼捏得粉碎,再撒上调料粉摇匀,倒进手心大口嚼,咔嚓声里全是满足。</p> <p class="ql-block"> 而AD钙奶,是童年里独一份的“仪式感”。电视里“酸酸的甜甜的,有营养味道好”的广告一播,我就忍不住拉着妈妈的衣角撒娇。一块多一瓶的价格不算便宜,只有考试得满分,或是生日当天才能喝到,每一口都要慢慢抿,舍不得浪费。</p> <p class="ql-block">  如今再逛超市,进口巧克力、网红薯片摆得满满当当,却再也找不到当年攥着几毛钱奔向零食摊的雀跃。原来我们怀念的从不是零食,是那个攥着糖纸就开心的自己,是和伙伴分享甜蜜的真诚。那些藏在零食里的时光,早已成了心底的软,想起时,就像含了颗水果糖,甜得让人微笑。</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