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之思散句,暨我与诗之九

淡墨人生

中秋之散思 <p class="ql-block"><b>  一直喜欢赌书泼茶的生活情趣,但强闻博记却又是我一生最为薄弱的方面。这可能跟我读书少有关吧,所以一句“赌书消得泼茶香”,教我惊羡了一辈子,却又苦于胸无锦绣。如果一定要在“当时只道是寻常”的情绪里生怜,我想,那纳兰公子断不至哑然失笑的,毕竟所历所悟,皆是尘事,才子莽汉,都会有些儿女情长,被落字为证的。纳兰容若写这首『浣溪沙』的时候是秋天。但由“西风独自凉”,回溯到“莫惊春睡重”的场景,感慨一定不是一两句话可以消解的。</b></p><p class="ql-block"><b> 说到儿女情长,可以缀字成句的事,于我,还真的没啥可以连篇累牍的。凡夫俗子,大概所思所虑一皆为衣食住行,风雨冷暖了。但人生于世,真的有太多的东西诱惑人心,如钱财权要,如爱恨情欲……总有人沉溺,也总有人云淡风轻。佛曰放下,概是要人良心莫泯,点到为止。</b></p><p class="ql-block"><b> 立秋过后,想着天气会渐渐变凉,便盼着一场秋雨一场寒,便可临山拜佛,读书喝茶了。只是炎炎的暑日连天变得迟疑不决,老在门户前徘徊,教人进退两难。所以直至昨日,西风稍凉,才起兴上了一回山。说是拜佛,其实就是挑着最近的山寺,走走停停,听听看看,觅一点素材,积一点感动罢了。为老气横秋,亦为无所事事。</b></p><p class="ql-block"><b> 前几日</b><b style="color:rgb(22, 126, 251);">神仙</b><b>在信息里说,人间草木,生死春秋。爱的是姹紫嫣红,怜的是落花流水。就如同有人来了又走了,聚了又散。有的人可以再见,有的人却再也不见。世间缘分,大多如此,让人觉着事事值得,却又事事不堪。</b></p><p class="ql-block"><b> 我对此类“鸡汤”向来不屑。并无经历,也无真情实感,弄虚作假做甚?</b></p><p class="ql-block"><b> 可不知从何时起,自己又觉得有些感慨还是值得记叙的。那种不吐不快的感觉一旦落笔坐实,过后读起,恰也似那些铺天盖地的“鸡汤”,觉着还是有令人感触的地方的。</b></p><p class="ql-block"><b> 概是人心柔弱之处还是可以触及和共情的。就像今晨神仙的信息,我若续之,那一定会是“唯有彼此成全,彼此呵护,才不至遗憾”,云云。</b></p><p class="ql-block"><b> 晨起开窗时忽有桂花醇香之气扑面而来,温和的,凛冽的,像是有人将秋天的这坛香醪悄悄开了个口,滋味陡生。小区遍植桂树,中秋过后香味会更浓,一直要绵延至冬。诗中有桂花,于我倒是年年不禁的,甚至入冬时也要笔下留情,我觉得反季的花事更应该值得意会。</b></p> 中秋之散思 <p class="ql-block"><b> </b></p><p class="ql-block"><b> 其实,最先感知季节暗换的就是草木。绿了黄了,红了紫了,是以差别表示对季节的默认和和解。但零落,恰是对青春散场后的从容和不舍最好的诠释。淡定与跋扈,轻缓与热烈,都随人们的眼见变成感触,变成慈悲与隐喻。</b></p><p class="ql-block"><b> 我对这个季节的敏感不亚于一场感冒,甚至不逊于对生死的考量。</b></p><p class="ql-block"><b> 我于三十年前的文章里,曾预言过我的生死。我说生于秋必将归于秋,秋天,就是我必须秉心修省的季节。</b></p><p class="ql-block"><b> 其实,这种事信与不信都无紧要,只是我的父母,我的奶奶,皆于他们生日前后故去的。当然,我不信宿命,因为我看不到,也不曾记得是否经历过。但我信天机,信轮回,一直以为它是我避之不及的圈套,是百岁禅修,都跳不出的魔咒。</b></p><p class="ql-block"><b> 每年秋来,叶缘泛起黄边时,我就会隐隐的心惊肉跳,东风渐西时,一些字句,便会满含迟疑,悲愁的情绪就会瞬间暗生。明知道死不足惜,但就是秉着拟伦不可嘲亵的执着,虔诚而又纠结。比如生而为人,比如死如草木;比如天机,比如不可诠释的阴差阳错……泛泛道来,怎能解得灵机一动?</b></p><p class="ql-block"><b> 这也是我爱上写诗的一个潜因吧。</b></p><p class="ql-block"><b> 大多的时候,我是孤独的,孤独到唯有一诗一茶,孤独到生无可恋,茫然虚空。终日耽湎,似乎只为觅一个所以然。那些不经意的错综复杂,总想着要囫囵个究竟。我知道近几年强迫症越发严重了,但我一直努力的只想强迫自己,与他人无关。爱与不爱,憎与不憎,都想努力的控制在可说可不说的境界当中。那写诗,是不是一种最好的解脱呢?</b></p><p class="ql-block"><b> 江南的秋天来得稍微晚些。昨天上山时,满山的树依然葱绿,有风吹过时,一些树依然不肯落一片叶子。令我凝目的是山门前的那几棵银杏,明明未到金黄满地的时节,偏偏有几片性急的叶子率先沾了黄色,浅浅的边纹泛着隐隐的白,打着旋时摇摇欲坠,瓣尖都似指着我的方向,仿佛在给我说些什么,亦或暗示些什么。说皈依不晚,俗心可渡,还是魔性误人?但我更惊讶的是它们这些细微的变化,像是不谙时节,却又自然而然。与众不同,你又不觉得突兀。像不像是我们身边的一些人,遇着,又似未见;爱着,又似无缘。不能计较,也于心不忍。</b></p><p class="ql-block"><b> 我享受时光予我的这份恬静,也享受天性魔性合二为一的人性之较通。如同这季节的从容,不止是青春灿烂,还有这衰落过程中的那份的利落,和恋恋不舍。</b></p><p class="ql-block"><b> 明日中秋,昨日晨起时天还洒着小雨。窗外的香樟叶有几片飞到了窗台上,西风一撩,一片裹着水气的叶子又贴在了窗纱上,风再一掀,叶子摇摇晃晃斜坠地面,水气却化成丝忽,溅到了脸上。瞬间的冰凉让我想起了山门前的银杏叶,想着笔墨记叙过的秋之声,秋至韵,秋之情怀,那种“万里悲秋常作客”的感触,直抵心窝,呼之欲出。那种“坐看人影忙名利,自任秋风满素襟”(拙作)的洒脱和故作镇静,竟瞬间荡然无存。</b></p><p class="ql-block"><b> 也正是因为秋天赋予了我这样的生性,这个时节的就会显得格外的敏感、细腻、多疑、脆弱。那些已经过去的人和事,那些以为不会轻易怀念的情节,遭遇过的场景,竟然会有隐隐心酸和伤感,所谓的彼此成全彼此呵护,竟然是如此的百无聊奈,那为啥当初怎么就“只道是寻常”了呢?</b></p><p class="ql-block"><b> 年过花甲,不敢曰老者,只说痴长有年了。之前读过的书、听过的歌、聚了又散了的人,林林总总,都有了新的体会和了悟。刚才</b><b style="color:rgb(22, 126, 251);">神仙</b><b>问我,如果明晚有酒,却没有对影成三的条件,你的诗会怎么写。</b></p><p class="ql-block"><b> 我哂然一笑,答曰:无他,惟凑也!</b></p><p class="ql-block"><b> 所以即兴口占一首,聊博一哂,也了断本文:举盏邀呼成独饮,何来对影有三人。虽无明月难凝醉,幸有暗蛩犹乞邻。</b></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 style="color:rgb(22, 126, 251); font-size:15px;">(神仙,笔友雅号,亦吾古诗词之师)</b></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b style="font-size:20px;">图片源自网络,侵删!</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