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风雅颂”广东省朗诵大赛优秀节目展演于江门市文化馆二楼多功能厅温情启幕。</p><p class="ql-block"> 为不错过这场语言艺术的盛宴,我提前抵达会场,顺利与特别的伙伴——既是昔日同事,亦是如今老干大学语言艺术研修班同窗的陈老师汇合,因共同热爱相聚,我们当即在展演场地前合影,用镜头定格这份双重缘分与对朗诵艺术的期待。</p><p class="ql-block">下图: 左一就是我旧同事新同学陈老师</p><p class="ql-block">右一是我老干大学声乐研修班的同学</p> <p class="ql-block">我于会场舞台前留影</p> <p class="ql-block">我与陈老师</p> <p class="ql-block">我的老干大学朗诵研修班颜勐同学</p> <p class="ql-block">我们江门市残联“爱永恒合唱团”的团员及残联朗诵班的成员</p> <p class="ql-block">好友留影,皆有共同爱好!</p> <p class="ql-block">我与翠媚(残联爱永恒合唱团及朗诵班同学)</p> <p class="ql-block">在文化馆多功能厅座位上静待精彩的朗诵展演</p> <p class="ql-block">老干大学的同学陈老师和庄女士</p> <p class="ql-block">我们残联的朋友</p> <p class="ql-block">我身旁的是爱心人士,闲聊时得知她是从新会区过来好看朗诵展演的,我就请求她演出结束后把我们残联朗诵班的一个居住新会区的小伙伴载回新会!她很爽快地答应了!好有爱心哦!</p> <p class="ql-block">主持人:李颖琪、郑子珞</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江门,位处珠江三角洲西岸,作为粤港澳大湾区重要节点城市,此次承办西部沿海地区分会场活动,旨在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展现湾区人民积极向上的精神风貌,推动朗诵艺术在粤西大地的普及发展。</p><p class="ql-block">此次展演活动在广东省文化和旅游厅的精心指导下,由广东省公共文化促进会、广东省文化馆、广东省立中山图书馆、东莞市文化广电旅游体育局、河源市文化广电旅游体育局、江门市文化广电旅游体育局、潮州市文化广电旅游体育局、东莞市东城街道办事处、新丰县文化广电旅体局联合主办,东莞市文化馆、河源市文化馆、江门市文化馆等单位协办。</p> <p class="ql-block">节目单</p> <p class="ql-block">本次朗诵展演活动,第一篇章 “诗意山河” 中,来自江门的选手带来《江门的河》率先登场。</p> <p class="ql-block">朗诵者语调轻柔婉转,似水乡的丝竹,唤醒了沉睡的侨乡记忆;声韵起伏之间,一幅烟雨迷蒙的水墨长卷徐徐呈现。</p> <p class="ql-block">来自肇庆市的翁清平朗诵的《天上的草原》,以其苍茫辽阔的声线,描摹出壮阔的草原画卷;这声音的粗犷与岭南的温婉相遇,奏出刚劲与柔美的交响。</p> <p class="ql-block">这是江门市戏剧家协会的廖欣朗诵的《春江花月夜》。</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当朗诵者廖欣那浑厚的嗓音响起,《春江花月夜》的千古意境便在声波中徐徐铺展。朗诵者以音韵为笔,将文字化作流动的月光——时而温润如诉,勾画出江畔宛转的流水;时而清越如钟,敲响了夜空皎洁的明月。潮声的起伏暗合着诗句的平仄,仿佛千年之前的江水正穿越时空,在每一个字节的欲扬顿挫间涌动。而诗韵的流转又应和着月光的明灭,让文字的平仄与情感的波澜,在听觉的星空下交织成一片透明的涟漪。这一刻,潮韵与诗韵不再分明,而是在月华的熔铸中水乳交融,凝结成一场穿越古今的听觉盛宴。</p> <p class="ql-block">来自肇庆的张维维朗诵《一片槐树叶》</p> <p class="ql-block">朗诵者以声音为画笔,将那缕缥缈的乡愁,勾勒成一片具体可感的槐树叶,每一处停顿与呼吸,都浸满了游子望乡的深情。</p> <p class="ql-block">第二篇章 “情深意长” 聚焦人间至情</p> <p class="ql-block">来自阳江市的李博与余广业,对《相机上的红丝绳》进行了深度朗诵演绎。二人凭借对文本的深刻理解与出色的节奏把控,通过声音的快慢、高低赋予了文字画面与温度,感人至深。</p> <p class="ql-block">来自江门市台山的刘洋、杨鸿宇朗诵的《等待》</p> <p class="ql-block">朗诵者以时光为墨,思念为弦,克制而深情地勾勒出邓稼先夫人28年的期盼与坚守,化作时光长河里静水深流般的感动,绵长而深刻。那份平静之下的巨大情感张力,直击心灵,催人泪下。</p><p class="ql-block">1958年,邓稼先先生为研制原子弹,与夫人许鹿希女士分别的时间长达近28年。当时邓稼先被秘密任命为中国核武器理论研究工作的负责人。这项任务属于国家最高机密,要求他“隐姓埋名” 、“上不告父母,下不告妻儿”。</p><p class="ql-block">从接受任务的那一刻起,邓稼先就从公众和家人的生活中彻底“消失”了。他离开了北京温暖的家,前往遥远的青海金银滩(核武器研制基地)和新疆罗布泊(核试验基地)等地。</p><p class="ql-block"> 即使在原子弹、氢弹相继成功爆炸后,邓稼先的工作性质依然决定了他无法过上正常的家庭生活。他继续肩负着核武器后续研究和发展的重任,需要长期在外奔波、驻扎基地。</p><p class="ql-block"> 在接下来的28年里,他与家人依然是聚少离多的状态。虽然有偶尔短暂的团聚,但长期的分离是生活的常态。</p><p class="ql-block">1985年,邓稼先因罹患直肠癌病情严重,才被接回北京住院治疗。至此,他与夫人长达近28年的“分别”状态才得以结束。然而,不幸的是,这次团聚是在病榻旁,次年(1986年)7月29日,邓稼先先生与世长辞。</p><p class="ql-block">这段历史不仅是邓稼先个人和家庭的牺牲,更是那一代国防科技工作者群体奉献精神的缩影。</p> <p class="ql-block">江门市李颖琪、王奕博朗诵的《烈火中永生》</p> <p class="ql-block">金奖选手带来的《烈火中永生》更是以颤抖却坚定的尾音处理,让革命岁月中的真挚情感直击人心。三段朗诵层层递进,在细微之处引发观众强烈的情感共鸣,让人们在感动中感受到了人性的美好与温暖。</p> <p class="ql-block">第三篇章 “英雄礼赞” 将气氛推向高潮</p> <p class="ql-block">阳江刘恩恩、肖宇琪、余广业、李雪宁四位朗诵者带来的《守岛英雄》,以如南海涛声般跌宕起伏、铿锵有力的语调,深情再现了海防战士日复一日的坚守与无畏担当。他们的声音时而如惊涛拍岸,激昂澎湃;时而如潮水低吟,深沉绵长,仿佛将听众带向那片辽阔的蓝色的海疆,见证英雄们在风浪中的挺拔身影与炽热初心。</p> <p class="ql-block">来自湛江的朗诵者徐兵为大家朗诵《红铁》</p> <p class="ql-block">当湛江的徐兵响起他金属质感的声线,《红铁》的诗句便化作滚滚声浪。那铿锵的节奏,一次次淬炼着文字的重量,让厚重的革命精神直击心灵,引起观众久久的震颤。</p> <p class="ql-block">江门的徐璐老师在朗诵《血沃新生》时,凭借其精湛的声腔控制与丰富的语调张力,构建出巨大的情感落差。她用低沉撕裂的嗓音表现“牺牲”的惨烈与痛楚,转而以高昂嘹亮、充满希望的语气讴歌“重生”的辉煌与壮丽,强烈的语调对比,演绎出一幅“血沃新生”的壮丽画卷,极具艺术感染力。</p> <p class="ql-block">江门朗诵者徐璐</p><p class="ql-block">广东省江门市知名的语言艺术工作者,长期致力于朗诵艺术的推广和教学。</p> <p class="ql-block">来自云浮的童天华朗诵《人民万岁》</p><p class="ql-block">伴着恢弘激昂的配乐,《人民万岁》的朗诵声如浪潮般席卷全场。朗诵者以精湛的技巧与饱满的激情,将声音化作如椽巨笔,一笔一划镌刻出人民英雄的不朽丰碑。声浪层层堆叠,崇敬之情洒满每一个角落,台下观众无不心潮澎湃,眼中泪光闪烁。这穿越时空的致敬,激励着人们铭记历史,在新时代砥砺前行。</p> <p class="ql-block">第四篇: 压轴的 “盛世赓续” ,激奋人心</p><p class="ql-block">朗诵者其一是我们老干大学朗诵研修班(本学期改名为语言艺术研修班)的班长:吴瑞红,另一位是:郑子珞</p><p class="ql-block">朗诵的题目是《无问东西》</p> <p class="ql-block">姓名:林耀(中国空军抗日英雄林耀)</p><p class="ql-block">出生地:澳门</p><p class="ql-block">生卒:1911年 - 1944年6月26日</p><p class="ql-block">籍贯:广东省鹤山县(今江门鹤山市)址山镇昆华乡</p><p class="ql-block">所属部队:中华民国空军第二大队第九中队</p><p class="ql-block">军衔:中尉三级飞行员</p><p class="ql-block"> 林耀出生于澳门一个华侨家庭。当时中国积贫积弱,他自幼怀有报国之志。</p><p class="ql-block">他曾在广州的学校就读,后于1931年考入广东航空学校第七期甲班学习飞行。广东航空学校是中国早期培养航空人才的重要摇篮,为抗日战争输送了大量飞行员。</p><p class="ql-block"> 从航校毕业后,林耀加入了广东空军,成为一名飞行员。</p><p class="ql-block"> 1936年,两广事变和平解决后,广东空军统一编入中央空军,林耀随之成为国民革命军空军的一员。</p><p class="ql-block"> 他所在的第二大队,别名“彗星大队”,主要装备美制诺斯罗普-2E轻型轰炸机。这种双发动机轰炸机是抗战初期中国空军对地、对海攻击的主力机型。林耀担任的就是这种轰炸机的飞行员。</p><p class="ql-block"> 在整个抗战期间,第二大队转战各地,承担了轰炸日军机场、舰船、后勤基地等重要任务,战功卓著,但也伤亡惨重。林耀在多次战斗中幸存,并成长为一名经验丰富的飞行军官,最终担任第九中队副队长。</p><p class="ql-block"> 最后的任务与壮烈殉国(1944年6月26日)</p><p class="ql-block">任务背景:1944年,侵华日军发动了旨在打通中国大陆交通线的“一号作战”(即豫湘桂会战)。长沙失守后,日军大举进攻衡阳。林耀部队的任务,正是在湘江上攻击日军的补给线,以支援衡阳守军。</p><p class="ql-block"> 当天,林耀率领机队从基地起飞,在湘江长沙至衡阳段发现了日军的船队。</p><p class="ql-block">他们冒着日军舰船密集的防空炮火,多次俯冲投弹,成功击毁、击伤多艘日军运输船,有效地打击了敌人的后勤补给。</p><p class="ql-block">在完成任务,脱离攻击航线时,林耀的座机不幸被日军的高射炮火击中机尾,导致飞机操纵系统受损,飞行变得困难。</p><p class="ql-block">在返航途中,机队又遭遇了恶劣的暴雨天气。能见度极低,气流紊乱。对于一架已经受伤的飞机来说,这无疑是雪上加霜。由于机尾受伤,飞机操纵不灵,最终在恶劣天气中失控,于湖南长沙地区(一说湘潭)撞山坠毁。林耀与机组成员一同壮烈牺牲,时年33岁。</p><p class="ql-block">林耀牺牲后,国民政府追认其功绩,其名字被列入忠烈祠。</p><p class="ql-block">作为抗日英烈,林耀的事迹被收录在南京抗日航空烈士纪念馆等地。他的家乡广东鹤山也以他为荣,在地方志和爱国主义教育中铭记他的贡献。</p><p class="ql-block"> 林耀烈士是中华民族在危亡关头,无数挺身而出的英雄儿女的缩影。他从广东走向全国战场,驾驶战鹰与日寇血战长空,最终将生命奉献给了国家与民族。他的事迹,诠释了“鹰击长空,舍身报国”的英勇精神。</p> <p class="ql-block">朗诵内容是林耀即将奔赴前线时与母亲的对话!</p><p class="ql-block">出征前夜,林耀与母亲话别。母亲没有直接挽留,而是通过回忆离家的皮箱和关切儿子的伤疤,流露出深沉的不舍。当林耀坦诚说出对死亡的恐惧时,母亲以“无问东西,只问勇敢”的嘱托,母亲的深明大义与儿子的视死如归相互映照,一场寻常的母子话别,承载了为国赴死的悲壮,将母爱升华为家国大义,给予了儿子最坚定的支持。</p><p class="ql-block">林耀出征前的表态,既体现了对母亲的愧疚与牵挂,更彰显了“先有国才有家”的坚定信念,是抗日战争时期无数爱国将士舍小家为国家的缩影。</p><p class="ql-block"> 看了演员们的深情演绎,让我如身临其境,感同身受,眼泪也止不住流淌!我们现在所享受的美好生活是多少的中华热血儿女为我们用生命的代价换来的!我们除了感谢,还要感恩!</p> <p class="ql-block">湛江姑娘吴颖,带着家乡的赤诚与深情,以朗诵为桥,唤醒《绣红旗》里的红色记忆。她的演绎不只是声音的传递,更是将红色基因融入音声、代代相传的践行;而江姐那手握针线、坚守信仰、穿越时空的光辉形象,仿佛就在眼前,永远鲜活、永远留存。</p> <p class="ql-block">当《这盛世如你所愿》作为整场演出的收尾节目登场,朗诵者们以铿锵有力的语调开篇,用恢弘澎湃的声浪层层铺展。从脱贫攻坚的坚实足迹到科技创新的星辰大海,从绿水青山的生态画卷到国泰民安的万家灯火,每一句吟诵都将新时代的美好图景具象化,每一段倾诉都饱含对祖国的深情与礼赞。</p><p class="ql-block"> 当最后一句“这盛世,如你所愿”落下,余音仍在会场回荡,全场瞬间爆发出雷鸣般的掌声,掌声里有共鸣、有感动,有对革命先烈的缅怀,更有对这片土地蓬勃未来的无限期许,为整场演出画上了圆满且震撼的句号。</p> <p class="ql-block">演出结束后,演员们的合影</p> <p class="ql-block">我们老干大学语言艺术研修班的五名同学与徐璐老师(后排居中)的合影</p> <p class="ql-block">阳江演员的合影</p> <p class="ql-block">我与部分演员的合影</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