校友情浓,精彩不断 ——大同中学新五届校友中秋联欢晚会全程回眸

郭子炎

2025年9月27日,庆祝厦门市大同中学建校 100 周年暨新五届校友联谊会中秋联欢活动在厦门华侨大酒店五楼国际厅隆重举行。 厦门华侨大酒店沉稳大气的建筑外观不仅定格了本次百年校庆中秋联欢的 “主场坐标”,更暗合着校友们从八方汇聚于此的温馨起点,为整场相聚奠定了庄重又温暖的基调 红色底版搭配黄色字体,视觉上醒目又喜庆,完美契合百年校庆与中秋联欢的双重喜庆氛围。指引牌上清晰标注活动全称与 “国际厅” 地点,不仅是实用的导向标识,更像一份热情的 “邀请函”,用明确的信息传递出对每一位返校校友的诚挚欢迎,让相聚的仪式感从入门一刻便悄然开启。 LED 背景将 “圆月映湖面、荷花伴碧波” 的中秋意象与百年校庆主题巧妙融合,画面清雅又不失庄重。硕大的圆月自带团圆氛围,呼应着校友欢聚的时刻;下方荷花增添雅致感,而清晰的活动主题文字则点明核心,整体设计既贴合中秋时节,又凸显了校庆的特殊意义,让主席台成为整场活动的温馨视觉核心。 画面里的小手推车装满数十盒“義蘭”中秋会饼,沉甸甸的不仅是节日的美味,更藏着工作人员的用心与辛劳。作为博饼环节的 “关键道具”,这一车会饼是即将开启的欢乐互动的前奏,也让 “辛苦筹备” 不再是抽象的描述,而是看得见的温暖细节,为整场活动的顺利开展写下动人的注脚。 大同新五届校友、老字号“義蘭”饼家董事长洪永章,特意捐献 37 盒 ““義蘭”中秋会饼 ,为校友们的中秋博饼环节添上暖心一笔。这份带着老字号温度的捐赠,既满含对校友情谊的珍视,也让校庆活动多了份中秋的团圆氛围,这样的义举值得所有校友点赞与致谢,更让 “校友互助、共忆温情” 的初心愈发鲜明。 从二楼俯瞰的视角极具冲击力,三十几桌圆桌整齐排布,将整场博饼活动的热闹全景尽收眼底。既展现出百年校庆校友欢聚的庞大阵容与规整氛围,又能让人透过俯拍画面,隐约感受到桌间传递的博饼乐趣,把 “热闹团圆” 的场景感拉满,尽显活动的盛大与温馨。 画面中热闹的博饼场景,不仅是厦门百年民俗的生动缩影,更承载着 “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 的深厚底蕴。从家庭欢聚到校友同庆,骰子落碗的清脆声响里,既藏着中秋的传统韵味,也让百年校庆的相聚多了份独属于厦门的烟火气,让文化传承在欢声笑语中自然流淌。 每一张照片里,校友们或紧盯骰子屏息期待、或中彩后开怀大笑的鲜活表情,都是博饼环节最动人的注脚。骰子转动的瞬间,不仅转出了中秋的民俗趣味,更让百年校庆的欢聚多了份滚烫的烟火气 —— 那些激动的神情、雀跃的姿态,定格的不只是游戏的快乐,更是校友间重聚的温情与同庆母校百年的喜悦。 把状元月饼捧在胸前的画面格外醒目,既是博饼拼搏的 “荣耀勋章”,也藏着中秋的喜庆寓意。状元获得者的校友们定格的笑脸里,满是收获的喜悦与返校相聚的畅快,这一张张照片不仅记录下个人的幸运瞬间,更成为百年校庆里 “团圆喜乐” 的鲜活见证,让美好记忆有了具象的模样。 开场曲:萨克斯独奏《西海情歌》演奏:杨康福 <br><div>杨康福老师的萨克斯演奏为联欢会拉开序幕,《西海情歌》的旋律透过画面仿佛能轻盈流淌。萨克斯的悠扬音色,既为刚结束博饼的热闹氛围注入了一份雅致,也用经典曲目开启了百年校庆联欢的温馨篇章,让听觉的享受与视觉的定格相融,成为活动从 “欢乐互动” 到 “温情展演” 的自然过渡。</div> 主持人:吕卫国<div>画面中的吕卫国校友作为联欢会主持,自带亲切气场。尤其 “呱呱叫” 的闽南语功底,不仅让主持多了份独属厦门的本土温度,更能瞬间拉近与校友间的距离,用熟悉的乡音为百年校庆联欢增添了浓浓的亲切感与地域情怀,让整场主持更显生动接地气。<br><div>  </div></div> 吕卫国校友主持介绍领导嘉宾的环节,举止从容、表达清晰。这不仅是流程上的重要一环,更像是以 “校友” 为桥梁,串联起母校与来宾间的情谊 —— 每一次介绍都饱含对来宾的尊重,也为百年校庆的联欢现场增添了庄重感,让整场活动的开场更显规范与暖心。 新五届理事会陈太平会长致辞 画面中新五届陈太平会长致辞的场景,是新五届校友联谊会与母校百年校庆联结的重要时刻。他的发言不仅传递着对母校百年华诞的祝贺,更承载着新五届校友的共同心声,让 “校友联结、共庆校庆” 的主题在庄重又真诚的氛围中落地,为整场联欢注入了深厚的情感力量。 谢春池校友,既是厦门市知名作家,又是厦门知青界的领头羊,更是大同中学的骄傲。他的发言自带岁月沉淀的厚重感,既会以知青视角的独特感悟增添分享的深度,也会因 “大同人” 的身份传递出对母校的真挚情感,让这场百年校庆的致辞,成为连接校史、个人记忆与校友情怀的动人纽带。 李建林校长致辞 画面中李建林校长的致辞,是整场活动的 “暖心主线”。他不仅清晰分享了母校近年在德智体领域的亮眼成绩与百年校庆筹备进展,更以 “邀请校友 11 月 30 日返校” 的真诚邀约,串联起母校与校友的情感联结。校长的话语里,既有对校史荣光的自豪,也有对未来相聚的期盼,让百年大同的温度与力量,透过这一刻传递给每一位在场校友。 大合唱《厦门市大同中学校歌》<div>演唱:全体人员、指挥:周干明<br></div> <div>  全体大合唱《厦门市大同中学校歌》是整场联欢最具凝聚力的瞬间。熟悉的旋律里,每一位参与者的投入神情都藏着对母校的深情,而周干明老师的指挥则像一条纽带,将分散的声音汇聚成磅礴的集体共鸣。这不仅是一场文艺表演,更是一次跨越时光的 “精神回归”,让百年大同的校魂在歌声中代代相传。</div> 舞蹈《美丽中国》<br>表演:白丽静等新五届校友<br><br> 白丽静等新五届校友演绎的《美丽中国》,用鲜明的色彩搭配与利落动作点亮舞台 —— 红色 T 恤热烈、蓝色渐变 T 恤清新,搭配统一的白色裤子,视觉上既整齐又富有层次。每一个整齐干练的舞姿都满溢着活力,既展现了校友们的风采,也让 “美丽中国” 的主题在灵动的舞蹈中更显生动,为百年校庆联欢注入了蓬勃的朝气。 表演唱《再回首》<br>   厦门市小草艺术团带来的经典老歌《再回首》,是整场联欢的 “情感共鸣点”。熟悉的旋律自带时光滤镜,既贴合校友们回望校园岁月、重叙旧日情谊的场景,又让 “再回首” 的歌词与百年校庆的主题巧妙呼应 —— 回首母校百年历程,也回首彼此的青春过往,让表演不止是歌声传递,更成为一场温暖的记忆回溯。 抽奖环节一:三等奖第一次<br><br> 抽奖环节的开启,让刚沉浸在文艺表演中的氛围多了份紧张与期待。“三等奖第一次” 的播报,像一颗点燃兴奋的小火星,画面里无论是屏息等待的校友,还是即将揭晓结果的工作人员,都透着对这份 “小幸运” 的期待。这不仅是福利环节,更让百年校庆的欢聚多了份互动的趣味,让温馨氛围再添一层热闹。 武术表演《武当拳/游龙剑》<br>表演:谌中立(荣获多项全国武术冠军)<br> 荣获多项全国武术冠军谌中立老师的登场,瞬间让舞台充满力量感。武当拳的沉稳舒展、游龙剑的灵动凌厉,在他的演绎下尽显中华武术的刚柔之美。每一个招式都精准有力,既展现了专业水准,也为百年校庆联欢注入了一股昂扬的精气神,让校友们在视觉震撼中感受到传统文化的魅力。 男女声对唱《父母的心愿》<br>《不甘你哭》(闽南语歌曲)<br>演唱:杨行健、颜梅丽<br> 杨行健与颜梅丽的男女声对唱,用乡音十足的闽南语串联起《父母的心愿》与《不甘你哭》两首歌。温柔的女声与醇厚的男声交织,既唱出了闽南语歌曲特有的温情,歌词里的情感又与校友相聚、回望岁月的场景格外契合 —— 既有对亲情的共情,也有对过往的珍视,让乡音成为联结情感的纽带,为百年校庆联欢添了份浓浓的本土温情。 作为夫妻搭档,两人的演唱不仅歌声优美动听,更胜在眼神与动作间的默契。每一句唱腔都满含真挚情感,投入的神情将《父母的心愿》《不甘你哭》里的温情与牵挂诠释得淋漓尽致。这份 “双向奔赴” 的表演感染力,既让闽南语歌曲的韵味更浓,也为百年校庆的联欢现场增添了一份打动人心的烟火温情。 闽南民俗舞蹈《闽海情》<br>表演:厦门市小草艺术团<br><div>厦门市小草艺术团演绎的《闽海情》,把闽南民俗的独特韵味搬进了舞台。舞蹈动作里藏着闽地风情,或灵动如海浪轻拂,或温婉如闽南人家的日常,每一个姿态都像在讲述闽海之畔的故事。这不仅是一场视觉享受,更用舞蹈语言唤醒了校友们对本土文化的记忆,让百年校庆联欢多了份浓郁的 “闽南味道”,也让民俗之美在舞台上鲜活绽放。<br>  <br>  </div> 《闽海情》中男演员们的造型极具闽南渔民特色 —— 棕紫色的渔民服装搭配棕色网带,一亮相便将 “闽海” 的地域感拉满。表演时动作恭敬有力,每一个舒展或顿挫的姿态,都像在还原渔民与大海相伴的日常,既展现出闽南汉子的质朴与刚毅,也让舞蹈的 “海味” 更浓,为百年校庆的民俗展演增添了鲜活的力量感。 《闽海情》里女演员的造型满是清新灵动 —— 黄色短上衣明快亮眼,蓝色渐变裤子轻盈飘逸,搭配头顶的花环,宛如闽海之畔的灵动景致。她们的动作柔美舒展,每一次抬手、转身都透着温婉气韵,与男演员的刚劲形成巧妙呼应,既展现出闽南女性的柔美风情,也让整个舞蹈的画面感更显和谐生动,为百年校庆的民俗舞台添了份灵动之美。 LED 大海背景与演员表演完美融合,蓝色海浪仿佛将闽南的海滨风光搬至舞台中央。男演员的刚毅造型、女演员的灵动舞姿,再配上这片 “海”,把渔民的日常劳作、闽海风情具象化地呈现出来,每一个细节都让 “闽海情” 的主题愈发鲜活。这不仅是一场舞蹈表演,更像一幅流动的闽南渔乡画卷,让百年校庆的舞台满是地域风情与生活温度。 抽奖环节二:三等奖第二次<br><div>“三等奖第二次” 的开启,再次点燃现场的期待感。 校友们或翘首以盼,或小声讨论,连空气里都透着对 “幸运降临” 的期待。这一环节不仅是福利的延续,更像一剂 “情绪催化剂”,让文艺表演后的氛围重新热闹起来,也让百年校庆的欢聚时光,因这份小小的未知与惊喜更显鲜活有趣。</div> 女声独唱《望月》《女儿情》<br>演唱:周霞子靖(藏族歌手、军旅歌唱家)<br> 藏族歌手、军旅歌唱家周霞子靖的登场,为舞台带来了独特的嗓音魅力。无论是《望月》里的悠远深情,还是《女儿情》中的婉转细腻,都被她演绎得淋漓尽致。极具辨识度的歌声既传递出经典歌曲的韵味,也为百年校庆联欢注入了别样的艺术气息,让校友们在悠扬旋律中沉醉,为整场活动增添了一抹灵动的声色亮色。 周霞子靖的演唱,尽显专业歌手的功底与感染力。她不仅歌声清亮动听,更全程倾情投入,每一个眼神、每一个动作都与歌曲情感深度契合。正是这份 “用真心唱” 的状态,让《望月》的悠远、《女儿情》的婉转直抵人心,深深打动了在场每一位校友,也让百年校庆的舞台多了一段令人动容的音乐记忆。 闽南短语剧《乡音雅韵》 <br>表演: 吕卫国、林允恩 <br> 吕卫国老师携小学生共同演绎闽南语诗词,画面满是温情与传承感。一师一生的搭配,既展现了闽南方言的独特韵律,也暗含着 “文化代代传” 的深意。他们的表演让古老诗词与本土方言碰撞出别样火花,既唤醒了校友们对乡音的记忆,也为百年校庆的舞台增添了一份童真与文化厚重感,让方言之美在互动中鲜活传递。 抽奖环节三:三等奖第三次 “三等奖第三次” 的开启,让现场的期待感持续升温。 无论是紧盯抽奖结果的校友,还是手持抽奖道具的工作人员,都透着对这份幸运的期待。这一环节不仅是福利的延续,更像串联起联欢节奏的 “小高潮”,让百年校庆的欢聚时光,因这份不断叠加的惊喜更显热闹温馨,也让在场校友的参与感愈发浓厚。 萨克斯独奏《风飞沙》<br>演奏:杨康福<br> 杨康福老师的萨克斯独奏《风飞沙》,用悠扬又略带沧桑的旋律点亮舞台。萨克斯独特的音色将歌曲里的情感诠释得恰到好处,每一段吹奏都饱含张力,既传递出《风飞沙》的经典韵味,也为百年校庆的联欢现场增添了一份浪漫又深情的氛围,让校友们在旋律中沉浸,留下一段动人的听觉记忆。 独舞《苹果香》<br>表演:苏艺能<br> 苏艺能校友身着特色新疆服装登场,一亮相便满是地域风情。独舞《苹果香》中,她的动作既展现出新疆舞蹈的灵动俏皮,又将 “苹果香” 的清甜意境融入舞姿,每一个旋转、摆胯都充满感染力。这场独舞不仅是个人风采的展现,更让百年校庆的舞台多了份浓郁的民族韵味,为联欢增添了一抹鲜活亮色。 苏艺能校友的新疆舞造型极具视觉冲击力 —— 红色新疆服装明艳亮眼,黑黄搭配的马甲增添层次感,头顶带红色羽冠的新疆帽更是点睛之笔。她的舞姿优美灵动,每一个摆胯、旋转都满是活力,将新疆舞蹈的活泼与《苹果香》的清甜意境完美融合,既展现了个人风采,也让百年校庆的舞台充满浓郁的民族风情,感染力十足。 情景表演唱《乡音传情》<br>表演:厦门市小草艺术团<br>编导:苏玲玲<br> 厦门市小草艺术团的《乡音传情》,以 “情景表演唱” 的形式让 “乡音” 更具画面感。演员们的演唱裹挟着熟悉的本土腔调,搭配贴合主题的情景演绎,既传递出对乡音的珍视,也暗合了校友们因 “同一份校园记忆” 相聚的情谊。这场表演不仅是歌声的传递,更像一次用乡音串联起的情感共鸣,为百年校庆的联欢添了份亲切又温暖的底色。 小草艺术团的演员们手持 “三串小灯笼” 登场,瞬间让舞台满是喜庆氛围。灯笼的点缀与闽南风情的表演相得益彰,既强化了《乡音传情》的温情内核,又为百年校庆的联欢现场添了份热闹祥和的气息。演员们投入又幽默的演绎,搭配这抹亮眼的 “灯笼红”,让整场表演既接地气又充满感染力,牢牢抓住了在场校友的目光。 小草艺术团的演员们完全将闽南风情 “活” 在了舞台上 —— 无论是动作里的本土韵味,还是神态间的生动劲儿,都满是闽南特色。他们表演时投入又带点幽默风趣,既让《乡音传情》的 “情” 字更显真切,也让校友们在熟悉的风情与轻松的氛围里产生共鸣,为百年校庆的联欢增添了一份接地气的热闹与温暖。 抽奖环节四:抽二等奖 “抽二等奖” 的环节一开启,现场的紧张感与期待值瞬间拉满。相较于三等奖,二等奖的揭晓更让校友们屏息关注 —— 无论是攥紧双手等待结果的观众,还是准备公布名单的工作人员,都透着对这份 “重磅幸运” 的期待。 这一环节不仅是福利升级,更成为串联联欢节奏的关键小高潮,让百年校庆的欢聚时光因这份更珍贵的惊喜,多了份令人心跳加速的热闹与兴奋。 抽奖环节五:二等奖<br><br> 武术表演:《绳镖》<div>表演:谌中立<br><div><br></div></div> 谌中立老师的再度登场,瞬间点燃了现场观众的热情。作为曾展现武当拳、游龙剑风采的全国武术冠军,此次表演依旧保持着高水准 —— 每一个招式都刚劲有力、精准利落,既延续了此前的气场,又或许带来了新的武术看点。这份 “二次亮相” 的精彩,不仅让校友们再次领略到中华武术的魅力,也为百年校庆的联欢舞台注入了持续的活力,成为全场瞩目的又一高光时刻。<br>   男声独唱:闽南语歌曲《爽就免歹势》<div>表演者:杨行健</div> 杨行健校友的再度登台,瞬间拉近了与校友们的距离。他演唱的闽南语歌曲《爽就免歹势》,歌词直白又充满生活气息,搭配他亲切的唱腔,满是地道的闽南味儿。熟悉的乡音加上歌曲传递的轻松心态,让现场氛围变得格外热闹,校友们很容易跟着旋律产生共鸣,也为百年校庆的联欢增添了一份接地气的欢乐与亲切感。 随着 “谢春池校友抽一等奖” 环节的开启,整场联欢的期待值被推向顶峰。作为重磅奖项的抽取者,谢春池校友的登场自带关注度,而 “一等奖” 的分量更让在场校友屏息凝神 —— 有人紧盯抽奖箱,有人小声期待,现场氛围既紧张又充满兴奋。这一环节不仅是福利的终极释放,更成为百年校庆联欢的关键高潮,让欢聚时光因这份 “终极幸运” 的揭晓,多了份令人难忘的激动与热闹。 抽奖环节七:特等奖 “香港大同中学校友会林秀玲副理事长抽取 6 名特等奖” 的环节,无疑是整场联欢最激动人心的时刻。作为香港大同中学校友会副理事长的老校友,她的登场自带亲切感与仪式感;而 “特等奖”+“6 个名额” 的双重重磅设定,更让现场氛围瞬间沸腾 —— 校友们或起身翘首、或紧握双手,每一次名单的揭晓都伴随着热烈欢呼。这一环节不仅是福利的终极高潮,更用 “老校友颁奖” 的温情设定,为百年校庆的欢聚时光画上了充满惊喜与感动的一笔。 林秀玲副理事长不仅长期对新五届联谊会给予大力支持,此次校庆联欢的抽奖活动中,13000 元抽奖奖金也由她倾情赞助。这份对校友情谊的珍视与对活动的鼎力相助,既为现场增添了重磅惊喜,更让百年校庆的欢聚时光充满温暖与感动,值得所有校友由衷致谢。 6 位特等奖获得者上台后,林秀玲理事长亲手为他们递上大红包。手持红包的获奖者们,向台下所有校友热情致敬、欢呼,脸上满是喜悦与激动;台下校友们则以热烈掌声回应,现场氛围既热闹又充满温情。这一幕不仅是幸运的传递,更饱含着老校友对后辈的关怀,为百年校庆的欢聚时光留下了温暖又难忘的画面。 随着主持人谢长妙、吕卫国清晰宣布 “晚会圆满结束”,这场充满校友情谊、热闹与感动的校庆联欢正式落下帷幕。从精彩的节目表演到激动的抽奖环节,再到林秀玲副理事长传递的温暖支持,每一刻都成为在场校友共同的珍贵记忆,也为此次校庆活动画上了圆满的句号。<br> 今日校庆联谊晚会点评<br>整场晚会是一场兼具 “情感温度” 与 “热闹氛围” 的高质量校友盛会,核心亮点可总结为三点:<br>内容丰富,亮点纷呈:节目编排兼顾文化传承与多元风格,从闽南语诗词、情景表演唱展现本土风情,到武术、萨克斯、民族舞呈现多样艺术,既有校友的个人风采,也有专业演员的精彩助力,每个节目都紧扣 “校友欢聚” 的主题,不拖沓且有记忆点。<br>情感浓厚,联结校友:从老校友林秀玲理事长的鼎力支持与颁奖,到 “乡音传情” 等节目对共同记忆的唤醒,再到抽奖环节中校友们的集体期待与欢呼,全程贯穿 “校友情” 这条主线,让新老校友在互动中拉近距离,强化了归属感。<br>组织有序,氛围热烈:抽奖环节层层递进(从三等奖到特等奖),节奏把控得当,不断调动现场情绪;主持人串联流畅,从节目过渡到互动环节自然不生硬,最终在圆满的颁奖场景中落幕,整体流程完整,让整场晚会既热闹又不失温情,真正实现了 “校友欢聚、共庆校庆” 的目标。 摄影摄像编辑:郭子炎 摄影摄像 :俞国柱 监制:校友杨行健 2025年9月27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