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 海会寺,亦名龙泉寺,位于山西省晋城市阳城县城东北15公里的大桥村西,始建于隋代,初名郭峪院,北宋太宗赐名海会寺,2006年列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p><p class="ql-block"> 在东晋时期,释道安初创海会寺。唐末,顺慜禅师进行了拓建。金元时期,海会寺已成为三晋地区的名胜。明朝早期,寺院东侧建起书院,成为著名的海会书院。</p><p class="ql-block"> 海会寺有两个塔,前院的舍利塔是五代遗构,六角十级砖砌,因地基沉陷致塔身西倾,被誉为“中国比萨斜塔”。</p><p class="ql-block"> 后院的琉璃塔,系明嘉靖年间巨贾李思孝捐建,八角十三级,高约50米,第十层悬空琉璃阁玲珑耀目,被誉为“国之瑰宝”和“上党明塔之冠”。</p><p class="ql-block"> 明清时期,海会书院先后走出68位进士,包括两位大学士和四位尚书,被称为阳城第一书院和三晋知名学府。寺内留下了众多诗词墨宝和文志碑刻。</p><p class="ql-block"> 海会寺以其悠久的历史、独特的建筑和深厚的文化底蕴,成为了一个集建筑艺术、佛教文化和传统国学教育为一体的文化型景观。</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