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讲师介绍</p><p class="ql-block"> 王雅琴,生于1956年,中国当代著名山水画家,国家一级美术师,从事中国山水画创作与研究40余年,现为陕西省美术家协会会员、陕西省盛唐书画研究院副院长、陕西省长安书画研究院院士。</p> <p class="ql-block"> 2025年10月4日,王雅琴老师国画山水直播课主题《云天收夏色,木叶动秋声》,此句源自唐代刘言史《立秋》一诗之句,全诗为:</p><p class="ql-block">兹晨戒流火,商飙早已惊。</p><p class="ql-block">云天收夏色,木叶动秋声。</p> <p class="ql-block"> 先用炭条在三尺生宣纸上定出画面的大概位置,做到心中有数,今日王老师依然是使用的一笔墨技法来画山水画,每次课都反复示范一笔墨技法,耐心教授画友们如何用笔,如何用墨,怎么样来控制水分,细致入微,不厌其烦。</p> <p class="ql-block"> 大狼毫笔在笔洗中浸透水分,在盘沿上轻刮,提起笔不往下滴水即可,1/3笔锋处蘸上墨,在盘中调一下,先勾勒山石的轮廓线和结构线,此时笔上水分多,行笔速度要快,注意用笔的提按顿挫,捻转抖动,画出高质量的线条,待墨色淡一点就去皴山石。</p> <p class="ql-block"> 笔上水分渐少,行笔速度要慢,笔干锋散就去蘸少量水,跟着皴笔走去皴染,可少量多次蘸水反复进行皴染,要把笔上的淡墨全部用在宣纸上,直至笔干墨竭,此时不蘸水,就用这个干笔散锋在山石阴暗面擦擦,这就是一笔墨勾皴染擦四步曲。</p> <p class="ql-block"> 勾皴染擦,画出石分三面的立体感,一块石头画完,再画另一块石头,即使千岩万壑也不要着急,慢慢地画,画出精彩纷呈的作品。</p> <p class="ql-block"> 画草坪上的小草时,从上往下画用笔虚入实出,画出来毛茸茸的草坪。</p> <p class="ql-block"> 中号兼毫笔控制好水分,蘸盘子里的淡墨,画一棵双勾树,再蘸一笔墨画一棵单勾树。</p> <p class="ql-block"> 有画友问老师,什么是虚入实出?老师就开始示范起来。</p> <p class="ql-block"> 老师今天把各种用笔示范了一遍,中侧锋用笔,实入实出,虚入实出,实入虚出,虚入虚出,提按顿挫等等。</p> <p class="ql-block"> 又一个知识点:从远端(树梢)往近端(树干)画,这个叫做用笔的收,从近端(树干)往远端(树梢)画,叫做用笔的放,画画应该收放自如。</p> <p class="ql-block"> 画夹叶树墨色淡一点,双勾画“介字点”时,不可每片树叶都画一模一样的,可以上下左右借点,画的活泛一点。</p> <p class="ql-block"> 点子笔蘸淡淡的墨,点出淡淡的丛树,再用稍浓一点的墨破一下,这就是浓破淡,还可以蘸浓墨再破一次,这就是干破湿,画面干后层次感就出来了。</p> <p class="ql-block"> 中号兼毫笔控制好水分,蘸墨画树。三棵夹叶树点叶各有不同,这一丛树也要有疏密变化。</p><p class="ql-block"> 给点子笔画的丛树穿插上树的枝干,树马上就立起来了。在左边丛树上面再加画几棵树,更丰富了画面。</p> <p class="ql-block"> 蘸一笔墨在近景处阴暗面先消耗一部分,待墨色稍淡一点,就可以去画远景的山,中侧锋用笔,笔在手中提按顿挫,捻转抖动,画出高质量的线条,勾皴染擦,勾完之后皴,皴完之后蘸水去皴染,一定要趁画面未干去皴染,这样画面就会比较融和,如果画面干后再皴染,效果没有这样的好。初学画画的朋友,宁可少蘸点水,不可多。笔上水多不好掌握。</p><p class="ql-block"> 勾勒远山时注意:一.墨色要淡。二.中侧锋用笔。三.用笔虚一点,不要太实。</p> <p class="ql-block"> 画出两个策杖观景的人物站在岸边。 </p><p class="ql-block"> 纠正两棵树的平行时,加笔要在密的地方加,老师说这是“锦上添花”,让密的地方更密,可对比疏的地方更疏。</p> <p class="ql-block"> 点梅花点时一般五个为一组,但是画的时候也可以借点,也可以画二个、三个、四个,不是每组必须画五个,要灵活运用。</p> <p class="ql-block"> 山顶上植被丰富,浓一点的墨可以先在近景用一点,然后再去画山顶上的树,老师说这叫试墨,待笔上墨稍淡,就可以去勾勒并皴画中景山石。</p> <p class="ql-block"> 画画遵循的原则是先画近景,再画中景及远景。</p> <p class="ql-block"> 大号狼毫笔水分多一点,把盘子里的墨洗一下,用没骨法去画远山,注意自然的留白,用淡淡的墨画远山。</p><p class="ql-block"> 画出行驶中的小船儿,再画两只小船儿停泊在中景山下岸边,动静结合,相得益彰。</p> <p class="ql-block"> 开始设色,朱磦点染左边这一棵夹叶树,朱磦+藤黄调淡淡的色,点染右边的夹叶树,都不要平涂,要有留白。朱磦+胭脂,点染中间那棵夹叶树。这样三棵夹叶树就有了色彩方面的对比。</p> <p class="ql-block"> 经常会有人问,蘸多少水?蘸多少墨?这就是控水和蘸墨的问题,第一次蘸水笔要浸透,在盘沿上轻刮至不往下滴水即可,再去蘸墨,蘸墨控制在笔锋1/4——1/3处,然后在盘中调一下,调墨不要超过笔锋的1/2,此时笔尖墨色最浓,要先在近景处用一些,再去画中、远景。第二次蘸水皴染时可蘸笔锋的1/3或者更少,这样容易控制。</p> <p class="ql-block"> 点子笔水分多一点,蘸朱磦点染点子笔画出来的丛树。</p> <p class="ql-block"> 大号狼毫笔蘸朱磦在另一棵树枝头点上点。赭墨,刷染一下山石侧面及近景山坡,赭墨调淡淡的色,皴染远一点的山,三只小船儿也染一下赭墨。</p> <p class="ql-block"> 花青点染点叶树,花青墨刷染山顶,刷染近景草坪、山石和小路及河岸。</p> <p class="ql-block"> 淡淡的花青墨以没骨法画更远的山,丰富了画面,让画面又多了一个层次。</p> <p class="ql-block"> 淡淡的赭石+墨,刷染一下用淡墨画的远山。</p> <p class="ql-block"> 笔上蘸稍浓一点的墨,继续收拾画面——点苔点。朱磦+淡墨,在远山上点苔。点苔的作用:1,提醒画面,让画面更精彩。2,弥补皴笔的不足。3,纠正败笔。</p> <p class="ql-block"> 今日依然是最传统的一江两岸平远构图法,画的是秋景山水,老师说就是王维诗中描绘的景色:“寒山转苍翠,秋水日潺湲。”</p> <p class="ql-block"> 吹风机吹干画面,调淡点的墨,给中间那座用淡墨+没骨法画的山皴些线条,加些植被,使山的立体感和层次感更强,画面更丰富。</p><p class="ql-block"> 淡淡的墨画倒影。</p> <p class="ql-block"> 浓浓的朱磦,星星点点地点出山花烂漫的感觉。注意聚散疏密,近浓远淡,近实远虚。</p> <p class="ql-block"> 中号兼毫笔题款。</p><p class="ql-block">题:云天收夏色,木叶动秋声。</p><p class="ql-block">款:乙巳秋雅琴作</p><p class="ql-block"> 钤印章。</p> <p class="ql-block"> 题款完成后,笔上余墨继续点苔,把笔上的墨用干净。然后吹风机再次吹干画面以固色,特别是刚刚点的苔点,一定要吹干。用软布擦一下画面,去掉宣纸上的炭条颗粒和墨迹留下的渣滓。</p> <p class="ql-block"> 用喷水壶均匀的喷湿画面,开始晕染,也就是湿染。</p> <p class="ql-block"> 大狼毫笔调淡赭石轻轻的刷染山石,一定要小心,不要把宣纸弄破了。</p><p class="ql-block"> 大狼毫笔调赭石墨,把全锋都蘸上赭石墨,先在近景阴暗面点染一下,中远景山脚下也染一下,觉得可以了,就用纸巾裹住笔锋下1/3处,捏去多余的色墨,少量多次,蘸水烘云。反复进行,直到满纸烟云雾缭即可。</p> <p class="ql-block"> 山石、树木上面都稍微给点颜色,仿若雾里一般,增加了画面的神秘感觉。</p> <p class="ql-block">作品完成图《云天收夏色,木叶动秋声》</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