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b>一个混面窝窝头留下的终生记忆</b></p><p class="ql-block"><b>(2025.9.28.)</b></p><p class="ql-block">忍饥挨饿的日子已经离去我们久远。如今我们普通老百姓吃饱已经不是问题,想着法吃好也不算奢侈。即便发牢骚喊穷骂娘的人也总是鱼肉不断酒水满灌。</p><p class="ql-block">我却有一个记忆深刻的小曲,是一辈子挥之不去关于挨饿的场景留存。</p><p class="ql-block">推算起来大约是在1960年或1961年夏季,家住河北省沧县。正值历史上三年困难时期。我在外地小学校上一、二年级。暑假结束妈妈准备送我回学校。</p><p class="ql-block">因为临行是错开饭点时刻,担心坐火车肚子饿,妈妈让我再垫巴垫巴。拿出仅剩的一个混面窝窝让我吃掉。</p><p class="ql-block">混面,就是在玉米面或杂面里掺些白面做的窝窝头。颜色稍浅一些,口感也好一些。</p><p class="ql-block">妈妈站在一旁,却拿起很粗糙黑乎乎硬邦邦的凉窝头吃起来。我虽然只有八、九岁,也懂得一些事了。坐在床边,心中一阵难过,低头掉泪。</p><p class="ql-block">妈妈问我怎么了,我说让我吃有白面的窝窝,你却吃那个。妈妈一把将我搂在怀里,抚摸着我的头。</p><p class="ql-block">因为住校外地,只能寒暑假回家。妈妈就对弟弟妹妹说,哥哥平时在外地都靠自己,回来就是家里的客人。所以我虽然是哥哥,却经常在饭桌上受到照顾。弟弟妹妹也就刚刚懂点事,都眨巴眨巴眼睛童声齐声,哥哥是客人。</p><p class="ql-block">老百姓的话,半大小子,吃死老子。困难时期那几年,家家户户屋里柜里锅里都是空空荡荡的。孩子们正是长身体的时候,正是要吃能吃的年龄。当妈妈的该多难啊。</p><p class="ql-block">现在想来,自己的孩子,哪个不心疼?那时我长年不在身边不在家,父母自然是惦念有加,短暂假期可能的一点心境补偿。</p><p class="ql-block">其实我的情绪,当时除了看到家人的生活有些冷冰外,更有些是舍不得离家。有些遮掩之意。</p><p class="ql-block">每次假期结束回学校时,幼小心灵很受伤,很想家。但是到了学校疯玩起来,满头大汗,其他的就全都抛在脑后了。</p><p class="ql-block">可是,妈妈一定每晚都在思念牵挂着自己的孩子。</p><p class="ql-block">这个道理和感受,随着成长起来,越是往后越是入骨,越是体会深刻。</p><p class="ql-block">对于我生我养抚育其长大的人,一般都能负责到底。但是,对于生我养我拉扯我长大的人,往往试图倾心回报时多已晚矣。</p><p class="ql-block">爸爸妈妈没有赶上好时候,没有享受到改革开放经济发展带来的诸多红利,没有看到这五彩缤纷的新世界。</p><p class="ql-block">此生我心中难平。</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