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8月自驾两牙第一天从马德里一路游玩至格拉纳达住下,10号一早开始游走,City Walk 的一天。我们住在古城内,头晚停车差点转晕了,单行线巨多。于是我们决定不动车了,能走就走,不行就打车了。 格拉纳达是西班牙安达卢西亚自治区内格拉纳达省的省会,位于内华达山山麓,达若河和赫尼尔河汇合处。安达卢西亚的地区连接着北非与欧洲大陆,位于伊比利亚半岛的最南端。由于特殊的地理位置,历史上,安达卢西亚曾被不同的人群统治过,其中,摩尔人对安达卢西亚的影响最为深远。<div> 历史上摩尔人主要指在伊比利亚半岛的伊斯兰征服者。直到3世纪,“摩尔”这个名字罗马人用来对所有未罗马化的由自己首领统治的北非土著的称呼。摩尔人主要由阿拉伯人和柏柏尔人组成,实际上是柏柏尔人,阿拉伯人和黑人混合的后裔。</div><div> 公元711年,摩尔人从北非挥戈北上,越过直布罗陀海峡,把西班牙人赶到了北方,统治这一地区长达近8个世纪,给这块土地留下了深深的伊斯兰文化印记。直到1492年,基督教国王接管了格拉纳达,才标志着奈斯尔王朝的终结和穆斯林世界对西班牙统治的结束。</div> 格拉纳达见证了多个王朝的兴衰,城市里融汇着穆斯林、犹太教和基督教文艺复兴时期风格的著名历史古迹,而摩尔人的皇宫阿尔罕布拉宫,现在是世界文化遗产,也是摩尔人建筑艺术的巅峰。阿尔罕布拉宫等世界文化遗产可以说是穆斯林统治西班牙的罕有见证。 第一站我们走向了圣尼古拉斯观景台,这里曾是摩尔人建造的堡垒,也是基督徒光复此地后摩尔人和犹太人的避难所。山上有个教堂。 从我们的住所穿过马路就是格拉纳达最古老的城区阿尔巴辛区,这是格拉纳达最古老的伊斯兰街区,穆斯林们曾在这里建立起他们的帝国,如今摩尔人的建筑与街道依旧留存,也被列入世界文化遗产目录内。沿着小巷往上走就到达山顶了。 一路上的房屋基本都是穆斯林建筑风格,这一片随山丘起伏的白色城池,与远方的阿尔罕布拉宫遥遥对望。穿行在迷宫般的窄巷,每一处转角,都有绚烂的色彩。 走在这一片让你有身处摩洛哥街区的感觉,这不像欧洲,分明是一座亦真亦幻的阿拉伯世界。 圣尼古拉斯眺望台“Mirador de san Nicolás”是这里最著名的景点之一,可一览全城。山上有个小广场,吹拉弹唱的人都有。说这儿最好看的是夕阳和内华达雪山。也是观赏阿尔罕布拉宫全貌的最佳位置。 仿一张韩国电影的场景。 看对面的阿尔罕布拉宫像一座城堡,很朴素的外墙与装饰精细的内部形成鲜明对比。 从圣尼古拉斯观景台下来,我们朝阿尔罕布拉宫走去。 这儿是有公交的,但间隔时间较长。 看路边有个公园,弯进去看看。 阿尔罕布拉宫需要预约,还分时段,记得去参观德国的天鹅堡也是按时段预约的。刷门票的三个景点分别为纳塞瑞斯宫、阿卡萨巴碉堡和赫内拉里菲夏宫花园,其余景点可随意参观。可以租赁讲解器,有中文版本。现在世界各地的旅游点使用中文解说的是越来越多了。 这是查理五世宫,由罗马帝国皇帝查理五世于1527年下令建造的,以巩固其权力,彰显基督教君主权威为目的。它外方内圆,是阿尔罕布拉宫建筑群中的文艺复兴风格建筑,与周边伊斯兰建筑形成鲜明对比。现在作为阿尔罕布拉博物馆和美术馆使用,收藏纳斯里德王朝文物与西班牙艺术家作品。它也是欧洲最早在伊斯兰建筑群中植入基督教风格的。不过工程在1527年开始,一直到1957年才完全结束。想象不到的工期。 这个圆形庭院自1952年起用于夏季露天歌剧演出,我觉得它很象斗兽场。 露出的尖顶是圣玛利亚教堂的钟楼。 接着我们攀上了阿卡萨巴碉堡。这是阿尔罕布拉宫最古老的建筑,它的建造更早于王宫,是阿尔罕布拉宫强大的军事要塞之一。 拿破仑占领时期,这里沦为军营,还曾做过监狱。 这应该是格拉纳达的制高点了,全城都在脚下。 花园内树木葱茏,种了很多橘树,现在结满了果实。 阿尔罕布拉宫的命运是与安达卢西亚的历史进程紧密相连的,1492年摩尔人被逐出西班牙后,建筑物开始荒废。1828年在斐迪南七世资助下,经建筑师何塞·孔特雷拉斯与其子、孙三代进行长期的修缮与复建,才恢复原有风貌。宫殿融合伊斯兰艺术特征,以雕花拱廊、几何图案装饰和水景系统著称,其中狮庭12只石狮喷泉为罕见具象雕塑。<br> 进入纳塞瑞斯宫,我们的背包会被要求放胸前,不能后背。入口进去是梅苏亚尔宫,是奈斯尔王朝宫殿最古老的部分,是王朝缔造者行使权利和执行司法的地方。墙壁,天花,雕饰全是穆斯林风格。 这就是科马雷斯宫殿中的“桃金娘(爱神木)中庭(Patio de los Arrayanes)”,是阿尔罕布拉宫最为重要的群体空间,是外交和政治活动的中心。它由大理石列柱围合而成,其间是一个浅而平的矩形反射水池,以及漂亮的中央喷泉。在水池旁侧排列着两行桃金娘树篱,这也是该中庭名称的渊源。 桃金娘树属常绿灌木,百度说:其高可达2米;幼枝密被柔毛;叶对生,椭圆形或倒卵形;花有长梗,常单生,紫红色,花药圆形;果为浆果,卵状壶形,熟时紫黑色;花期4、5月,到了8月至10月,果实会分批成熟。 其名由来为传说战乱年代,百姓为躲避战火逃到山林里,用它来果腹,才得以保住性命,为纪念这段经历,人们便称这种果子为“逃军粮”后来以讹传讹变成了“桃金娘”。 庭院采用水镜设计,仿佛一座漂浮在水上的宫殿。据说贝聿铭来这儿看过。 介绍说这种四面建筑围合,中部设有池泉,并以树篱修饰的庭院是典型的西班牙伊斯兰庭院,称为帕提欧(Patio), 为阿拉伯伊斯兰式的天堂园和希腊,罗马中庭相结合的产物。 顶部都是蜂窝状的图案。 沐浴,是伊斯兰教徒生活中非常重要的一部分。浴场,是仅次于清真寺的社交场所。 宫内浴场在顶棚上开很多小孔,白天借日光,晚上借星光,浪漫而实用。 这就是狮庭的12只石狮喷泉。十二座白色大理石狮子围绕着一座十二边形的喷泉,以背后部向心的石狮托起一个大水钵式喷泉,狮子口中喷出流水,据说这些流水象征太阳,也意谓着生命之源永生不息。池子向四方向引出四条小渠,代表天堂中四条河名为水河、乳河、酒河、蜜河。 廊柱和墙显示出精美的技艺,到处是细细密密、层层叠叠的雕饰,这些植物的、几何的、文字的、或蜂窝状的图案是伊斯兰建筑装饰的特点。 狮子庭院周围有四座大厅,分别为两姊妹厅(Sala de Dos Hermanas)、国王厅(Sala de los Reyes)、阿本瑟拉赫斯厅(Sala de los Abencerrajes)以及亚西梅瑟斯厅(Sala de los Ajimeces)。 穹顶就如同是一朵美丽精致且盛开的花朵。 伊斯兰教是诞生于沙漠中的宗教,对于水的追求是伊斯兰园林的重要文化渊源。狮庭由两条水渠将其四分,水从石狮的口中泻出,经由这两条水渠流向围合中庭的四个走廊。而且宫中目之所及是无处不在的水流。 姐妹厅的观景长廊可以俯望昔日格拉纳达老城。 林达拉哈庭院(Jardín de Daraxa),又名橘子树花园(Jardín de Naranjos)或大理石花园(Jardín de Mármoles).它居狮子院以北,大约建于1526至1538年,是后宫花园。 雷哈庭院又称柏树庭院,建于17世纪。 帕塔尔庭园(Jardines de Parta) 贵妇塔观景台能欣赏到赫内拉里菲夏宫的果菜园。 走上层层台地,每层都有许多建筑遗址群,由一系列池塘水渠组成的,水真是无处不在。 赫内拉里菲夏宫花园我们没有走进去了。 走出阿尔罕布拉宫你会感叹,昔日摩尔人长达800年的统治,阿拉伯文化的身影无处不在,也为西班牙留下了恢弘永恒的阿拉伯建筑。来西班牙旅行,格拉纳达是不可失之交臂的地方。<div> 当晚我们驱车300公里抵达塞维利亚。</div>