吉拉德里随想

周自衡

<p class="ql-block">Ghirardelli,有人译作吉拉德里,也有人译作吉尔得利和吉诺丹利的,九月的一个阳光灿烂的周六我们来到了吉拉德里。</p><p class="ql-block">吉拉德里的正门朝着风情街这边,也就是大海这边,要爬两节阶梯才能到达上边的广场。吉拉德里实际上就是建在一个山坡上,旧金山说是山,并没有看到什么高山,只是南湾那边斐洛里的西边有一个山脉,也不是很高,市中心和整个湾区其实就建在一片丘陵地带。我们是绕过去从侧门进去的,一个小小的童话式的拱门,上边用五颜六色的字母拼成<span style="font-size:18px;">Ghirardelli。</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8px;">进入店内大多数座位已经坐上了人,高高的吧台似的座位我们不习惯,正巧有人离开,我们便得到了一个圆桌的位子。不是美国人对巧克力有多么青睐,这是他们的生活方式决定了的。说到美国人和中国人的吃饭是完全不一样的,美国人根本就没有一日三餐的概念,在家里也没有做饭的习惯,去COSTCO,除了西瓜都是打成小包装出售的,那些预制品大概就是美国人发明的。工作单位呀大学呀,早上上班,中午午休,晚上下班,没办法,但大多数人吃饭都非常随意,饿了吃块三明治,吃个汉堡,喝杯咖啡,就是一餐,有些人吃饭和穿衣服一样,有人以不冷为宜,有的人以不热为宜,中国人好多是以吃撑为饱,而美国人是以不饿为好,巧克力正合美国人的胃口和饮食习惯,所以</span>chocolate就加<span style="font-size:18px;">入了他们的食谱。超市里总是设有一个专区来销售保健品的,从VC到深海鱼油,从维骨力到Q10,应有尽有,也许是美国人食品单一,以此作为补充吧。</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8px;">我也喜欢吃巧克力,但那只是零食,自然我就点了一杯巧克力热饮,巧克力当然是十分纯正了,只是符合美国人的口味非常甜。</span></p> <p class="ql-block">这个店最初就是由意大利移民Domingo Ghirardelli于十九世纪末在此创办的,也因此而得名。最初生产糖果,后转型生产巧克力等产品。<span style="font-size:18px;">Ghirardelli退</span>休后由家族后代接管,20世纪20年代成为美国最大的巧克力经销商,<span style="font-size:18px;">后来这个店归属瑞士Lindt糖果集团了。</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8px;">美国人的生活方式是周一到周五白天上班,晚上下班回到家一般就不再出门了,周六和周日,去超市买够下一周的食品,其他时间就是去景点,去爬山,去郊游,去教堂以及一些其他活动,赶上周六吉拉德里人满为患就是不正常的正常了,哪怕卡上还有二百刀,他们也会携妻带子到吉拉德里喝上十几刀一杯的咖啡,吃上几块吉诺丹利,来上一杯巧克力冰激凌。</span>这里原本就是一个巧克力的前店后厂,所以来的人都能吃到最正宗的巧克力,如果你要喝一杯可乐,再点块提拉米苏,当然也会满足你。</p> <p class="ql-block">店里的院子是两个相接的姊妹广场,东边这个大一些,院子中间还有一个圆形的喷泉,往里面还有一个小广场,只是广场上都长满了卡座,人们在那里闲适地吃着冰点,享受着假日的阳光和并不十分讨厌的海风。</p><p class="ql-block">说到美国这个发达社会,如果要和我们几十年前相比当然也就没法比了。这些日子我一直在观察,老旧的百年地铁好像也没有几个人坐,几分钟一趟稀里轰隆地驶过,邮差隔上几天就要把账单、广告、邮件逐门逐户地投进各家的邮箱,超市里还在刷着银行卡,出门还要有验票员把商品和小票核对一遍,在小票上划个钩,家家户户还离不开电视机,尽管政府已经在清理流浪汉,但在市中心那边还会看到有流浪汉在游荡。</p><p class="ql-block">吉拉德里准确地说不光指这个巧克力店,从这里穿过风情街,北面就是一个海滩改造成的休闲广场,和吉拉德里合并称作吉拉德里广场,现在作为渔人码头景区的起点,往东不远就是渔人码头,再往东是39号码头,最东边还有一个35号码头,合并在一起统称为渔人码头景区,是一个集旅游观光,休闲娱乐,购物餐饮于一体的区域。</p><p class="ql-block">看着吉拉德里的人们,不免想到一个问题,美国的发达社会就是这样的吗,去吉拉德里喝上一杯巧克力咖啡就是发达社会了,还是看美国人几百年来住着饶有特点的小木头房子就是发达社会了呢,当然不是。</p> <p class="ql-block">喝过吉拉德里的巧克力热饮,穿过风情街,风情街就是沿着海边修的一条街,人们都这样叫,街口立着牌牌,街名标注的是英文我不认识。这条街包括街两边的各式门店已经同景区融为一体。对面就是太平洋的海湾了,海面比较平静,只是海风一阵一阵地刮来,这个海滩经过改建已经是一个名副其实的休闲广场了。</p><p class="ql-block">看美国的城市,不动的是楼房,动的是大街上的汽车,旧金山除了市中心一些高楼外,最壮观的就是海湾大桥了,整个市区没有看到立交桥,也有,都在湾区那边的交叉路口处,要评价这个城市的建设,和国内的城市相比,好像连二线城市都达不到,但是让人刮目的是这个城市的近郊座落着世界大学排名前几位的斯坦福和伯克利,还有南湾那边坐拥苹果、谷歌、惠普、特斯拉等跻身世界500强企业的硅谷。</p><p class="ql-block">吉拉德里广场的草坪上躺着小憩的人们,有人在散步,有人在拍照,我在大学和景区,都没有看到有保安人员,甚至连大门都没有,草坪上人们随意踩踏和在上面躺卧。</p><p class="ql-block">思考美国这个发达社会的软环境,我的感觉就是规矩多,很显然制度就是规矩,甚至是百年不变的规矩,养老有规矩,教育有规矩,治病有规矩,住房有规矩,走路有规矩,上幼儿园也有规矩,就连扔个垃圾,屋子里三个垃圾桶,要扔的东西先要思考扔到哪个里。人们还真的守规矩,显然是用规矩来规矩人们了。我想那些流浪汉肯定就是没规矩,不然怎么会搞成这种没有规矩的样子呢。</p><p class="ql-block">我在海边拍了照,远远地看到Ghirardelli,街那边立着的一排大字,我的眼前立刻浮现出美国领事馆签证处人头攒动的景象,有些人拼着命似的要来这里,我想就是一个目的,赚钱,也许赚的就是汇率差吧,不然又是为了什么呢?为了喝上一杯吉诺丹利,玩笑话,那可不好说。</p><p class="ql-block">海风阵阵吹,轻轻抚过吉拉德里广场。</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2025.10.5.作于美国旧金山</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