闲言碎语 71

理也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六维度之 三思而后行</span></p> <p class="ql-block">  人们常说的“三思而后行”出自《论语。公冶长》:季文子三思而后行,子闻之曰:“再,斯可矣。” 季文子办事谨慎,每遇事都是经过反复思考后再去行动。孔子听后说:“思考两次就可以了。” 何为三思?各执己见,有思危、思退、思变之说,今天我们说的三思而后行多指,做事情切忌草率,要反复多次思考,多层面多角度思考,权衡利弊作出选择后再去行动。</p><p class="ql-block"> 三思而后行,从那个角度、那几个层面去三思呢?六维度思考法,即一件事情的正面、反面, 正面的反面、反面的正面,正面的反面的正面、反面的正面的反面。经历三次从六个维度的思考,权衡利弊作出选择,后付诸于行动。什么是六维度思维呢?六维度思维是一种立体的多时空的多空间的多层次的思维方式。两点为线、三点为面、四点五点或平面或立体,六点则多为可变立体空间、即具有立体空间多变性又有时空可变性,是一种随着时间、空间变化的多维度体。多角度、多层面、多时段的思考某件事、某种行为所产生的结果---福兮祸之所倚伏、祸兮福之所倚的变换规律。</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寓言故事《塞翁失马》通过塞翁失马、得马;其子折骨、保命两组四件事情,说明了祸福相伏、福祸相依,坏事变好事的道理。塞翁一匹好马跑丢了,失马时“人皆吊之”,塞翁认为失马是件坏事,但未必不会变成一件好事;后来丢失的马跑回来了,还带回几匹好马,得马时“人皆贺之”,塞翁认为丢失的一匹马带回一群马,未必不是一件坏事;儿子训马骑马时摔伤致残“人皆吊之”,塞翁认为儿子摔伤致残未必不是一件好事;后边境战事爆发政府征兵役,许多青年死在战场上,塞翁儿子因致残躲过服兵役而保命。这个寓言故事中的塞翁就是典型的六维度三思,当坏事情发生,人们"皆吊之"时,塞翁却不气垒,想到了事情的另外一面;而当好事来临,众人“皆贺之”时,塞翁又不盲目乐观,深思另外一种可能性的发生。经历过六维度的三思,塞翁始终比别人早看一步,早知一步,具有预见性,所以当事情发生众人“吊之”、“贺之”时,塞翁不惊不喜泰然处之欣然接受,且前瞻性预见到可能出现的结果。</span></p> <p class="ql-block">  讲典故说寓言论名句学新思维,说长论短饶了一圈又回到原点---六维度思维。我们说一个人是个“明白”人,是说这个人能把事情的道理想明白,把事情的发展变化看明白,弄清对与错 、好与坏,咋样做是对的好的,怎样做又是错的坏的;在什么条件下可趋利避害,什么情况下坦然接受;如何积极追求、又如何激流勇退。所以我们看到的明白人是一帆风顺心想事成之人、是预知未来趋利避害之人、是坦然面对处事不警之人。明白人之所以明白,关键之关键是用明白的方法思考问题、把问题思考明白;从明白的途径去做事情、把事情做明白;以明白的思维承受结果、接受明明白的结果。</p><p class="ql-block"> 我们普通人抱着趋利避害的思想、以投机取巧的思维方法、采取急功近利的态度、试图取得事半功倍的结果,往往不随人愿、事与愿违,又怨天尤人、愤世不公,甚至于归结于天命运气,而很少查找自身思维方式、思维层次等问题的原因。现实中所说的:理论上讲得通,事实上行不通。就是因为思考这个“理论”时只思考追求理想的目标性,而没有思考实现目标的可行性、可操作性,当然行不通达不到预期的目标。</p><p class="ql-block"> 用六维度的思维,遇事思正面、思反面,思正面的反面、思反面的正面,思正面的反面的正面、思反面的正面的反面, 三思而后行。只有把事情想明白了,方能把事情做明白;只有把事情看明白了、做明白了,才能做个明白人,才能坦然面对人生。</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