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 今年是我们伟大的人民解放军建军98周年,在建军98周年前夕,我想着如何给我们通信二连广受尊敬的老指导员写一篇人物小传文章。这个想法在我头脑里虽酝酿了很长时间,但始终未能下笔成文。迟迟不能下笔并不是因为笔懒,自2016年7月下旬在建军89周年来临之际,我开始了以记述和宣扬昔日身边战友正能量的“我的连队我的战友传记系列”主题创作活动。</p><p class="ql-block"> </p> <p class="ql-block"> 2016年7月26日,首篇“山东战友篇之王太礼小传”在二连微信群发表,广受好评。之后大概以每隔约三周左右时间发表一篇的速度,先后分别发表了张玉霞、朱明新、王显东、田栋修、李玉良等山东籍战友小传。文章大多采用散文、特写和短篇报告文学等体裁,并配以大量历史照片。后来,战友聚会的机会多了,照片日益丰富多彩,我又借助美篇等当代流行的体裁,陆陆续续地依次对合肥战友、上海战友、南京战友,以及杭州、宁波、绍兴、金华等浙江籍约60余位战友撰写了类似的文章。</p> <p class="ql-block"> 但就是没有重彩浓墨记叙老领导麻金松指导员的昔日风采,其最主要的原因就是对麻指导员的平凡事迹和人格魅力没有深入研究,没有“熟化”。俗话说:耳聪目明,下笔有神;心无灵犀,难以下笔。难以下笔既有对老领导往昔一桩桩生平细节客观存在着记忆提取的困难,更有对老领导的平凡事迹存在着如何客观提取、客观叙述的问题?老领导的小传一定要写的,怎么写?思绪再三,觉得还是化繁为简,从部分老兵告诉我关于麻指导员一些小故事开始直叙,下面,是众多老兵口口相传的关于老指导员的一些点滴故事。</p> <p class="ql-block"> 一、麻指导员人生的四次嬗变</p><p class="ql-block"> 麻金松指导员(简称麻指导员,下同)祖籍浙江永嘉县西岙乡,与青田、缙云、仙居边界接壤,号称“永嘉西藏”。1948年西岙划归青田县,设立峰山乡。1961年11月重新划归永嘉县,更名为西岙公社。西岙是个山清水秀、民风淳朴,耕读传世的地方。</p><p class="ql-block"> 永嘉县应界坑村是全国最大的麻氏聚居村落之一,全村3000多人均为麻氏后裔,世代以耕读传家,文化底蕴深厚。除应界坑外,东岸、界坑、西岙等地均有麻姓族人分布。</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8px;"> 1941年8月,麻指导员在此出生。</span></p><p class="ql-block">1959年12月,刚年满18岁、初中毕业的麻金松,从永嘉县人武部应征入伍,分配到浙江省军区司令部直属部队服役。</p> <p class="ql-block"> 麻指导员人生的第一次嬗变</p><p class="ql-block"> 五十年代的初中毕业生可比如今的研究生还稀罕啊,麻指导员被分配到对文化有较高要求的通信站从事国防通信技术工作。投笔从戎,从一名青涩学生转变成一名共和国的革命军人,而且年年被评为优秀士兵,这是麻指导员光荣人生出现的第一次闪亮嬗变,这次嬗变是麻指导员人生命运的不凡转折。</p> <p class="ql-block"> 麻指导员人生的第二次嬗变</p><p class="ql-block"> 1963年3月5日,《人民日报》发表毛主席“向雷锋同志学习”伟大号召。自此,雷锋成为全国人民学习的楷模,雷锋精神成为中国人的精神丰碑,学雷锋、做好事,在全社会蔚然成风。听老兵介绍,1964年3月,浙江省军区隆重召开学习雷锋一周年总结暨表彰大会,麻指导员此时作为一名普通的士兵代表出席此次大会,并评为浙江省军区学雷锋积极分子而受到大会的表彰。被评为浙江省军区学雷锋积极分子,通信站的历史上仅有两人获此殊荣。从优秀士兵到省军区学雷锋积极分子,这是麻指导员光荣人生的第二次闪亮嬗变,这次嬗变是麻指导员人生精气神的一次重要升华。</p><p class="ql-block"> 下图中人物左一为通信二连成长起来的军旅著名画家杨娌娅,左二为通信站第四任主任陈龙寿,左三为麻指导员,左四为通信二连第三任连长陈士涛,右一为金陵十二钗老幺、单边带报务主任兼技师施晓平。</p> <p class="ql-block"> 1965年,因战备需要,通信站二分站成立,此时麻金松同志被提拔为通信二分站司务长。</p><p class="ql-block"> 由于通信站二连驻扎在远离杭州市区西郊的一座大山深处,连队数十人每天一日三餐吃的蔬菜需徒步到远离连队七、八公里外的小镇去采购并挑回连队。当时环境艰苦,连队装备物资匮乏,连队到小镇采购菜蔬往返一趟步行约需3个小时左右时间。天天采购,不仅辛苦,而且特别耗时,严重影响连队的后勤保障工作。</p><p class="ql-block"> 下图为麻指导员与通信一连电话站话务员孙美芹在杭州花港观鱼公园留影。</p> <p class="ql-block"> 麻指导员人生第三次嬗变</p><p class="ql-block"> 1965年,因战备需要,通信站二分站成立,此时麻金松同志被提拔为通信二分站司务长。由于通信站二连驻扎在远离杭州市区西郊的一座大山深处,连队数十人每天一日三餐吃的蔬菜需徒步到远离连队七、八公里外的小镇去采购并挑回连队。当时环境艰苦,连队装备物资匮乏,连队到小镇采购菜蔬往返一趟步行约需3个小时左右时间。天天采购,不仅辛苦,而且特别耗时,严重影响连队的后勤保障工作。</p><p class="ql-block"> 麻金松同志面对如此窘境,他做出了一个让所有人惊愕的决定——拿出自己攒了许久的津贴和积蓄,托人到杭州城买回了一辆崭新的28寸载重自行车!当那辆锃亮的自行车推回连队时,整个连队都轰动了,这在上世纪六十年代的山沟军营里,无异于一件稀世珍宝。</p> <p class="ql-block"> 由于有了这辆自行车,不仅大大降低每天去小镇来回十几公里采购柴米油盐和蔬菜副食品等劳动强度,同时也大大提高了连队后勤保障效率。这是连队乃至整个直属队当年最为轰动的一件平凡事迹,而且也是麻指导员光荣人生里流传最久的一个平凡而又感动连队的故事。在那个经济极度困难、物质极其匮缺的年代,麻指导员却能逆世俗物质观念而把金钱和物质看得比较淡,这的确是一件了不起的事情。我们虽然知道金钱对每个人都很重要,但是麻指导员更知道有比金钱更重要的东西,那就是精神追求和做人的格局,追求社会价值,具备使命感与责任感。</p><p class="ql-block"> </p> <p class="ql-block"> 麻指导员具备超越物质的精神追求,这是麻指导员光荣人生第三次闪亮嬗变,这次嬗变是麻指导员人生格局的一次大转变、大提升。</p><p class="ql-block"> 下图左一为二连副连长于雪梅,左二为通信站主任陈龙寿,左三为麻金松指导员,右一为当年二连电话站站长冯华志。</p> <p class="ql-block"> 下图为麻指导员与他的结发妻子在象山海湾度假。</p> <p class="ql-block"> 不久,麻金松被提拔为通信站政治干事。差不多这个时间,我从安徽肥东应征入伍,分配到通信站一连。也是在这个时候,我有幸认识一位经常穿着米黄色干部军服的年轻领导,常常与我们在一连饭堂里就餐,经老兵指点,他叫麻干事,平易近人,我自此记住了他的音容相貌。</p><p class="ql-block"> 下图图中左一为当时通信二连副指导员卢钢铁,左二为麻指导员,右一为通信二连电话站测量技师、军旅画家杨娌娅。</p> <p class="ql-block"> 1971年季春的一天,我从杭州一所中学完成为期一年半支左任务来到二连报到的时候,接待并先后找我谈话的是二连连长张宗源、指导员麻金松、副指导员陈桐及沈浩泉。这是我第一次聆听前两位连首长的教导。两个月后,即1971年5月底,我感到十分意外的是,我被任命为通信二连外线站站长,可以说这也是我人生中一个重要转折点。连长张宗源、指导员麻金松以及副指导员陈桐和沈浩泉是我人生转折的引路人,对此,我铭记在心。也是在这个时候,在我的眼中,麻指导员已从一位有格局的人转变为连队众多战友的引路人,这是麻指导员光荣人生的第四次闪亮嬗变。这一次嬗变,将麻指导员光荣人生定格在连队战友引路人的角色上。</p><p class="ql-block"> 下图为作者与麻指导员合影于上世纪七十年代。</p> <p class="ql-block"> 尽管后来麻指导员转任兄弟部队教导员,政治委员,但在二连众多战友的心目中,麻指导员最精彩的人生,还是在通信二连指导员的任上,麻指导员以对战友深厚感情,在平凡的工作岗位上做出了许多不平凡的业绩,是战士的贴心人,连队的主心骨。正如卢钢铁战友发自肺腑的感言:“麻指导员是我人生中遇到的第一个贵人”,“麻指导员是我人生的引路人”,许多战友对此皆感同身受。</p><p class="ql-block"> 下图为麻指导员在杭州东站,接到他当年任指导员时的部属——炊事班班长严耀东,高兴得不得了。</p> <p class="ql-block"> 二、麻指导员对连队建设的贡献</p><p class="ql-block"> 说起麻指导员的人生价值和人生贡献,这话不好讲,主要是题目有点大。如若论对国家的经济贡献,麻指导员在这方面,可能既比不过个体户,更遑论比肩企业家了。若论为国家培育多少人才,麻指导员没有手执教鞭站在三尺讲台的经历,故也没有桃李满天下的因果。尽管如此,麻指导员<span style="font-size:18px;">对连队一茬茬战士的教育培养,</span>对基层连队建设的贡献,那是巨大的,是有目共睹的。</p><p class="ql-block"> 下图中左一为连队驾驶员、74年兵陈立军,右一为73年兵、当年收信台报务主任王显东,这两位均是山东籍战友。</p> <p class="ql-block"> 养猪不赚钱,回头看看田。这话有点糙,但话糙理不糙。麻指导员对连队建设的贡献或者可用更文雅的语言表达:言传身教,不忘初心,成就在每一个微笑的战友眼中闪耀。</p><p class="ql-block"> 麻指导员自1970年1月至1978年9月在二连任职指导员的9年共约3200天的时间里,麻指导员以连队为家,视每一位战友为亲人,言传身教、关怀备至,感动着每一位战友。</p> <p class="ql-block"> 麻指导员的笔记本里,记录着连队每一名战友的籍贯、性格、脾气、爱好,受教育程度以及家庭主要成员和家庭主要情况。二、三十年以后,麻指导员与我们回忆连队往事时,还能对连队大部分战友及其家庭情况记忆犹新,侃侃而谈,如数家珍。唯有真心,才会动情。</p><p class="ql-block"> 麻指导员也是连队最勤奋的人之一,营房里的灯熄得最晚的,常常是他那扇窗。无论寒暑,无论春秋,他总在案前记录笔记,批阅文书、拟订计划,那沉静的身影是暗夜里不灭的灯塔,这座灯塔,曾照亮了连队许多战友人生前进的道路,激发了大家对美好生活的不懈追求。</p><p class="ql-block"> 图中左一为74兵、电话站副班长金苗英,左二为70年兵、电话站测量员孔建平,左三为74年兵、电话站站长严文娟,右二为74年兵、连队文书罗婉敏,右一为72年兵,电话站话务员陈彩仙。</p> <p class="ql-block"> 这是麻指导员当年所带的部分女兵,如今都过上幸福的晚年生活。</p><p class="ql-block"> 当年的誓言,如今已成永恒的回忆;退休后的生活,让我们更加懂得珍惜军旅的经历,感恩光荣的连队。</p> <p class="ql-block"> 大家不舍那火红年代,那段峥嵘岁月结成的战斗情谊,不忘老领导平日里的谆谆教导,更为麻指导员的高升而高兴。</p><p class="ql-block"> 下图左一为二连第三任副指导员卢钢铁,右一为二连第四任连长杨汝奎。</p> <p class="ql-block"> 麻金松指导员人如其名,他扎根基层连队十来年,就像连队营房附近山坡上的松树一样,在石缝里扎根,活出了石缝里的松骨,这铮铮松骨,激励一茬又一茬的战友将连队优良传统,发扬光大,代代相传;生活无论甘苦,大家均能笑对人生,命运无论逆顺,均能泰然处之。</p> <p class="ql-block"> 麻指导员当年所带的兵,近年来大多进入花甲之年。</p><p class="ql-block"> 左一是当年的二连副连长于雪梅,左二是指导员麻金松,右一是副指导员陈丽黎。</p><p class="ql-block"> 后来麻指导员调任兄弟部队教导员,陈丽黎接过指导员的火炬,赓续通信二连的光荣传统。</p> <p class="ql-block"> 麻指导员视战友如亲兄弟,不少战友染疾住院,麻指导员总是牵挂。连队战友住所遍布多个省市,距离远的,麻指导员电话了解情况,问长问短,藉以安慰,纾解战友因病产生的焦虑。住在周边省市生病的战友,麻指导员亲自上门或上医院探视。部分战友因病去世了,麻指导员不顾自身身体健康已现衰退的实际情况,分别去金华、上海等地为战友送上最后一程。</p><p class="ql-block"> 出于对麻指导员健康的关注,现在有些战友生病住院了,大家有意识地对麻指导员封锁消息,免得麻指导员得知信息后又要风尘仆仆地探视战友。</p> <p class="ql-block"> 酒越陈越香,战友情越久越深。</p><p class="ql-block"> 麻指导员卸任连队指导员已近50年,通信二连编制撤销也有40余年。这么多年来,许多昔日战友念念不忘通信二连,念念不忘昔日老指导员。每次战友聚会,大家不约而同地来到当年隐藏在大山深处的连队营房旧址。可惜人去楼空,杂树丛生,当年几座热闹的营房在岁月中悄悄湮没 ,旧貌难寻。正可谓:当年军营虎腾地,今日荒凉人无影。</p><p class="ql-block"> 下图为战友们来到昔日连队营房旧址前凭吊留影。</p><p class="ql-block"> 前排下蹲者左起,分别为:张晓慧,王舒平,张玉霞,孟毅华,吴鸿珊;</p><p class="ql-block"> 后排站立者左起分别为:杨娌娅,张凌蔚,程清波,陈桐,麻金松,吴燕玲,孔建平,王安新。</p><p class="ql-block"> 再后者还有一大批战友在镜头中,由于距离远,人物依稀难辨,不再一一标注。</p> <p class="ql-block"> 他(她)们总是寻找各种机会,络绎不绝来到杭州,来到大山深处的军营,故地重游,寻觅当年火红年代的芳华。</p><p class="ql-block"> 这是通信二连最后一批兵,他(她)们见证了二连编制的撤销全过程。2015年12月4日,杨汝奎连长率80年兵回到闲林埠二连原址参观。</p><p class="ql-block"> 右起: 蒋良平、詹必鸣、 林向阳、董华峰、 林海君、孙树华、 罗慧琴、杨汝奎、 陆忠梅、许建平、 陈海军</p> <p class="ql-block"> 战友们总想见一见老领导麻指导员,感谢当年的教育和培养……。</p> <p class="ql-block"> 战友们来到杭州,总想见一见老领导麻指导员,感谢当年的教育和培养,每当见到老指导员,大家心中都有一段美好的回忆。</p><p class="ql-block"> 下图左起,分别是单边带报务员林朝霞,老领导麻指导员,电话站测量员夏彩萍,单边带报务员黄红莲。</p> <p class="ql-block"> 2021年6月下旬,在建党100周年前夕,麻指导员带领在杭州的部分老兵、老党员,来到上海,与上海战友会合,到修葺一新的上海一大会址参观,瞻仰革命先辈,学习党的历史。</p> <p class="ql-block"> 麻指导员与部分战友于建党100周年前夕在上海一大会址前留影。</p> <p class="ql-block"> 2021年6月底,麻指导员到上海参观党的一大会址,与当年电报站报务主任兼技师张晓宁在一大会址前亲切会面。</p> <p class="ql-block"> 麻指导员与77年上海兵,电话站话务员宗向群在宁波月湖见面留影。</p> <p class="ql-block"> 麻指导员与部分战友在宁波会面并在宁波高铁站合影留念。</p> <p class="ql-block"> 图为2004年国庆节期间,来自全国各地的战友,在老指导员麻金松的带领下,来到当年营房旧址前,摸一摸连队斑驳的营房老山墙,闻一闻山风裹挟的战地黄花的芬香。大家席地而坐,拍一张连队“全家福”。整个画面呈现的是一幅深沉的油画质感:</p><p class="ql-block"> 铁马秋风,战地黄花,不似春光,胜似春光。</p><p class="ql-block"> </p> <p class="ql-block"> 在老指导员倡议下,2024年10月18-20日,通信二连125名老战友,在杭州再次相聚。下图为2024年10月19日,聚会战友从杭州出发,到鲁迅故乡绍兴参观访问。</p> <p class="ql-block"> 老兵给我讲述麻指导员的故事,还有好多好多……。</p><p class="ql-block"> 我于2016年9月为通信二连编辑的相册所作的跋,或许可以作为麻指导员对连队建设所作贡献最好的注释,跋文如下:</p><p class="ql-block"> 二连是一座熔炉,在二连锻炼过的战士,经历了日月星光的洗礼,抗得住风霜雨雪的磨砺,留下了一圈圈军旅岁月的年轮。从二连走出的英雄儿女,积极地参加祖国的各项建设事业,不仅在党政军经学文等领域脱颖而出一批贤达志士和社会精英。而且在工农兵学商等各条战线涌现了一大批顺应改革开放潮流,战贫困、破落后,带领农民兄弟致富奔小康的乡贤能人;带领城镇下岗工人和失业人员再创业的企业家;以及热衷社会公益事业、乐当义工和学雷锋积极分子,干一爱一行的先进工作者、优秀党员和劳动模范;还有身处逆境、不暴不弃的坚强战士;更有战贫困、斗病魔,笑对人生的豁达战友;他(她)们创造了许多平凡而令人敬佩的业绩,谱写了一首首憾人心灵的新时期命运交响曲和英雄赞歌,塑造了具有二连特殊印记的历史丰碑。情系二连,永不谢幕。</p> <p class="ql-block"> 写给老指导员一首歌:</p><p class="ql-block"> 您军帽上闪亮的星芒,</p><p class="ql-block"> 是岁月擦亮的信仰,</p><p class="ql-block"> 您的目光,曾丈量:</p><p class="ql-block"> 板照山的霜,二连营房的光,</p><p class="ql-block"> 那些被口令点燃的晨曦,</p><p class="ql-block"> 队列里青春正滚烫。</p><p class="ql-block"> 您把希望种进战士的心房,</p><p class="ql-block"> 风雨中成长担当。</p><p class="ql-block"> 旧照无声,故事在心底流淌,</p><p class="ql-block"> 致敬老指导,</p><p class="ql-block"> 麻金松的名字,</p><p class="ql-block"> 是一枚永不褪色的勋章!</p><p class="ql-block"> </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