晒晒我的婚事

采文

<p class="ql-block"><b>  1978年夏季的一个星期天,经人介绍,我与老伴相认,确切地说是一次正式的相亲,没想到竟然成功了。接下来便是相处、相知、相爱的过程。对于我这个家庭很困难的穷小子来说,婚事的筹备是无数个日日夜夜去想、去做、去奔波的过程,每一步都凝聚着我的期许与辛劳,只为那幸福的一刻璀璨绽放,个中滋味,唯有自知。</b></p> <p class="ql-block"><b>  我和老伴相处之时,父亲已去世多年,母亲没有工作,还有一个妹妹、一个弟弟在部队当兵。我当时在吉林铁路公安处治安科工作,工资是40元,这是一个典型的困难家庭。想结婚就要有住房,而我当时的住房仅是一处近50米的平房。想来想去,只好在厨房再兼并一个小房。</b></p><p class="ql-block"><b> 动起工来,那也是处处困难,首先是材料的筹备,红砖、沙子、水泥、木料等等是连买带要,算是凑齐了。先是求人砌了一个土炕,我是既当小工又当瓦工,墙面和地面外加一个二层铺,是我独立施工完成的。通过实践我才知道,抹墙和地面看似很粗糙的活,但要抹平是很不容易的,需要下功夫才行。更让我忘不了的是,小屋的门是母亲从当地房管所苦苦哀求要来的,并从两公里外扛回家。</b></p> <p class="ql-block"><b>  六平方米的小屋建成了,总要有几件家具摆放呀,此刻我又充当了木工,仅购买了手锯、木工刨子、凿子几样简单的工具。家里的炕沿当成刨床,先后制作了一个高低柜、一对沙发、一个炕琴。制作沙发时,弹簧也是自己制作的。由于尺寸没掌握好,两只沙发的扶手高低相差约5公分,不过中间摆上茶几,看上去也不太明显。</b></p><p class="ql-block"><b> 小屋没有暖气,夏季闷热,冬季又相当冷,最冷的季节我带棉帽子睡觉,晚上放一盆水,第二天能结挺厚的一层冰,这样的环境我俩也坚持过来了,好在三年之后,单位分给我了暖气房。</b></p> <p class="ql-block"><b>  接下来便是筹备婚礼事宜,依稀记得,当年我的全部积蓄是500多元钱,不用说给彩礼,就是正式的婚礼仪式都无法举办。给爱人的礼品是一套女士军装,一件的确良上衣,婚前连婚纱照都没有办。迎亲那天是她单位的通勤大客把她送来的。所谓的婚宴是在邻居家小院办的,没有仪式,没有燃放鞭炮,没有喜糖,更没有主持人,炒菜是我亲自上灶,共办了4桌。</b></p><p class="ql-block"><b> 同事和同学包括前后院的邻居得知我结婚了,纷纷前来祝贺。多数送的是脸盆、暖壶之类,最贵重的礼品是多名同学出钱共买的一个三匣桌。</b></p><p class="ql-block"><b> 第二天,也就是1979年6月29日,我俩购火车票去长春,算是旅行结婚。为了省钱,没有住宿,更不敢去大饭店消费,去了一家粘食小店,买了几样简单的饭菜,连酒都没喝。逛了一次商店,花28元买了一个半导体,这是我结婚时花的最大一笔花销。现在回想起来,真的愧对老伴啊。</b></p> <p class="ql-block"><b>  一晃四十多年过去,想起当年我的婚事,处处拮据,甚至有些难堪,但日后更多的是无限愉悦和惊喜。如今我们都已退休十余年,由原来的贫困小家变成了生活富庶的幸福之家。不过当年婚事的一系列故事,将成为最为宝贵的印记和财富,让我终身难忘。</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