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2025国庆节、中秋节第五天

峰山木子

<p class="ql-block">10月5日 周天 多云</p><p class="ql-block"> 明天就是“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的中秋节了,所以今儿个家务事、外务事较多,七八十来件事情,骤然而生的事情,不能专注于一事。</p><p class="ql-block"> 今天三出礼,因有事就请胡万勇老兄带带账了。生活琐碎如尘烟,琐事缠身任流年。这个假期出了七头礼。大概人人皆是此种生活境况吧。</p><p class="ql-block"> 今个儿在《谁最中国》(这个公众号文章甚好)上看到了《十一修养指南》这篇文章,很感兴趣,分享给大家,在此祝亲友们双节快乐。</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可能是年龄渐长的原因,这几年越来越不喜欢人多、热闹的环境。</p><p class="ql-block"> 尤其是国庆这样的小长假,一想到名山大川、名胜古迹中挤满了游客,与其说是看景,不如说是换了个地方看人,就不敢有出游的计划。</p><p class="ql-block"> 不知多少读者朋友也有这样的共鸣?</p><p class="ql-block"> 只是在家过节,最怕的就是浪费时间,一个不注意,假期就稀里糊涂地过去了,不仅身体和精神没休息好,还容易陷入悔不当初的负面情绪。</p><p class="ql-block"> 所以趁着十一假期刚刚开始,我们借古人的经验,和一些亲身经历,从身体的静养,到内心的疗愈,再到精神的修复,为大家制定了一整套休憩的计划。</p><p class="ql-block"> 希望这个假期,能成为我们身心最好的疗愈。</p><p class="ql-block"> <b style="color:rgb(237, 35, 8);">读书静坐不亦乐乎!</b></p><p class="ql-block"> 对于从小读圣贤书,立志于救国、救民的文人来说,假期不是用来休息的,而是用来卷的。</p><p class="ql-block"> 除了有时陪陪家人,大多时间都会和朋友畅聊国事,或者熟读经史、体察民情。</p><p class="ql-block"> 主观上不想休息,客观情况就由不得你了。俗话说‘木秀于林,风必摧之’,越想成就一番事业,越可能遭人嫉妒,所以对文人来说,近乎难以避免的罢官或者贬黜,反倒成了他们放段长假的机会。</p><p class="ql-block"> 在不知道什么时候复工的悠长假期中,逐渐找到精神出路的文人们,留下了不少可供参考的休憩之道。</p><p class="ql-block"> 像是被贬到江州(今江西九江)的白居易,得了个司马的闲职。一开始远离朝堂、无所事事,还有些愤懑和忧郁,可没多久,他就找到了休假的正确“姿势”。</p><p class="ql-block"> 白居易先是在风景秀美的香炉峰下修建了一座草堂,‘仰观山,俯听泉,旁睨竹树云石’,在自然的景色中疗愈身心。</p><p class="ql-block"> 达到‘外适内和’的境界之后,他又第一次系统地阅读和整理自己的诗稿,在和自己对话、和过去对话、和文字对话的过程中,悟出了‘中隐’之道——</p><p class="ql-block"> 既不完全归隐山林,也不热衷于官场争斗,而是在闲职中,寻找个人的生活空间和精神自由。</p><p class="ql-block"> 在休假中‘开悟’之后,白居易的职业轨迹就此发生转折。晚年隐居洛阳香山前,已然官拜刑部尚书,并以此致仕。</p><p class="ql-block"> 那段疗愈又走心的假期,无疑是他受用终生的财富。</p><p class="ql-block"> 相比于烦闷的白居易,被贬黄州,经历着人生‘至暗时刻’的苏轼,应该是‘忧惧’的。</p><p class="ql-block"> 但在‘强制休假’的几年里,死里逃生的苏轼一边用美食宽慰生活,一边也找到了’自救’的方法。</p><p class="ql-block"> 只要有时间,他就到‘茂林修竹,陂池亭榭’的安国寺静坐修行,极度安静的物理和心理环境中,那些凡尘的困扰和欲望,竟然随着灵魂的静谧而慢慢散去。</p><p class="ql-block"> 同时,他还反复阅读《易经》和《论语》等书目,并且深研佛老(佛家和老庄思想),在古人的思想中沉淀自己。</p><p class="ql-block"> 离开黄州,重新出山前,苏轼已经通过长假的苦修,将个人的苦难升华成了艺术与哲学的思考,渐渐有了超然、旷达的境界。</p><p class="ql-block"> 在《安国寺记》中他形容是:‘焚香默坐,深自省察,则物我相忘,身心皆空。’ </p><p class="ql-block"> 难怪《前赤壁赋》《后赤壁赋》《念奴娇•赤壁怀古》等传世名作,都出自这段精神极致放松,又有大量思考时间的节点。</p><p class="ql-block"> 如果十一假期,你也想从现实的苦闷中找到一条渐渐平和、渐渐‘出世’的通道,不妨同白居易和苏东坡一起寻一小方山水,读书、静坐,畅游在自己的精神世界中。</p><p class="ql-block"> 若能想透一件心事、梳理开一块心结,或者只是让思想和气息沉淀下来,都可能放下现实生活的执念,更坚定、放松的重新上路。</p><p class="ql-block"> 所谓‘行到水穷处,坐看云起时’,当内心在阅读和静坐时,和宇宙一起达到极致的宁静,或许便能从中感受到新的活力与生机。</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b style="color:rgb(237, 35, 8);"> 团圆小聚畅叙幽情</b></p><p class="ql-block"> 独处虽好,可在家过节的重头戏,还是一场期待已久的团聚。</p><p class="ql-block"> 今年十一假期,恰好赶上中秋佳节,终于有机会在象征团圆的节日,如愿和亲人、老友们小酌几杯。</p><p class="ql-block"> 对于我这种生长在大家庭的孩子来说,只要看到这些久未相见,却从来不会觉得陌生的面庞,就会感觉格外的安心,再来顿堪比年夜饭的聚餐,更是能洗清一切疲惫。</p><p class="ql-block"> 其实在晚餐之前,光看分工就够热闹了。能做一手好菜的‘大厨’们,都聚集在了厨房附近,大家手里准备着食材,嘴里自然而然的聊起了八卦和家常。</p><p class="ql-block"> 被‘淘汰’的家人们,则凑在一起‘赌桌’上,甭管扑克还是麻将,只需“赌”上几杯奶茶,就能激起满满的胜负欲。</p><p class="ql-block"> 随着牌局越来越激烈,摔牌和讨论声也越来越大,这些热闹却不聒噪的声音,连同厨房中飘来的菜香,组成了专属于家庭团聚的气氛,以及他乡难觅的人间烟火。</p><p class="ql-block"> 可能是云集了各家的做菜高手,也可能是气氛的原因,聚餐时,不光菜的种类多到飞起,口味上也从来没翻车过。尤其是开海之后,一桌子的海鲜,每次都能让归家的孩子吃个过瘾。</p><p class="ql-block"> 酒好像也不容易喝上头,在微醺带来的兴奋状态中,那些儿时的旧事、一年中值得分享的幸福时刻,以及当下不可避免的思考与烦忧,都有了倾诉的空间。</p><p class="ql-block"> 家人大概给不出什么解决方法,可他们无条件的接纳,以及耐心的倾听与‘在场’,已经是莫大的安慰。</p><p class="ql-block"> 酒过三巡,大家静静地坐在一起,难免会说起过去的故事,聚餐时最大的幸福感可能也源于此。</p><p class="ql-block"> 当我们发现,所有人分享的情感和故事,都有自己在场,自己也都可以补充上几句,难免有种置身之中的亲切与怀念。</p><p class="ql-block"> 此时,身在他乡的孤独、踌躇,在碰杯与欢笑间慢慢消弭。</p><p class="ql-block"> 原来家的温暖,不仅存在于老家的一草一木、亲友的一颦一笑中,还藏在每一次回忆的过程里。</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b style="color:rgb(237, 35, 8);">放下手机,找寻出世的宁静</b></p><p class="ql-block"> 经过上面的修养,相信大家已经从内到外的慢慢放松了下来,若是再能配合充足的睡眠,复工后保准是元气满满。</p><p class="ql-block"> 可想要达成最好的‘疗效’,还有一道最重要的方子,就是适当的放下手机。</p><p class="ql-block"> 总感觉如今的手机,已经不仅仅是工具,还是我们身体延伸出的‘数字器官’,它一边用繁杂的信息切碎了时间,一边让我们对它产生病态的依恋。</p><p class="ql-block"> 只要有一刻闲暇,大多数人都会拿起手机,填补内心的空虚。</p><p class="ql-block"> 但真正的放松,不是无趣的刷上几个小时信息,而是感受闲逛时清风的抚慰、晚霞时身体的一丝暖意,以及体验开心、幸福、放松等源于真实生活的情绪。</p><p class="ql-block"> 倘若我们能战胜欲望,完成放下手机这项小小的‘生活革命’,或许便可以在极致放松的读书与静坐中,在热闹、自在的聚会中,收获到这些源自真实世界的情感与能量。</p><p class="ql-block"> 所以,趁着这次‘十一’+‘中秋’的悠长假期,我们不妨试着放下手机,回归有血有肉、有体验有感知的现实生活,试着进入一种享受安静和团聚的自然状态中。</p><p class="ql-block"> 或许你会忽然发现,窗外那片流动的云、亲友笑得涨红的脸,以及内心久违的宁静,才是休息的真正意义。</p><p class="ql-block"> 带回许久不曾体验的‘生命力’,才算是没有辜负这八天假期。”</p><p class="ql-block"> 中秋节就在眼前了。</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