蛇戳游智利

山内人

<p class="ql-block">从潮州寄出的信,带着岭南的湿润气息,穿越太平洋,落在智利那座孤悬海外的鲁滨逊·克鲁索岛。海岛风光的邮票与“ISLA ROBINSON CRUSOE”的邮戳相遇,像是一场地理上的奇遇——一封来自中国潮州的信,竟在南太平洋的荒岛驿站盖上了归程的印记。5元的邮资,不只是费用,更像是一段旅程的起点,蜿蜒过海洋与时差,最终停在“逾期退回”的红色印文旁。</p> <p class="ql-block">智利寄来的信封上,两张邮票静静并列:一片深蓝的海,一颗静谧旋转的地球。它们像是这片南美大陆对远方的凝望。邮戳清晰地写着“广东潮州枫春”,日期是2025年3月2日,仿佛一封迟到的问候,在地球的另一端被轻轻盖上确认。我想象着它如何从安第斯山脉的风中启程,穿过赤道洋流,最终因某种时限的错过,又被送回起点——不是失败,而是多了一圈世界的轨迹。</p> <p class="ql-block">国际邮件的封面上,鸟、地球与蛇三枚邮票并列而贴,像一次隐喻的集合:飞翔、寰宇,还有那蜿蜒前行的象征。蓝色的“2 JUN 2025”邮戳压在中央,地点仍是那个遥远的小岛——鲁滨逊·克鲁索。而右下角的“2025.03.19”红戳,像是它最初的出发心跳。CORREOSCHILE的黑色标志下,“PLAZO CUMPLIDO”的字样反复出现,意为“期限已过”。但这不是终结,而是一种特殊的完成:它走完了所有该走的路,哪怕最终未能抵达。</p> <p class="ql-block">又一封贴着中国邮票的信,鸟与蛇的图案依旧清晰。同样的邮路,同样的命运。它也曾试图跨越半个地球,却被时间拦下。可正是这些被退回的信件,让我看见了邮路的真实模样——不是每一封信都能抵达收件人手中,但每一封都曾真实地存在过,飞行过,被盖章、被记录、被流转。蛇的形象反复出现,像是某种神秘的线索,缠绕在这段跨国邮程之中,无声诉说着循环与回归。</p> <p class="ql-block">另一封来自潮州的信,同样盖着“广东潮州邮政”与“ISLA ROBINSON CRUSOE”的双重印记。3月26日出发,3月30日抵达那个遥远的岛屿。中国邮政的标志在阳光下泛着微光,仿佛提醒我:这不仅仅是一次投递,更像是一次文化的漂流。海岛风光的邮票与海岛本身的邮戳重合,形成一种奇妙的自指——画中的岛,真的收到了来自画外世界的信。</p> <p class="ql-block">这封信上多了点人情味:除了鸟与天安门的邮票,还有一行红字写着“欢迎订阅《公安集邮》会刊”。它不再只是冷冰冰的邮路凭证,而像是某位集邮爱好者小心翼翼寄出的心意。3月30日从潮州出发,次日便抵达南太平洋的小岛驿站。也许寄信人从未想过,这封带着宣传意味的信,会在世界另一端留下足迹,又被“逾期”二字温柔地送回。</p> <p class="ql-block">农田与蛇的邮票组合有些特别。一方是土地的丰饶,一方是神秘的象征。它从“广东潮州枫春”寄发,3月31日盖上第一道邮戳,6月25日又在智利的邮局留下痕迹。时间跨度之大,让人不禁猜想:它是否曾在某个中转站滞留?是否被某位邮差误放?但蛇的形象始终盘踞其上,仿佛在说:慢一点也没关系,路要一圈圈走完。</p> <p class="ql-block">与前一封几乎一模一样的信封,同样的图案,同样的邮戳路径。可正是这种重复,让我意识到:这不是偶然,而是一种持续的联系。蛇,不再只是生肖或图案,它成了这条跨国邮路的图腾——曲折、坚韧、周而复始。每一次“退回”,都不是终点,而是轨迹的延伸。这些信件像候鸟,飞出去,又飞回来,带着远方的气息,讲述着未完成却依然动人的旅程。</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