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平遥古城位于中国山西省晋中市平遥县,是中国汉民族地区现存最完整的明清古城。 </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以下是其详细介绍:</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 历史沿革:始建于西周宣王时期,距今已有2800多年历史。北魏时成为县治,始称“平陶”,后避讳改名“平遥”。明初城墙扩建为砖石结构,清代晋商崛起,平遥成为全国金融中心,1823年中国第一家票号“日昇昌”在此诞生。1997年被列入世界文化遗产名录,2015年成为国家5A级旅游景区。</p><p class="ql-block">- 建筑特色:古城面积约2.25平方公里,以“四大街、八小巷、七十二条蚰蜒巷”的龟背状棋盘格局闻名。城墙周长约6.4公里,高12米,设72座敌楼、3000垛口,是国内保存最完整的县级城墙。城内保留了近4000处明清院落,以砖墙瓦顶、木雕彩绘、窑洞式建筑为特色,代表有雷履泰故居等。</p><p class="ql-block">- 文化价值:平遥古城是“明清金融第一城”,日昇昌票号被誉为“中国银行业的乡下老祖父”,协同庆钱庄地下金库现存清代白银模型。此外,平遥县衙是中国现存规模最大的明清县衙,文庙保留全国唯一的元代状元卷,大成殿为金代遗构,清虚观是元代道教建筑,内有罕见的“悬梁吊柱”结构。</p><p class="ql-block">- 旅游体验:古城内有2万多居民仍生活于此,延续着传统生活方式,店铺多为老字号手工艺,如推光漆器、平遥牛肉等。每年还举办“平遥国际摄影展”“平遥中国年”等活动,游客还可夜游古城墙、观看《又见平遥》情景剧,感受古城的独特魅力。</p> <p class="ql-block">平遥古城的牌匾丰富多样,具有深厚的文化内涵,以下是一些比较有代表性的牌匾:</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 民居门匾:多体现主人的人生观、价值观及对美好事物的追求等。如“树德”“厚德”“履德”等“德”字类门匾,是中华民族重德尚礼的表现;“静怡”“善居室”等则反映了主人的修身养性;“鱼鸟留连”体现了主人对大自然的喜爱和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理念。</p><p class="ql-block">- 城门匾额:北门匾额原为洪武三年的“洗戍”,康熙四十二年重修北门大城楼时换成“拱极”,出自杜甫诗句“北极朝廷终不改,西山寇盗莫相侵”,有皇权象征之意。</p><p class="ql-block">- 城隍庙匾额:戏台又称“昭格楼”,北面匾额为“昭格楼”,南面匾额为“敢入”,背面门匾是清代书法家傅山手书的“感入三十二”,“入”字形似刀,暗含“入此门者需问心无愧”的深意。</p><p class="ql-block">- 县衙匾额:二堂后墙东侧有清光绪八年邑人王希闵送给时任知县锡良的“除暴安良”匾额,以感谢其擒获抢劫恶徒;还有民国初年百姓赠给县知事吴洁己的“张仲遗风”匾,赞扬其克己奉公的操守品行。</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