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雨同舟,相伴一世

邓序森

<p class="ql-block">我和老伴杨凤英是经人介绍于1970年春结婚,已风雨同舟55年,如今她79岁,我85岁,她小学未毕业,我大学毕业。育有一男两女,虽未大福大贵,但也温饱无忧,我们健康相陪,相伴一生,感觉越老越甜密。我要感谢老伴对家庭的付出,也感谢她对我的照顧。</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山雾轻绕,竹影婆娑,我们站在木台上,手扶栏杆,彼此靠近。她穿红格子外套,我穿白衬衫配黑马甲,笑容像秋阳般温和。这山间清风,吹过半个世纪的柴米油盐,也吹开了晚年静好的一页。我们不说话,只是并肩望着远山,仿佛又回到那个春意初动的1970年。她不识太多字,却用一生写出了最动人的篇章——关于等待、承担与守候。我常想,若人生是一本书,她便是那最朴素却最坚韧的纸页,承得起岁月压痕,也留得住温情墨迹。</p> <p class="ql-block">2024年在黄岩大峡谷</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那年春天,花园里的菊花开得正盛,金黄与雪白层层叠叠,像是为岁月铺就的地毯。我们站在花丛前,笑意藏不住。她穿格子衫,我仍是那身白衬衫,背心依旧挺括。阳光穿过树叶洒在肩头,周围人来人往,有人拍照,有人低语,而我眼里只有她。五十五年了,我们走过太多地方,可无论走到哪儿,只要她在我身边,就是归处。黄岩的峡谷深幽,可比不上她几十年如一日为这个家撑起的那片天。她总说:“你去忙你的,家里有我。”于是我在外奔走,她在内操劳,像两棵根系交错的树,风雨中从不曾分开。</p> <p class="ql-block">2025年孙子在怀化三中高考结束,等学生出来时准备给孙子献花时。</p> <p class="ql-block">那天她站在校门口的街道上,手里紧紧攥着一束鲜花,黑色T恤衬得她身形清瘦。阳光正好,树影斑驳,她目光一直盯着校门,像当年等我出差归来那样专注。孙子走出考场那一刻,她快步迎上去,把花递过去,眼里闪着光。那一刻,我忽然看见她年轻时的模样——那个在服装厂加班到深夜、只为多挣几块钱贴补家用的女人;那个在农场产子大出血、差点永远闭眼的母亲。如今她老了,可那份牵挂与温柔,从未褪色。她把一生的爱,一层层叠在了这个家的每一代人身上。</p> <p class="ql-block">老伴杨凤英,有五兄弟姐妹,她是老二,父母牺牲她的前途,小学未毕业就不让读书,在家带弟弟妹妹,弟弟妹妹长大后跟母亲在砖瓦厂做瓦,兼任厂里出纳。1970年春和我结婚后,她调到怀化县红旗服装厂当缝纫工。在厂里经常加夜班,我那时在怀化县革委会生产指挥组农业组畜牧兽医站工作,常年出差或下乡,没有星期天。1972年秋到花桥公社排叶大队搞斗批改工作队一年。1973年主建怀化县大斗种牛场,养了50多头西门塔尔、阿拉托烏、山河牛,印度水牛,筛选本地水牛20余头。马头山羊70余只。</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1974年调怀化县良种场管畜牧队。我把老大和老二带在身边。1976年十二月老三邓小燕还在农场生的,产后大出血,幸好食堂有一大锅开水,灌到东方红拖拉机水箱得以发动机子,及时送到县医院刮宫输血抢救。1977年到泸阳五七大学教书,带三个孩子在身边。就是在站里上班时也经常在家里没日没夜的赶文章,1978年调到湖南农学院黔阳分院教书,1982年调黔阳地区畜牧水产局畜牧科,分管草山开发和饲料工业,包揽了五年畜牧规划;全区县市畜牧企业申报可行性研究材料,写汇报材料争取地委对畜牧业的重视,为怀化发展畜牧业鼓与呼,争取省、农业部发展畜牧业项目。我能评上高级畜师,湖南农大聘我校外硕导,当老新怀化市政协委员二十年,市讲师団讲师都有她的大半功劳,我没空时将家里事务全交给她,她太累了,1989年终于累倒,我陪伴在怀化、长沙湘雅治疗,终于战胜疾病,为防止高强度加班将身体再次累垮,提前办理病退在家。但没有选择休息,而是选择在做衣服,挑起家庭经济责任重担,还要負责家庭事务。我五十多岁身体出现高血压、冠心病病,一年住院两三次,你总是在医院陪伴我。</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退休了,我逐渐重视养生,加强锻炼,身体慢慢恢复健康。我现在是当甩手掌柜,家务事我都不管,买菜做饭都是她。很多同事、朋友很羡慕我。我这一辈子欠你的太多了。</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她坐在窗边,戴着眼镜,米色背心衬着银发,神情安详。那扇窗,映过她年轻时踩缝纫机的身影,也照过她深夜为我熬药的侧脸。她本可以读书,却把书包让给了弟妹;她本该被照顾,却成了全家最坚实的依靠。我写材料、搞规划、跑项目,她在灯下缝补、做饭、带孩子。她病倒那年,我在医院守了她整整一个多月。后来她不再上班,办了病退手续,她不休息,却拿起剪刀针线,在家里接活做衣,一针一线撑起了家里的开销。我住院时,她端饭送药,从不喊累。如今我成了“甩手掌柜”,她仍早起买菜,一日三餐不重样。朋友们说我有福气,可我知道,这份福气,是她用半生辛劳换来的。</p> <p class="ql-block">黄岩遊览</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我站在刻着“黄岩”二字的石碑旁,手扶石头,红外套在风中微微鼓动。这名字,像是岁月盖下的印章。黄岩的路是石头铺的,我们的路,是用日子一步步走出来的。她没说什么,就站在我身后不远处,静静地看着。我不回头也知道她在笑——那种“你又摆姿势了”的笑。我们不靠言语表达爱,而是用五十五年的同桌吃饭、同床睡觉、同走一条路来证明。</p> <p class="ql-block">全家福</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迎丰园里,巨大的黄色圆鼓在阳光下熠熠生辉,我们一家老小站在一起,笑声融进风里。绿树环绕,天空虽阴,人心却亮。从儿子一家到两个孙辈,再到我们这对白发夫妻,这一张张笑脸,都是她用青春与汗水浇灌出的花。她站在我身边,穿粉T恤,印着“ABC”,像个老小孩。可我知道,她是这个家真正的主心骨。没有她,就没有今天的团圆。</p> <p class="ql-block">和儿子女儿合影</p> <p class="ql-block">孙子邓炫杰考上湖南省师范大学与爷爷奶奶合影</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当孙子拿着录取通知书站在我们面前,我们又一次站在那“迎丰”标志下。他穿黑运动衫,神采飞扬,我们笑得合不拢嘴。她轻轻拍着孙子的肩,眼里有泪光。那一刻,她看到的不只是一个孙子考上大学,而是她一生操劳的回响。她没读过大学,却让三个孩子都上了学;她没穿过体面裙子,却让子孙穿得体面有尊严。她的名字不在任何奖状上,可这个家的每一步前行,都印着她的脚印。</p> <p class="ql-block">儿子一家</p> <p class="ql-block">三姐妹</p> <p class="ql-block">爷孙俩</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街边绿树成荫,我和孙子并肩走着。他拿着手机,我背着包,像一对普通爷孙。可我知道,他身上流着她的血,也承着她的期望。她教会我们什么是默默付出,什么是无怨无悔。如今我走慢了,她做饭也慢了,可我们依然每天一起吃饭,一起散步,一起看着这个家一代代长大。</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我这一辈子欠你的太多了。可若时光重来,我仍愿与你同行——从1970年的春天,走到2025年的阳光里,风雨同舟,相伴一世。</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