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驿站故事】 陈明仁与最高统帅

萍晓

<p class="ql-block">知道陈明仁,最早的印象是少年时听长辈讲解放战争中的东北战场血战四平。陈明仁是国民党守军将领,以二万余人顶住林彪近十万人的进攻,这个反动派;后来学习中共历史,知道他是湖南和平解放的功臣;今年初在湛江过冬,专程探访了他任55军长驻军湛江的旧居;<span style="font-size:18px;">1948年,他是白崇禧的武汉警备司令。</span>将军的老家湖南醴陵与我的老家江西萍乡相距不足百里。于是,无事时找来他的传记阅读。</p> <p class="ql-block">在中国近现代史上,陈明仁是一个极具传奇色彩的人物。他曾是蒋介石麾下的抗战英雄,黄埔名将;又是毛泽东亲自接见的起义将领,最终成为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开国上将。他的一生,跨越两个阵营,经历两位“最高统帅”的信任与考验,最终选择了站在人民一边。</p> <p class="ql-block">1949年9月的天坛祈年殿前,毛泽东笑着朝陈明仁招手:“子良将军,来,我们俩单独照个相。”这位刚率部在长沙起义的国民党原兵团司令,一时手足无措,直到陈毅将他推到毛泽东身边,才拘谨地站定。这张合影后来传遍四方,既是最高统帅与一位虎将交往的见证,也映照出陈明仁与蒋介石、毛泽东两位统帅截然不同的人生交集。</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22, 126, 251);">蒋介石与陈明仁:从知遇到疏离</span></p><p class="ql-block">黄埔一期的陈明仁,早年便以勇猛著称。1925 年惠州城下,他身先士卒率敢死队攀梯登城,蒋介石在望远镜里看得真切,当即下令全军向他致敬。从见习排长到营长,他用战功走出一条 “黄埔虎将”之路。当时黄埔军校大门的对联 “升官发财请往他处,贪生畏死勿入斯门”,已刻进他的骨血。此时的蒋介石,对这位敢打敢冲的门生充满期许。</p> <p class="ql-block">两年后的南昌城外,陈明仁再救蒋介石于危难。1926年北伐军在牛行车站陷入孙传芳部重围,总司令部被团团围住,陈明仁率三营官兵拼死突围,不仅救出蒋介石与白崇禧,还俘虏了敌军一名团长。这份救命之恩让蒋介石愈发看重,甚至与宋美龄亲自充当“红娘”,想把国民党要员之女许配给他,被陈明仁以“家中已有妻室”谢绝。后因战功从黄埔军校上校队长到第八十师中将师长,十年间便跻身中将行列。</p> <p class="ql-block">蒋介石的笼络让陈明仁一度对其唯命是从,但这位将军的耿直性格终究与官场圆滑格格不入。1941年在昆明,陈明仁因部队着装问题当面顶撞蒋介石,被明升暗降为七十一军副军长。</p> <p class="ql-block">1941年冬天,蒋总裁和夫人去昆明,到西山看工程的时候,发现士兵们衣服破破烂烂的,就问陈明仁怎么回事?陈明仁直接说,士兵们的衣服是蒋先生发的,布料不好,所以才让衣服这么快就破了。这番话让蒋介石面子挂不住,说要把陈明仁抓到重庆去严惩。陈明仁当即把中将军衔领章摘掉,意思是宁愿丢掉官职,也不愿屈就。蒋介石虽然看重陈明仁的军事能力,但对他这股桀骜不驯的脾气挺犯难。</p> <p class="ql-block">真正的裂痕在1947年四平之战后。陈明仁率残部死守四平四十余天,顶住了东北民主联军的猛攻,蒋介石亲授其青天白日勋章,升任第七兵团司令。可没过多久,主政东北的陈诚告发他“纵兵抢粮”,蒋介石不问缘由便将其撤职,调任南京总统府参军的闲职。昔日的“得意门生”成弃子,陈明仁心中的失望与日俱增。1949年长沙起义前夕,蒋介石派黄杰、邓文仪赴长沙拉拢陈明仁,他表面应付,内心早已决断。</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22, 126, 251);">毛泽东与陈明仁:从对手到知己</span></p><p class="ql-block">毛泽东与陈明仁的交集,始于战场对手。1947年的四平攻坚战,陈明仁凭借残破的城防和二万余兵力,硬生生挡住了林彪部队的猛烈进攻,这场战役让毛泽东对这位国民党将领的军事才能留下了深刻印象。两年后长沙起义,毛泽东第一时间致电程潜与陈明仁:“义声昭著,全国欢迎,南望湘云,谨致祝贺”。</p> <p class="ql-block">1949年9月北平之行,成为两人交往的起点。毛泽东亲自到火车站迎接。在天坛公园特意邀陈明仁单独合影,笑着解释:“现在外面谣传你被我们扣起来了,这张照片就是最好的辟谣。”他还特意叮嘱陈明仁:“可以把照片分给你的黄埔同学,送得到的都送一张”。这份坦荡让陈明仁紧绷的心弦渐渐松弛。</p> <p class="ql-block">让陈明仁动容的是毛泽东的宽容。当他主动检讨“起义前未扣留蒋介石派来的特使,还放走了特务头子”时,毛泽东挥手打断:“没错没错,革命不分先后,不要勉强人家。今后愿意来的我们接,愿意走的我们送”。在中南海家中宴请陈明仁,席间朱德亲自下厨炒湘菜。毛泽东道:“四平之战,两军相战,各为其主,你打得很好。我看林彪打仗就不如你哟!”陈明仁连称不敢,毛泽东却坚持道:“你是有功之臣,要继续带兵,部队还由你指挥”。</p> <p class="ql-block">这份信任化作了陈明仁的报国动力。1950年,他主动请缨率部赴广西剿匪,歼灭匪特三万余人。周恩来握着他的手赞叹:“陈明仁,真虎将也!”</p> <p class="ql-block">起义后,陈明仁的部队被改编为中国人民解放军第21兵团,他任司令员,后任第55军军长,驻防湛江16年,守卫南大门。在湛江驻防时,他带领官兵修建黎湛铁路、疏浚湛江港。雷州半岛十年九旱,他亲自指挥打井抗旱,如今湛江街头还有老人记得,这位将军穿着草鞋和士兵们同吃同住的场景。</p> <p class="ql-block">1952 年全军整编,组织拟任他为大军区副职。这位正兵团级将领却坚持降职当军长:“带兵卫国才是本分。”<span style="font-size:18px;">1955年</span>授衔前夕,初拟少将的名单送到毛泽东案头。主席大笔一挥:“抗日有功、起义有功、剿匪有功 —— 此人不可不授上将”。毛泽东说:“他是蒋介石的嫡系将领,现在加入我们的队伍,代表性就全面了”。</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22, 126, 251);">命运的抉择与人心的向背</span></p><p class="ql-block">从惠州城头蒋介石的赞许,到天坛公园毛泽东的微笑,陈明仁的人生轨迹始终与两位最高统帅紧密相连。陈明仁与蒋介石的关系,是“用而不信”;<span style="font-size:18px;">蒋介石看重他的军事才能,却无法容忍他的个性,蒋对他有知遇之恩,却终因猜忌与权术将其推远。</span>与毛泽东的关系,则是“疑而用之,终信之”。毛泽东与他曾是战场对手,却<span style="font-size:18px;">以其宽广胸怀,赢得了这位“傲上将军”的真心归附。</span></p> <p class="ql-block">陈明仁的一生,是一位军人对信仰的追寻,是对国家命运的深刻思考。他曾为国民党出生入死,也曾为新中国镇守南疆。他与两位“最高统帅”的交往,不只是个人命运的转折,更是那个时代风云变幻的缩影。<span style="font-size:18px;">晚年陈明仁对家人说:“共产党教育了我,宽恕了我过去的反动历史,更由于毛主席的正确领导,使我走向了新生。”</span></p> <p class="ql-block">那珍藏的与毛泽东的合影照片里,两位经历过生死较量的人并肩而立,笑容坦荡。照片背后,是一位将军的人生抉择。人心向背,从来不是靠权术笼络,而是靠真诚与大义。正如陈明仁在一次全国政协会议上所说:“我选择起义,是选对了道路,选对了领袖”。<span style="font-size:18px;">1974 年5月,弥留之际,他仍喃喃自语:台湾……该回家了……</span></p> <p class="ql-block">陈明仁,字子良,1903年4月7日出生于湖南省醴陵市南桥镇洪源村陈家岭。1924年入陆军讲武堂,后转入黄埔军校第一期。军事才能出众,性格刚烈,是蒋介石早期倚重的将领之一。1944年9月率部参加滇西中缅边境的松山、龙陵诸战役,以“声东击西”战术全歼日军,赢得“战术杰作”的美誉。新中国成立后,历任中国人民解放军兵团司令员、军长、军区副司令员,全国政协常委等职。1955年被授予上将军衔,荣获一级解放勋章。1974年5月21日病逝于北京,终年71岁。</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