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 孔夫子曰:“三十而立,四十不感,五十知天命,六十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大家对此都应该是早已耳熟能详,也都在以此标准来套用和审视自己。</p><p class="ql-block"> 但是你有没有发现一个非常可笑的问题,那就是自己知道这是孔子所说的话,可又没能够真正的意识到,这是孔圣人所讲的话呢?</p><p class="ql-block"> 也就是说,你是在用孔圣人的标准来对照自己,你和圣人的境界能是在一个认知维度上吗?虽然这几句话大家都可以听懂,也都差不多可以理解,但是你和孔子的思想意识却有着万刃之差,你又知不知道呢?</p><p class="ql-block"> 我们其实在读解任何一部经典时,其实都会陷入这样的一种无意识的困局之中,就是把那个些名人的言语都往自己的身上来套,和这些人想要在一个思想水平上,这本身就是没有摆正自己的站位,用这样的心态来理解经典的话,你是不是就在猪鼻子里插大葱,是在装大象呢?</p><p class="ql-block"> 这样的情况在我们生活中十分的普遍,有太多的学者与专家们,自认为是对那些精典是了熟于胸了,那不就是在告诉人们,自己也和圣人的水平都是一样了吗?这样的滑稽小丑,每天都在堂而皇之的无知表演着。</p><p class="ql-block">每天感悟一点点。</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