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老师说,你要写十月,就不能只写十月。要把那些在时光中久久回荡的声音记录下来,让文字成为留声机,让记忆在回响中永恒。于是,我这个听话的学生,就想把曾经的我们,如何在凤阳大庙的田野里,唱响我们与大自然的“好声音”的故事都写下来。可惜才疏学浅,只能尽力而为了。</p> <p class="ql-block">时光虽已过去了五十多年,但那些年我们在上外五七干校的每一个场景,点点滴滴都深深印在我们的心中,铭刻在了我们的脑海里。回想那些在大田里大家你追我赶,热火朝天的场景、那些在打谷场上忙碌的身影、那些在夏收时节共同度过的日日夜夜,所有那些已经定格在我们青春里的画面,是我们凤阳同窗刻进骨子里的集体记忆。</p><p class="ql-block">七十年代的五七干校,每年麦收时节最为忙碌的地方就是那个打谷场。五七干校的打谷场是一个“多功能”的场地,平时是篮球场、排球场、足球场和操场;到了夏收或秋收季节,就变身为打谷场,晒谷场和临时粮仓。</p> <p class="ql-block">记得当年有一个词叫“抢收”,或叫“双抢”,就是当夏日的阳光开始变得炽热,麦田和稻田翻滚着成熟的波浪时,我们就要放下一切,趁着天气放晴,从早到晚,就要投入到抢收麦子和稻子的劳作中。</p><p class="ql-block">除了干校机耕班的两部手扶拖拉机和时不时“掉链子”的康拜因收割机帮助翻土,收割麦子外;让凤阳贫瘠又缺水的地里长出沉甸甸的稻穗实在是我们辛勤劳动的成果和功劳,在当地也算是一个“奇迹”吧。当年,我们就是靠人工把稻子一把一把的割下来,放到稻草绳上捆好,再小心翼翼的搬到拖拉机上拉到干校的打谷场上进行后续的工序。</p> <p class="ql-block">白天大部分时间,我们是被分配到大田里收割麦子。干校的麦田一眼望不到边,好像一直连绵到凤阳山脚下。在我认知里,割麦这个活最累、最脏。割麦的时候必须弯着腰,挥着锋利的镰刀,在“唰唰”声响中,割下一排排的麦子。</p><p class="ql-block">烈日当空,草帽是我们大部分人可想不可及的奢侈品,汗流浃背,用“滴答滴答”声音形容往下掉落的汗水是有过之而无不及。女生和男生较劲,谁都不甘落后。每个人要把割倒的麦子扎成腰粗的麦捆。然后再统一放到拖拉机上运到打谷场。除了偶尔直起腰歇口气,就要在一片 “唰唰”的声响中一直干到收工。</p><p class="ql-block">有时候还得和不知从哪个生产队来的农民兄弟“拼手速”,他们不是来帮助我们收获的,而是来与我们“抢口粮”的。不过想到当时的农民缺吃少穿的境遇,即使双方“抢割”到最后相遇在麦田的尽头,面对一脸憨厚的农民大叔和他们脱口而出的那声“你饭吃过了吗?”的问候,你只能偃旗息鼓,一笑泯恩仇。说来也好笑,这一问候语在当地村民嘴里是一年四季、无论何时何地都是一成不变的。我不曾记得他们有过其他问候语的记忆。</p> <p class="ql-block">傍晚,回到宿舍时每个人都是腰酸背痛,加上太阳暴晒、干燥的小麦芒扎在衣裤和裸露的胳膊和腿脚上,全身上下没有一处得劲的。但是大家的心里都是开心的,因为是在收割我们“自己动手丰衣足食”的劳动果实。</p><p class="ql-block">要说一天中最有劲的声音还属夜幕降临,在电工临时用竹竿和电线挑起的照明灯下,脱粒打谷的“隆隆”机器声,还有那至今令我鸡皮疙瘩竖起的场景:那些大大小小的蚊虫不要命地扑向“光明”以及耳旁时不时响起“飞蛾扑火”的噼啪声,这“挑灯夜战”的情形,我们也算是体会了几回回。</p><p class="ql-block">干校有一台老旧的电动脱粒机和一台手动脱粒机。班长把我们20多个人分成两组,一组先就寝休息,一组上夜班,每隔两小时换班。俗话说,男女搭配,干活不累,我深有体会。班长开启了电动的那台。刹那时,只听到机器的轰鸣,再也听不到讲话的声音, 即使有也被震耳欲聋的机声淹没。</p> <p class="ql-block">在机器轰鸣声中,同学纷纷聚集在脱粒机的周围各行其事:有的小心翼翼地投放、添加麦秆,看着这些麦秆在机器里分离,吐出暗黄色的麦粒和残破的秸秆;有的将麦秆一捆一捆捧过来,堆放在脱粒第一线的同学身后,便于他们取用;有的用木锹疏散着地面堆积的麦粒,查看麦秆上是否还残留着未脱干净的麦穗,再去那台手动老机器上补上几下,直到麦秆上不留一颗麦粒;还有几个同学负责将散落一地的麦子堆起来,装袋入库,来不及当夜装好的,就码成一个小山头,然后在上面铺块帆布以防被露水打湿。</p><p class="ql-block">还有干校机修班的同学和师傅,他们最辛苦,机器声一响,他们都要在一旁观察机器的运转情况,生怕这已经超负荷,超龄的破机器出现什么差错而“吱嘎”一声,就“罢工”不干了。</p> <p class="ql-block">同学们逐渐习惯了双抢时节拖拉机发出的 “突突突”的响声、收割稻子麦子的“唰唰”声和出大力流大汗时的“滴答”声。但最最难忘的是,我们能够伴着打谷场上机器的轰鸣声和加夜班同学的笑语欢声进入梦乡。甚至在蚊叮虫咬的“嗡嗡”声和偶尔“吱嘎”一声机器故障的声音里,还能够沉沉入睡,在当时来讲,何尝不是一种苦中作乐的幸福呢?</p> <p class="ql-block">备注:文中第三、四张图片来源网络。</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