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 乌兰布统属于典型的欧式草原,地形地貌的丰富多彩,就赋予了不同的人文活动。山坳草原,峻岭河谷,不同的地貌环境,就有了不同的马术表演。无论山坳上万马奔腾,还是河谷滩涂中的马踏水花,这里的马术表演使用着蒙古马,蒙古马是蒙古精神的重要象征,烈性,彪悍,忠诚、灵性,具有顽强的生命力,以及很强的族群意识,蒙古民族性格也恰好是具有这样的特质。蒙古民族是一个具有史诗精神的民族,史诗精神需要一定程度超脱于世俗,史诗精神敬畏英雄,那是源于神性与人性的结合,蒙古马在蒙古史诗文化中是神性的象征,<span style="font-size:18px;">蒙古族的英雄史诗《江格尔》就是以蒙古马为主题与意象,歌颂史诗中的英雄。</span>茫茫荒野中生长的蒙古马,具有吃苦耐劳、一往无前、不达目的绝不罢休的精神品格,所以,蒙古马作为神性象征,自然而然成为蒙古民族史诗精神的象征与符号。万马奔腾与马踏水花是游览乌兰布统的人们观赏的重要内容, 虽然都是极具视觉冲击力的马类表演,但马匹所处的地理环境有别,张扬的精神元素与体现的内容则不同。</p><p class="ql-block"> 万马奔腾力图表现那游牧民族那种不惧险峻的排山倒海气势,特别是乌兰布统的万马奔腾表演场地,恰选在历史闻名的乌兰布通(统)古战场,更容易唤起人们对那场喋血之战的战争记忆。在现在乌兰布统景区的南端,与木兰围场核心塞罕坝只有滦河之隔的地方,1690年,康熙率领满清帝国军队与葛尔丹率领的蒙古人的准葛尔帝国的惨烈决战就发生在这里。这是关系满清帝国生死存亡的决战,也是关系到之后的中华版图与中亚、俄罗斯的关系问题。月下三百里,厮杀三昼夜,尽管满清军队调动了经过多年木兰围场艰苦训练的八旗精锐部队,但与骁勇善战的蒙军队比较,满清王朝付出了更大的代价。满清凭借综合优势基础,抵挡了准葛尔帝国的攻势,粉碎了葛尔丹统一蒙古光复蒙古帝国的迷梦,维护并扩展了满清的领土,为今日的中华领土奠定了基础。<span style="font-size:18px;">乌兰布通战役也是中国历史几千年游牧民族与农耕民族之间的最后战争,在火炮技术应用下,游牧民族的骑兵优势自此走下历史舞台。但游牧民族虽败犹荣,</span>看现在的万马奔腾表演,似乎某种程度上再现着当年游牧民族的雄浑气势与不屈意志。</p><p class="ql-block"> 今年我们观览的马踏水花选在了天太永,天太永虽然是村名,但名字好大,来源说法不一,也许与蒙古人的终极信仰有关。其实天太永不属于乌兰布统(苏布),而属于红山子乡的一个农牧融合的村。马踏水花表演场地在西双木伦河源头的萨岭河的滩涂上,该景点<span style="font-size:18px;">作为乌兰布统核心景区的伸延</span>。马踏水花不同于万马奔腾,若说万马奔腾更重于表现草原游牧的阳刚,马踏水花则更重于表现表现草原游牧的柔美,浅水于静谧中产生张力的过程,向我们恰到好处地诠释了静中生动的机制,夕阳斜照,水光山色,波光粼粼,踏水<span style="font-size:18px;">飞溅,与万马奔腾的战争意象不用,马踏水花更倾向于自然和谐之美。 游牧民族是迁徙的民族,他们对大自然充满着敬畏与热爱,传承着与大自然为一的传统,更能体现人与大自然的和谐之美。</span></p> <p class="ql-block">乌兰布统古战场,今天的万马奔腾表演之地</p> <p class="ql-block">看此图,就知道满清与蒙古准葛尔在乌兰布统决战的重要性,蒙古帝国能否复兴就在此一战</p> <p class="ql-block">天太永,萨岭河那边就是农业为主的村落</p> <p class="ql-block">现在的蒙古马,与我小时候在科尔沁老家接触的纯正蒙古马有些不同,有些欧洲与阿拉伯等境外马的特质,应该是杂交改良的原因,问及当代人,的确这样的。。</p> <p class="ql-block">马上叼羊,是蒙古族与哈萨克族、维吾尔族、柯尔克孜族等少数民族传统竞技项目</p> <p class="ql-block">马踏水花表演选址在西双木伦河源头的萨岭河滩涂上,河这边是乌兰布统,河那边是塞罕坝森林草原区与天太永村。</p> <p class="ql-block">套马表演也在其中</p> <p class="ql-block">扬鞭立马,大漠雄风</p> <p class="ql-block">虽然很少的骆驼,也令人想起当年葛尔丹创立的骆驼阵在这里发挥重要作用</p> <p class="ql-block">蒙古血统的人与蒙古血统的马</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