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10月1日上午,阳光轻柔地洒在身上,我怀揣着期待,走进了位于北京市西城区的官园公园。这座公园,最早有着“瓜园”“官菜园”这样质朴的名字,叫得久了,便成了如今大家熟知的官园公园。</p> <p class="ql-block">踏入公园,一座大铜钟首先映入眼帘。它稳稳地立在那里,寓意警钟长鸣,时刻提醒着人们要尊法守法。这铜钟仿佛是一位沉默却坚定的守护者,用无声的语言传递着法治的力量。</p> <p class="ql-block">沿着小径前行,便来到了公园的中心——一个小型广场。广场上,一座象征着法律尊严的利剑雕塑高高矗立,剑身上“依法治国、公平正义、执法为民、执法必严”的字样熠熠生辉。这把利剑,如同正义的化身,直指人心,彰显着法律的威严与公正。半环形的石雕墙环绕在旁,上面刻着古代代表法律的瑞兽獬豸。传说中,独角兽獬豸勇猛、公正,是司法“正大光明”“清平公正”的象征。凝视着石雕墙上的獬豸,我仿佛看到了古代司法者追求公平正义的坚定身影,感受到了法治精神穿越时空的传承。</p> <p class="ql-block">广场的一侧,四位历史法学人物的雕像静静伫立,他们分别是管仲、韩非子、张之洞、严复,代表着不同时期的法治思想。管仲,春秋时期的政治家,他的法治思想注重经济与法律的结合,强调以法治国、富国强兵;韩非子,法家学派的集大成者,主张以法治为核心,建立严格的法律制度;张之洞,晚清名臣,在洋务运动中积极推行法治改革,为近代中国的法治建设奠定了基础;严复,近代启蒙思想家,他翻译了大量西方著作,将西方的法治理念引入中国,为中国的法治现代化进程做出了重要贡献。站在这些雕像前,我仿佛穿越了历史的长河,与这些伟大的思想家进行了一场跨越时空的对话,深刻感受到了中国法治思想的源远流长和博大精深。</p> <p class="ql-block">漫步在公园中,喷雾器不时喷出细密的水雾,让空气变得格外清新。郁郁葱葱的树木枝繁叶茂,仿佛一把把巨大的绿伞,为人们遮挡着阳光。竹林随风摇曳,发出沙沙的声响,仿佛在演奏着一首美妙的自然乐章。游人们一边悠闲地走着,一边愉快地聊天,脸上洋溢着幸福的笑容。</p> <p class="ql-block">今天是国庆节,公园里热闹非凡,锻炼身体的人随处可见。跑步的人们步伐矫健,充满活力;跳舞的人们身姿轻盈,翩翩起舞;打羽毛球的人们则全神贯注,你来我往。公园内设置了许多健身器械和休息椅,绿荫浓密,还有一个400米的环形健康步道,上面标记着里程数。许多居民在这里锻炼身体、休闲娱乐,这里已然成为了周边居民休闲放松、交友聚会的好去处。</p> <p class="ql-block">我坐在休息椅上,看着眼前这热闹而又和谐的场景,心中感慨万千。官园公园,这座不大的公园,不仅是一个休闲娱乐的场所,更是一个普法的课堂。它用独特的方式,将法治文化融入到了自然景观之中,让人们在欣赏美景的同时,也能感受到法治的力量,学习到法律的知识。</p> <p class="ql-block">不知不觉,已时至中午,我带着满满的收获和美好的回忆,离开了官园公园。但那座大铜钟、那把象征法律尊严的利剑、那些历史法学人物的雕像,以及公园里人们的欢声笑语,都深深地印在了我的脑海中。我相信,官园公园这座“普法家园”,将会在法治建设的道路上,继续发挥着它独特的作用,让更多的人了解法律、尊重法律、遵守法律。</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