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宗瑞老师《学生立志文》的扩展使用版:父母的相信,是孩子最珍贵的礼物

雲朵

<p class="ql-block">很多人可能觉得这个学生立志文不以为然,好像是一个学生守则一样的,读一读能有那么大效果吗?其实不然,我一看就觉得赵宗瑞老师有大智慧。首先,学生立志文每一句,都是以“我相信”开头。这个“我相信”对于每个人来说是非常非常巨大的力量。这就是一个愿力,当愿力足够大的时候,可以超过业力的力量。我们每个人都有业力,都有自己无明的烦恼和习气,会有不由自主把自己带到坑里的力量。怎么办呢?要提升自己,要净化自己,要有愿力。而这个愿力,当然得是要光明的,正向的,积极的,才能够净化身心,能够得到更多力量的加持,达到能够真正转化身心的效果。其次,立志文里的每一条,都是光明的,正向的,积极的愿望,而且首重心念,并不是在于达到什么结果。这里没有说我要考多少名吧,没有说要考多少分吧,说明这个并不重要。对于一个孩子来说,他光明的心念就是他最大的财富,也是一个人能够正向成长的最可靠保障。里面有对自己的心念,有对父母的心念,有对国家,对大众的心念,有对动物的心念,有对自然的心念,这些念头如果正了,这个孩子就自然会向好的方向出发。我们成年人也一样,我们会做错事,说错话,首先在于我们的念头错了。如果念头是正的,接下来说话,办事都是朝着正的方向去。自私自利的念头渐渐削弱,心念品质一定蒸蒸日上,而生活品质也一定同步蒸蒸日上。</p><p class="ql-block">所以,“我相信”开头的每一句立志文都在描绘一个光明心念的愿景,而这个心念经过多次重复,每天重复,在孩子的心中达到越来越深的印象,占据越来越大的念头份额,孩子就会越来越相信,他真的就是这样一个人,或者是马上要成为这样的人了,那么他的想法、言语、行为,自自然然要向这个标准去靠拢。在生活中遇到事情,要发脾气了,里面的话就会跳出来提醒自己,“我是一个心胸宽广,性情平和,不发脾气的人。”那个无明火自然就下去了,至少也能熄灭几分。要伤害动物时,知道那是不对的,有违我的愿力,犹豫了,停手了。要顶撞父母时,想起我是一个感恩父母的人,尖刻的话到嘴边就停了一会儿,换成温和软糯的话了。这样就会慢慢在生活中显化。因为简单,可以常常读,常常念,自然就能常常提醒自己。今天社会中各种信息庞杂不堪,不种粮食,就长杂草,不用正面的积极的信息去占据孩子的心田,消极的混乱的信息就乘虚而入。一个孩子所表现出来的,不就是他心里常常翻滚的念头吗?从念头上着手去净化和推动,是最究竟的。我们请老师,给资源,陪读,一切的一切,都要孩子自己明白学习的目的,才是究竟,自己愿意学,这就需要立志。这个立志不能定位在权钱名利上,这是邪念。现在很多家庭,很多父母可能就在这一点上走偏了。这个志向如果定位在权钱名利上,还是自私自利,自私自私一定会带来痛苦。不在今天,也在明天。因为心心念念只想着自己的利益,能量必定是紧缩的,而且总有不如意的时候,就会患得患失,心念七上八上,焦虑,妒嫉,不安全来了。即使得到了,也没有办法提升一个人的生命质量,反而会因为这些获得的资源来伤害自己和别人。为未来种下灾难之因。所以立志文的心念定向非常的开阔明朗,都是纯粹的正念,利他的正念,生命的正念,在利他中淡化了自我,反而提升了自我,因为是奔着生命的大格局去的,很多东西,不求自得。这就是立志文的重大魅力。那有人说,孩子不肯念,或者学习太忙,念不了多,怎么办?这就是我说的咱们可以扩展着用。怎么扩展呢?孩子没时间,我们有时间,我们来念。(当然,有机会还是要让孩子自己念。)也可以用第一人称,对我自己念,大部分都是适用的。这是针对自己的。如果要提升孩子的,可以把每句里第二个“我”改成孩子的名字,或者用“你”来代称,读的时候心里想着是谁。比如,我相信,某某是一个爱护动物,珍惜生命的人。我相信,你是一个感恩的人。可以当着孩子的面念,把我们的相信,信念明白清楚地传递给他。孩子一定会有很不一样的感受。</p><p class="ql-block">虽然我们内心可能都希望孩子好,但平时我们在跟孩子的沟通交流中,往往因为调伏不住自己的脾气,禀性,负面语言较多。比如,看看你,怎么说了总不改?你比得上谁谁谁吗?你怎么那么笨?教了多少遍?或者你就是个什么什么的料。这些话语传递的也是一种相信,就是相信孩子很笨,相信孩子扶不起来,相信孩子积习难改。这些十足负能量的相信常常泛滥在亲子生活交流中。也就是说,我们用这种刺激在打压孩子的生命力而不自知。虽然我们一定否认,我不可能是那样想的,我心里太想孩子好了。但是因为不满意,老是失望,心中翻滚的就是那些念头,脾气一上来,话一出口,听到的就是那个味道,传递的就是那个我们绝对不想要的“相信”。所以,我们父母可以借助这个立志文来净化自己的念头,进而净化自己的话语。把对孩子的这种担忧,指责,恨铁不成钢的念头转化成光明的愿望。并且坚定地相信他有一天会实现。就是通过我们这样去诵读立志文。有感情地去读,真诚地去读,读到差不多能背出来,看到孩子就能转化成自然的正面的语言,那就差不多成了。当然也不是说不能指出孩子的错误,一句话,一件事的表达,可以有很多版本,当我们把自己对孩子负面低能量的心念转化过来以后,自然就会演绎出孩子能够接受的版本。指出错误就不会演变成剑拔弩张的战争。给孩子最好的礼物,不是物质,不是满足,而是不断给他赋能,而是我们发自内心的“相信”,无论经历多少曲折和阻挠,仍然不放弃这种“相信”,就是给孩子最好的赋能。</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