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届青秀山丰收节

<p class="ql-block">金秋十月,阳光洒在青秀山的每一寸土地上,我走进丰收节的会场,迎面而来的是一股热烈而质朴的喜悦。巨大的装饰牌上写着“第八届青秀山丰收节”,2025的字样闪着光,仿佛在宣告这一年沉甸甸的收获。四周摆满了金黄的玉米、圆润的南瓜、沉甸甸的梨子,它们不是静物,而是农人汗水的化身,是大地最真挚的馈赠。我站在中央,仿佛听见了稻浪翻滚的声音,闻到了泥土与果实混合的香气。(文字来自A1智能生成)</p> <p class="ql-block">往里走,一座茅草屋顶的凉亭静静伫立,上面写着“第八届秀山丰收节”,几个辣椒串挂在檐角,红得耀眼。南瓜围成一圈,像守护丰收的卫士,背景里古朴的屋檐在树影间若隐若现。我忽然觉得,这不只是节日的装点,更像是一种仪式——向土地致敬,向四季轮回致谢。风一吹,树叶沙沙作响,仿佛也在低语:“今年,又是一个好年景。”</p> <p class="ql-block">转过一个弯,两个巨大的辣椒卡通立在路旁,戴着绿帽子,咧着嘴笑,像是在说:“欢迎来到火辣辣的丰收季!”中间的红台上堆满了金黄的玉米和稻谷,阳光一照,亮得晃眼。我忍不住伸手摸了摸那饱满的谷粒,指尖传来粗糙而真实的触感。这哪里是摆设?分明是农人一年辛劳的缩影。我站在台前,心里默默念着:这一粒粒,都是日子的重量。</p> <p class="ql-block">再往前,是一片五彩斑斓的景观。南瓜、橙子、紫果整齐排列,红粉花朵在阳光下绽放。几座稻草小屋错落有致,屋顶上挂着“粮”和“丰”的红匾,像极了小时候乡下外婆家的仓房。几位游客慢悠悠地走着,有人蹲下拍照,有人轻声赞叹。我站在小径上,看着这一切,忽然觉得丰收不只是田里的事,它也长在人们的眼里,开在笑声里。</p> <p class="ql-block">一座稻草小屋格外精致,黄花点缀在屋顶,门前摆着橙子和香蕉,红“丰”字牌匾在阳光下格外醒目。我走近细看,草屋的每一根稻草都扎得结实,像是有人一捆一捆亲手搭起。这不就是农人对待庄稼的态度吗?细致、耐心、满怀期待。我蹲下身,捡起一颗掉落的橙子,它还带着阳光的温度,仿佛在说:看,我们熟了。</p> <p class="ql-block">一座红色拱门横跨小路,上书“壮乡稻浪”,两侧稻穗图案随风轻摆,像在招手。周围摆着玉米、南瓜,绿树成荫,仿佛整座山都在庆祝。我穿过拱门,脚步不自觉地轻快起来。这门,不只是入口,更像是从日常走进丰收世界的通道。一步之隔,心却已飞向那片金黄的田野。</p> <p class="ql-block">终于走到稻田边,眼前是一片金黄的海洋。稻穗低垂,饱满得几乎要裂开,叶片青翠,随风起伏,像大地在呼吸。中央的标牌写着“丝香优908”,我念出声来,像是在记住一位功臣的名字。远处,农人模糊的身影在田埂上走过,他们不说话,但脚下的土地知道一切。我站了很久,直到风吹乱了头发,才想起该继续走。</p> <p class="ql-block">高粮在阳光下泛着金光,谷物从绿渐变到黄,像是被秋天一笔一笔染成的。茅草屋静静守在一旁,屋前摆着水果和花,色彩浓烈得像一幅画。远处有人在拍照,孩子在跑,笑声清脆。我靠在木栏上,忽然明白:丰收不只是粮食的堆积,它是笑声、是团聚、是生活重新变得丰盈的时刻。</p> <p class="ql-block">一片小米田在微风中轻轻摇曳,淡黄的谷穗像细小的铃铛,沙沙作响。小径蜿蜒向前,不知通向谁家的院落。我沿着田边走,脚踩在松软的土上,每一步都踏实。牌子上写着“黄小米”,这三个字朴素得让人心安。它不张扬,却滋养了无数个清晨的粥碗,是餐桌上最温柔的底色。</p> <p class="ql-block">一群小乌在吃黄小米</p> <p class="ql-block">最后停在一面巨大的蔬果墙前,“国泰民安”四个大字写在中央,南瓜、玉米、胡萝卜堆叠成山,一个大南瓜上画着笑脸,憨态可掬。一位女士站在前面,双臂张开,像是要把整个丰收抱进怀里。我站在她身后,没打扰,只是静静看着。那一刻,我忽然觉得,这四个字不只是祝福,更是所有农人用双手写下的答案——风调雨顺,五谷丰登,便是国泰民安。</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