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人间至味是团圆,日子要比月饼甜》 </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中秋的脚步近了,“人间至味是团圆,日子要比月饼甜”这句祝福,便又自然而然地在唇齿间流转。它说的是佳节的期许,道的却是刻在中国人血脉深处,最朴素也最执着的信仰。 </p><p class="ql-block"> “团圆”二字,笔画简单,分量却重若千钧。古人早已将这份心境写透:杜甫漂泊半生,一句“有弟皆分散,无家问死生”,道尽骨肉分离的锥心之痛;苏轼中秋夜欢饮达旦,挥毫“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写尽天涯共此时的深切惦念。原来团圆从不是简单的满桌佳肴、满堂笑语,更是一颗漂泊的心终于落定的“灵魂归位”——就像远航的船只历经风浪,终于驶入熟悉的港湾,一路的颠簸与疲惫,都在靠岸的那一刻,被稳稳接住,悄悄慰藉。 </p><p class="ql-block"> 而中秋的月饼,实在是个精妙的意象。莲蓉的绵甜、蛋黄的咸香、五仁的醇厚,甚至偶尔裹着的一丝陈皮微苦,恰似我们尝过的生活百态,有甜有咸,有浓有淡。可最妙的,莫过于它始终圆圆满满的模样——它像一个温柔的暗示:生活纵有百般滋味,终会在“团圆”这场仪式里,被揉成最圆满的模样。</p><p class="ql-block"> 在中华大地琳琅满目的传统节日中,中秋总带着一份独有的清辉与温情。它不似春节那般喧闹,也不似端午那般浓烈,却如同一轮澄澈皎洁的明月,静静悬于每个华夏儿女的心空。它温柔照亮过千年岁月里无数个家庭的团圆夜,将灯下的笑语、杯中的暖意、桌前的叮咛,都酿成了最动人的风景;也默默承载着世人对安宁生活的期许,对远方亲友的牵挂,对美好生活的无限向往。</p><p class="ql-block"> 如今我们活在一个人人步履匆匆的时代,团圆竟成了奢侈品。可也正因如此,每一次团圆才更显珍贵,熠熠生辉——它是对匆忙生活最温柔的抵抗,不要求我们成就辉煌,只轻轻提醒:无论走了多远,闯得多久,总有一盏灯,在远方为你亮着;总有一些人,在原地等你归来。</p><p class="ql-block"> 说到底,“日子要比月饼甜”,甜的从不是锦衣玉食的奢华,而是心有所依的安稳。这种甜,是深夜归家时窗口不灭的暖光,是电话那头从不缺席的牵挂,是知道这世间总有一个地方,能让你卸下所有铠甲,做回最本真的自己。</p><p class="ql-block"> 人间至味,的确在团圆。因为它让最平凡的朝暮,有了最绵长的情意;让最朴素的日子,有了最深刻的滋味。</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