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庄古镇梦里水乡

一片云(唐云英)16962534

<p class="ql-block">  四月二十一日清晨,我们随团踏上江南水乡周庄的旅途,这是此次江苏之行的最后一站。周庄,这座久负盛名的古镇,早在二十多年前我便曾造访,而那令人回味无穷的沈万三蹄香,至今仍萦绕心头。周庄因水而生,因河成街,古朴清幽,是典型的“小桥流水人家”,也是中国六大古镇之一,以保存完好的明清古建筑群和宁静如画的水乡风貌闻名于世。</p> <p class="ql-block">  周庄古镇拥有九百余年历史,被誉为“中国第一水乡”。许多游客在游览之后不禁感叹:“上有天堂,下有苏杭,中间还有一个周庄。”人们为周庄保存完好的明清建筑而赞叹,为“小桥、流水、人家”的精巧布局而倾心,为处处如画、时时有诗的风情而沉醉。周庄,是无法复制的水乡之美,是时光雕刻出的江南梦境。</p> <p class="ql-block">  刚踏入周庄,一座巍然矗立的石碑楼牌坊便映入眼帘。门楣上镌刻着“贞丰泽国”四个遒劲有力的大字,出自著名书法家沈鹏之手。坊柱上一副对联格外引人注目:上联为“贞坚不贰攀日康庄有道路”,下联为“丰衣足食向阳桃李自逢时”。这副对联寓意深远,道出了周庄人民在改革开放的大潮中,坚定前行、走向富裕的生动历程。</p> <p class="ql-block">  穿过牌坊,古镇风貌徐徐展开。街道渐窄,曲径通幽,两旁是飞檐翘角、黛瓦粉墙的徽派建筑,古塔高耸,错落有致。一座汉白玉照壁尤为醒目,许多游客在此驻足拍照。我与同窗好友也在此留下倩影,定格这难忘的一刻。</p> <p class="ql-block">  周庄是典型的江南水乡,有人称它为“东方威尼斯”。四条河道如“井”字般交错穿行,将古镇分割成八条街道,十五座小桥如彩虹般横跨其上,桥影水光,美不胜收。镇上民居多依水而建,过街骑楼、临河水阁、水墙门、长驳岸、河埠廊坊、穿竹石栏、深宅大院,无不展现出古朴幽雅的水乡风貌,是中国水乡古镇风貌的“活化石”。吴冠中教授曾盛赞:“黄山集中国山川之美,周庄集中国水乡之美。”</p> <p class="ql-block">  清晨的第一缕阳光洒落在太平桥上,整个周庄仿佛披上了一层金色的轻纱。我缓步踏上青石桥面,每一步都仿佛踏进了悠远的历史长河。太平桥全长十三点二米,宽二点五米,跨度四点八米。桥面中心雕刻着一朵莲花,桥身石拱被凌霄花与常春藤缠绕,与沈体兰旧宅构成“小桥流水人家”的绝美画卷。民间有云:“太平桥上走一走,平安又长久。”于是,这里也成为游客祈福的热门打卡地。</p> <p class="ql-block">  我们来到周庄双桥,桥面一横一竖,桥洞一方一圆,形似一把古老的钥匙,因此当地人亲切地称它为“钥匙桥”。这两座桥始建于明代万历年间,分别为世德桥与永安桥。它们不仅是古镇交通的枢纽,更是周庄历史的见证。</p> <p class="ql-block">  1984年春,旅美画家陈逸飞乘舟而来,双桥的倩影令他仿佛回到了童年的记忆。他以双桥为背景,创作了油画《故土的回忆》,在美国画廊展出后引起轰动。这幅画不仅让世界看见了周庄的美,也让双桥成为连接中外文化的桥梁。</p> <p class="ql-block">  1985年,这幅画被陈逸飞重新润色,成为联合国首日封的图案,深受集邮爱好者和各界人士喜爱。随着新闻媒体的广泛传播,周庄古镇声名鹊起。双桥,这把“钥匙”,不仅打开了通往世界的大门,也开启了周庄与国际交流的友谊之门</p> <p class="ql-block">  站在桥顶,脚下是潺潺流动的碧水,乌篷船载着吴侬软语缓缓穿桥而过,橹声荡起层层涟漪。两岸是粉墙黛瓦的明清老宅,雕花窗棂间飘出缕缕茶香,灯笼在廊檐下轻轻摇曳。清晨的薄雾中,双桥笼罩在一层柔光之中,桥影倒映河面,宛如撒落一捧碎金,美得令人心醉。</p> <p class="ql-block">  在这里,时光仿佛放慢了脚步。触摸桥栏上被岁月打磨得温润的纹路,看洗衣妇人在河边捣衣,听船娘轻唱古老的小调,才能真正读懂“小桥流水人家”的诗韵。双桥用斑驳的石拱,托举起古镇的烟火温情,让每一个踏桥而过的人,都能在水乡的涟漪中,找到属于自己的乡愁倒影。</p> <p class="ql-block">  走过双桥,导游带我们走进明代巨富沈万三的故居。这座始建于清乾隆七年(1742年)的宅院,占地二千九百多平方米,是典型的“前厅后堂”建筑格局。七进五门楼,百余间房屋,尽显昔日豪门气派。前部为水墙门,中部为正厅“松茂堂”,后部为生活区,包括大堂楼、小堂楼等,布局严谨,雕梁画栋,令人叹为观止。</p> <p class="ql-block">  步入正厅“松茂堂”,抬头便见“松茂堂”三字匾额,为清末状元张謇亲笔题写。屋梁上雕刻着凤凰、仙鹤,梁柱间饰有蟒龙、麒麟等吉祥纹样,青砖铺地,庄重典雅。这里是主人接待贵宾之地,尽显尊贵与风雅。</p> <p class="ql-block">  穿过前厅,进入后堂。后堂由大堂楼、小堂楼与后厅组成。大堂楼采用徽派建筑风格,陈设精美,字画琳琅。小堂楼正中悬挂“万世福泽”匾额,供奉沈万三坐像,并陈列其聚宝盆。后厅为生活起居区,与大堂楼、小堂楼通过过街楼与过道阁相连,形成环通的“走马楼”。一楼为传统八仙桌布局,二楼设开放式厅堂,可俯瞰河道,尽览水乡风貌。</p> <p class="ql-block">  随后,我们来到张厅,这是周庄现存为数不多的明代建筑之一。整座宅院占地一千八百平方米,共有七十余间房屋。张厅的正厅名为“玉燕堂”,原名“怡顺堂”。早年门前有两株玉兰树,每到春日,玉兰盛开,引来燕子筑巢,生机盎然。张厅主人感念此景,遂将堂名改为“玉燕堂”。</p> <p class="ql-block">  张厅以“船自家中过,轿从门前进”的水乡建筑特色闻名。游客可在此亲身体验“小桥流水人家”的诗意生活。大厅东侧,有一条幽深的备弄,正是“船自家中过”的通道。别看它狭窄,却直通大湖,兼具运输与生活功能,是张厅日常物资进出的重要通道。</p> <p class="ql-block">  导游指着河对岸一座桥身披花、藤蔓缠绕的小桥说道:“这就是外婆桥,是张艺谋电影《摇啊摇,摇到外婆桥》的取景地。”我们顿时激动不已,纷纷掏出手机拍照留念,感受电影与现实交织的水乡之美。</p> <p class="ql-block">  .我们漫步在周庄的小巷中,仿佛穿越回那个烟雨朦胧的古老时代。每一块青石板、每一座古桥,都承载着千年的故事。在这里,我们放慢脚步,找一家临河茶馆坐下,品一壶好茶,听一段评弹,享受一段远离尘嚣的悠闲时光。</p> <p class="ql-block">  当然,也不能错过周庄的特色美食——万三蹄、阿婆茶。饥肠辘辘时,我们走进一家招牌老店,啃着香气四溢的万三蹄,品着温润清香的阿婆茶,每一口都是味蕾的极致享受。望着窗外水乡舟楫穿梭、桥影水光,心中满是悠闲与惬意,令人流连忘返。</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