稻田里的金色“面包卷”

晓刚

<p class="ql-block">出镜: 汝老师、孙晓刚</p><p class="ql-block">拍摄: 孙晓刚、汝老师</p><p class="ql-block">制作: 孙晓刚</p><p class="ql-block">音乐: 在希望的田野上</p><p class="ql-block">时间: 2025年10月4日</p><p class="ql-block">地点: 友谊县稻田地</p><p class="ql-block">温度: 8°~26° 晴</p> <p class="ql-block">十月四日的友谊县,天空是一种毫无杂质的蓝,像一块巨大的、温润的琉璃倒扣在大地之上。棉花糖般蓬松的白云,悠然悬停,为这片蔚蓝点缀上灵动的笔触。十一假期的喧嚣,在这里被稀释成一种宁静而辽阔的田园诗意。</p> 短视频 <p class="ql-block">此行,我和汝老师带着相机、自拍杆,怀着一个的创作念头——去寻找稻田里的“面包卷”。这并非真正的甜点,而是我们对那些收割后被打捆的稻草卷的昵称。当我们骑着自行车在道路上,看见一片广袤的收割后金色稻田地里,几十个已经打包好的“瑞士卷”映入眼帘时,我们知道,找对地方了。</p> 短视频 <p class="ql-block">收割后的稻田,褪去了青葱与稻浪的繁盛,却呈现出另一种庄严的美。大地裸露着赭色的肌肤,空气里弥漫着阳光与干草混合的、暖烘烘的香气。而这片舞台的主角,便是那几十个散落其间的稻草卷。它们圆滚滚,胖乎乎,像一群被时光遗忘的巨型蛋糕卷,又像沉睡在田野上的金色巨轮,静默中透着一种憨态可掬的秩序感。</p> 短视频 <p class="ql-block">我端起相机,镜头成了我们与这片天地对话的桥梁。汝老师时而俯身,试图以稻草卷的视角仰望蓝天白云;时而远眺,将它们置于画面的黄金分割点,以天空为幕布。阳光是最好的魔术师,它勾勒出草卷毛茸茸的边缘,在另一侧投下清晰而绵长的影子。每一个“瑞士卷”的纹理,每一根探出的草穗,都在镜头下被赋予了雕塑般的美感。</p> <p class="ql-block">将近两个小时的拍摄过程,是一场沉浸式的美的巡礼。我们穿梭于这片金色的瑞士卷,忘记了时间的流逝。耳边只有风声,以及快门清脆的“咔嚓”声。这份专注,让我们与这片土地产生了深刻的连接。我们不仅是在记录景象,更像是在阅读一首关于收获、休憩与轮回的无声史诗。</p> <p class="ql-block">当照片的构图已臻丰富,我们便切换模式,开始录制视频。动态的影像更能捕捉到风的形状——它吹动我们发梢的轻柔,拂过草卷表面带来的细微颤动。镜头缓缓平移,将静止的草卷、无垠的田野与流动的云层一同纳入,画面瞬间充满了呼吸感。我在想象着,这段影像将配以怎样的音乐,才能不负此刻的宁静与壮美。</p> <p class="ql-block">汝老师示意我站在金色的稻草卷旁。她拿着自拍杆,将我与这些田野的景色一同框进取景器。我倚靠在一个巨大的稻草卷旁,指尖能感受到阳光留下的余温,以及稻草干燥而粗砺的触感。它像一个沉默而可靠的伙伴,承载着整个夏天的生长与秋天的丰硕。汝老师的镜头,此刻不再仅仅是对准风景,更是捕捉人与这片土地之间无声的交流。她以蓝天为背景,仿佛伸手便能触碰流云。那一刻,我不再是风景的旁观者,而是成为了这首田园诗中的一个注脚,一个与稻草卷共同呼吸的、鲜活的存在。这些定格的照片,因而也成为了这个秋天美好的印记。</p> 短视频 短视频 <p class="ql-block">踏上归途时,回望那片安静的稻田,心中满是收获的充实。十一的假期已然过半,但这份关于金色稻草卷与湛蓝晴空的记忆,却为这个秋天标注了一个明亮而独特的坐标。它提醒我们,美,常常藏身于季节交替的缝隙里,静候着一双善于发现的眼睛。</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