漫步于时尚和复古之间

魏和平

<p class="ql-block">歇夏,知青聚会在立秋后又蠢蠢欲动了。人家带提前量,王兄延迟量放在9月28日,想不到还是逃不过伏虎甩尾,26、27日稍凉后,28日蒸笼架上灶头,热气腾腾。此次聚会选在南京西路的金门大酒店(原华侨饭店),蛮有诱惑力额,早点出门,到南京路赶场(赶集)去!</p> <p class="ql-block">地铁出来就是人民公园,市中心的公园再熟悉不过。最忆学生时代的春、秋游,爸妈没给几张毛票,裤袋里“铅角子”钉铛响,却和同学无忧无虑地在草坪上追逐嬉闹,留下了青葱的印迹,年少时的快乐,与钱不是多搭界的。后来,每经过这里都会信步走进公园的树林间,看着阳光透过枝叶射下来的光斑,想走过来的岁月点滴。今朝,星期日,公园相亲角闹猛得来哈煞人,不敢走近细探,怕被误认为也是相亲中人。</p> <p class="ql-block">繁市中的公园荷花池,是特色标志。田田荷叶、粉色花蕊、枊叶垂池、廊榭围廓。被以艺术浮雕形式放在公园大门的一侧,以古铜色的枝叶形态,寓意“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周敦颐)</p> <p class="ql-block">进大门,花红林绿,“城市绿肺”。</p> <p class="ql-block">公园内的假山奇石,见多不怪。人民公园的这块石头,不大,相貌也平常,但她来自南极,由中国首次南极考察队在1985年赠予上海。</p><p class="ql-block">我上班时,南极考察船“雪龙号”泊我厂码头航修,上船工人需过安检门才能登船工作。修毕,我厂二位电气工程师维护设备,跟“雪龙号”到南极打了个来回,免费旅游,很是羡慕。</p> <p class="ql-block">不锈钢雕塑“五卅”这动纪念碑,光泽明亮耀眼。在周边的绿色丛中,和远处的国际饭店等大楼的陪衬下,一种欲欲向上、奋搏腾飞形态。</p> <p class="ql-block">青铜人像雕塑,躯体扭曲不倒,凝重掙扎,给人一种不屈不挠,前仆后继的感觉。</p><p class="ql-block">“沪上忽传噩耗声,五卅血债鬼神惊。列强跋扈施残暴,民众激昂愤不平。巷陌皆闻呼正义,街衢尽是怒潮生。齐心共抗豺狼虐,浩气长留天地明。”(录网络诗)</p> <p class="ql-block">从网上下载了人民广场原貌,1966年我参加人民广场国庆游行。天还没亮到达金陵路集结地,天气很凉,我们围在一家饮食店的大饼炉前烤火。进人民广场列队,精神抖擞走过主席台。散会后,不认识路,只得跟着高年级的同学做“拖油瓶”,一双白跑鞋变成了“解放鞋”。</p> <p class="ql-block">《繁花》播出后,和平饭店成网红打卡点,上海还有座和平电影院。近旁的“沐恩堂”,哥特式风格,钟楼顶部有5米高的霓虹灯十字架。在南京路、西藏路口的众高楼大厦中,独立特色,全国各基督教堂中列首位。</p> <p class="ql-block">沐恩堂大门</p> <p class="ql-block">上海金门大酒店,原叫华安大厦。1932年改为“金门大酒店”,1958年更名“华侨饭店”,专门接待海外华侨。1992年恢复“金门大酒店”原名。顶楼,科林斯柱支撑鎏金圆顶中镶嵌报时大钟,有别于两侧大厦。</p><p class="ql-block">老上海六大饭店:国际饭店、和平饭店、杨子饭店、锦江饭店、金门大酒店、上海大厦。</p> <p class="ql-block">而立之年,在人民公园选背景“华侨饭店”。那时,“华侨饭店”断然不敢进去,只好在“人民饭店”,咬咬牙,“插蜡烛”(站在吃的人)等候,前客走后,落坐冿冿有味地吃一盘“两面黄”。面净盘清,还想舔舔盘中油,除了肉麻两只铜板外,那辰光肚中油水真的少。</p> <p class="ql-block">浓浓的意大利文艺复兴风格的建筑</p> <p class="ql-block">石阶呈八字形旋转扶梯直达二楼大厅、底层花岗岩石墙面</p> <p class="ql-block">欧式穹顶</p> <p class="ql-block">廊间,装饰罗马立柱</p> <p class="ql-block">订了包厢,“佛罗伦萨”厅。菜品闽、潮特色,尤以“佛跳墙”为上品,我们点的是家常菜,但无论是咪道,还是菜量,都不失大酒店水准。</p> <p class="ql-block">包厢门、护墙和地板依旧是老底子留下的,很喜欢浓浓的复古之美。</p> <p class="ql-block">虚位静待客、宾至如饕餮</p> <p class="ql-block">墙上油画、异域风情</p> <p class="ql-block">正立面入口处,大理石筑成石柱、石梁、石壁和石阶,庄重大气。紧邻“新世界”大厦。</p> <p class="ql-block">“岁月悠悠,人事代谢。昔之‘我辈’,今成‘前人’;今之往来客旅,亦将为后之‘前人’。唯此金门大酒店,代继代传,见证永恆。”(柳岸文居士)</p> <p class="ql-block">另一侧是体育大厦,美式建筑,比国际饭店早6年建成,原名西侨青年会。1954年更名为上海市体育俱乐部,现叫体育大厦,内设上海体育博物馆。</p> <p class="ql-block">圆拱的美式窗隐映着体育姿态图案,里面的旋转扶梯和穹顶都有着历史的厚重感。体育遇上建筑,动感和凝固相融,博物馆内展示了上海体育的历史发展脉络。</p> <p class="ql-block">国际饭店门口,买“蝴蝶酥”的队伍排成长龙;我在南京路的另一侧,看到泰康商店排队也很长,买“鲜肉月饼”;哈哈,这是多时未见的光景。</p><p class="ql-block">国际饭店内设“上海城市坐标原点”,曾何几时,它的高度独领上海风骚数十年,上海的网红地。</p><p class="ql-block">有一年,来了几位插队时贵州岑巩的当地朋友,我们给他们安排住在国际饭店,开开“洋荤”,他们连声说“要得!”</p> <p class="ql-block">我们一般不到“南京路步行街”去“轧闹猛”的,但到我们的另一家“饭堂”——燕云楼,是必经之路。</p> <p class="ql-block">解放前就叫“燕云楼”,以京菜为主,特别是传统闷炉烤鸭为看家菜,店名由郭沫若题写。我们两个插兄子女的婚宴安排在这里,知青也会在这里举行小范围的聚会。</p> <p class="ql-block">在南京路步行街朝西望,老面孔有:“中百一店”、“金门大酒店”、“体育大厦”、“国际饭店”;新面孔:“新世界”。老上海的记忆中,“新世界”对面是“时装商店”、“音乐商店”等,至今仍有印像。</p> <p class="ql-block">一次知青聚会放在绍兴路的“老洋房饭店”,幽深的庭院,环绕着法国梧桐,草坪与瀑布墙倍添优雅,衬着三层洋房,有着浓厚的历史感。来这里的食客,大多是我们的同龄人,几乎没有外地客人。一进来,吃饭不重要,先忙着拍照留影。</p> <p class="ql-block">铭牌上写“原杜月笙公馆”,实际是杜月笙四姨太的公馆。而青帮人物杜月笙公馆原址在宁海西路,2015年按原貌迁至嘉定,中式石库门楼房与西式三层洋房,有便可去参观。</p> <p class="ql-block">“中华老字号”老半斋,鲁迅、枊亚子曾在这里宴请。</p><p class="ql-block">改革开放后,承包经营者是一位知青的朋友,我们来的次数较多。没有奔着百年老店刀鱼面、淮扬狮子头名菜点,而是在二楼包房内,天南地北“嗄灿糊”,叽叽喳喳到服务员要午间休息了,才依依不舍,握手作别。</p> <p class="ql-block">聚会时,难免谈到年龄,自我安慰“忘记年龄,心态年轻”。也会谈到生理衰退,眼花、重听、牙口欠佳,自嘲“糊里糊涂过日脚”、“现在饿是饿不死的,吃要吃出毛病额”。</p><p class="ql-block">于是聚散随缘,“人生哪能多如意,万事只求半称心。浊酒一杯无悲喜,半醉半醒方为真。”</p>